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張秋木版年畫自元代由山西傳入陽穀縣境內的古運河重鎮——張秋鎮,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據《壽張縣誌》《張秋鎮志》記載,以及文史專家考證,它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木版年畫基地之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張秋木版年畫較之其他地方的年畫有獨到之處,其題材新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題材品種數量達300多個。人物造型誇張,色彩明快沉著,刻板精細,線條流暢,簡潔有力,印刷獨特,做工十分考究。構圖豐滿、勻稱古樸,人物刻畫誇張,造型眼睛窄長,眼皮紋路清晰,鼻樑鼻翼瘦窄,線條簡潔流暢有力。色彩有亮青、大紅、二紅、大綠、絳綠、丹紅、黃、藍八色。清末民初,張秋鎮比較大的畫店有源茂永、魯興聚、景順和三家。每家印紙用量達1500餘令,十一月份掛牌出售,年畫銷往冀、魯、豫及東北三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清朝初期景順和畫店由張秋鎮遷往東昌府(今聊城市),促成了東昌木版年畫的發展。 隨著京杭大運河交通運輸作用的衰退,張秋木版年畫也逐漸受到冷落。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如今,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陽穀縣農村文化藝術中心明確以第十二代傳人喬振霞為主要負責人,專門挖掘整理、製作加工、印刷、宣傳、銷售張秋木版年畫。2006年張秋木版年畫被列入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8年被列入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2010年7月8日,在世博會山東活動周開幕時,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世博會組委會第一副主任委員、執委會主任俞正聲,及時任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等領導同志親自到張秋木版年畫展室參觀,對其作品給予高度評價,並欣賞了張秋木版年畫十二代傳人喬振霞的技藝表演,連連稱讚。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張秋木版年畫第十二代傳承人喬振霞在印刷年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喬振霞在授徒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喬振霞在和作坊技工研究印刷方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秋木板年畫「傳承人——喬振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