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琐谈——刘敬扬

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琐谈

—— 刘敬扬

《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二二七五收录有福建省局所铸康熙通宝背“寅”、“巳”钱。马老批注:“福建省局铸康熙十二地支套钱,非纪年。已发现子、丑、寅、巳、戌、未、申、酉、亥九种。张䌹伯曾得八种。皆稀。”拙编著《福建历代货币汇编》录有子、丑、寅、巳、午、酉、亥七种。并谓:“58~64·康熙通宝,背满汉文子、丑、寅、巳、午、酉、亥。福建省局铸。面文对读,背满汉文 ‘福’字,穿上署地支,已发现有子、丑、寅、巳、午、未、申、酉、戌、亥,尚缺卯、辰,直径26.3~28毫米,穿 宽6毫米,郭厚0.7~1.2毫米,重2.8~4.3克。多数人以为,此乃清圣祖生辰钱。马定祥先生则认为,此乃‘福建省局所铸康熙十二地支套钱,非纪年’。今均罕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农历三月十八日,乃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万寿六旬大庆”。时任福建巡抚,满洲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凫山的满保则别出心裁,饬令福建省局赶铸生辰钱,借机媚上以博取皇帝的垂青。仅两年后,一向政绩平平的满保即因此而晋升为闽浙总督。

清代初期,福建省局仍择址福州开元寺街以东前明旧钱局内。道光年间候官人林枫所著《榕城考古略》载:“其东为旧钱局,明万历五年以旧兵营及芝山寺余地置局,其后为屯盐道署,今皆废。俗名屯道里,又名射圃里,有径达于经院小桥。”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州地名图仍明确标示其地名为“旧钱局”。康熙年间(1672-1722),福建省局铸钱时断时续。据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五三《钱法·国朝钱法》载:“康熙元年,停各省鼓铸。六年,复各省鼓铸局。七年,以十五布政司钱局开铸以来,钱既多或壅滞,令暂停鼓铸,遂停福建钱局。”“二十四年,复开福建铸局,废前代旧钱之禁。……三十四年,停福建铸局。”其间并未记载康熙五十二年,福建省局鼓铸生辰钱一事。窃以为,生辰钱乃属纪念币性质,非普通流通制钱,鼓铸数量极为有限;况且于省局停铸十八年之后,复擅自开炉鼓铸,未及奏请朝庭批准,更不便大张旗鼓、肆意宣传;及至百余年后,已无相关档案资料可供查阅,故致使《福建通志·钱法》阙载。

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琐谈——刘敬扬

(图1)

康熙生辰钱面文与常见福建省局所铸“康熙通宝“悉同无异。背亦横列满汉文“福”字,惟于穿 上增添一地支以示区别。公元1713年若以干支纪年则属癸巳年,巳代表十二生肖中的蛇,故民间俗称蛇年,生辰钱背穿上则增添一“巳”字。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每年三月皆铸。诸如五十三年(1714,甲午)则增添一“午”字,五十四年(1715,乙未)则增添一“未”字,五十五年(1716,丙申)则增添一“申”字,……直至六十一年(1722,壬寅)则增添一“寅”字。同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病死于畅春园,葬遵化景陵,庙号圣祖,谥仁皇帝。《清史稿》卷八《本纪》八《圣祖本纪》三载:“十一月戊子,上不豫,还驻畅春园。以贝子胤裪、辅国公吴尔占为满洲都统。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甲午,上大渐,日加戌,上崩,年六十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雍正元年二月,恭上尊谥。九月丁丑,葬景陵。”皇四子胤禛嗣位,次年正月改元雍正。总而言之,康熙生辰钱自1713年至1722年,前后所铸共计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等十种。根本不可能另有卯、辰两种,倘若发现有,则明显属画蛇添足,人为臆造。

吾友上海余榴梁先生于1985年率先撰写《珍贵的生辰钱》一文,认为康熙生辰钱“发行量极少,更由于是官局所铸,与普通钱币混杂在一起流通使用,客观上又增加了损耗和流失。二百多年来,貌不惊人的‘生辰钱’竟然身价千倍,成了钱币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泉界老前辈张䌹伯穷搜冥索二十余年,到1941年始得其八,尚缺未、戌。另据余榴粱先生介绍,“德国的中国清钱专家布威纳所著的《清钱编年谱》是当今收录康熙宝福局‘生辰钱’最多的一本书,也只有九种,缺少1718年戊戌狗年所铸的‘戌’字。”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南平钱币收藏家黄德庄在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中,于闽北建瓯县发现一枚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黄德庄先生集币有年,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往乡下跑,征集以古钱币为主,也兼收其他认为有收藏价值的文物。不经意间,往往也时有所获。一次,在建瓯城关往小松,建阳方向的马汶一户农家喝茶,突然眼前一亮,瞧见饭桌上竹编的“配筑”(闽方言,“配”为佐配喫饭之菜肴;“筑”即罩,其上有较密的孔格,一般以劈成薄片的竹篾编制而成。)上端捆扎着一枚用作装饰物的背“戌”康熙通宝钱,恰巧是正面朝下,而背面朝上,真是“打着灯笼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知是人找钱,还是钱找人,抑或人钱巧相遇,看来冥冥之中收藏需要有缘份。黄思㤔如果单独提出要买这枚钱币,定会引起主人警觉,其结果就一定买不成。灵机一动当即以城里“配筑”不好买为由,恳请对方将“配筑”转让给他,最后仅花了十块(元)钱,便将“戌”生辰钱轻易收入囊中。

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琐谈——刘敬扬

图2

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琐谈——刘敬扬

图3

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琐谈——刘敬扬

图4

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琐谈——刘敬扬

按照收藏市场不成文潜规则,成交后买卖双方绝对不能反悔。表面上双方共赢,实际上买方拣了个大漏,此事轰动一时,在闽省钱币界成为一大美谈。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98年4月。因为儿子要成家,作为父亲黄德庄要代为操办婚礼,一时亟需用钱,故急欲将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以开价三万元价格割爱转让于他人。其间经过多回合讨价、还价,几经辗转,最终祗以壹万零八十元为笔者挚友、资深收藏家陈纪东所得。承蒙陈纪东先生慷慨应允,不佞得以摩挲把玩,实测相关数据,精心拓得三份泉拓。康熙通宝。背“戌”生辰钱,直27.13 毫米(图2),穿宽6.65 毫米(图3),郭厚 1.03 毫米(图4),重 3.3 克(图5)。可惜原钱背缘早年为无知者锉划数十道不规范痕迹,用以作门环或箱搭之类垫片,然而尽管如此,目前在国内仍不失为仅见之大珍孤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