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巨制流光溢彩《太真外传》曲尽其妙,助梅郎当选四大名旦之首

清初剧作家洪昇取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梧桐雨》,创作出了传世之作《长生殿》,看起来这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细细想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似乎又总在我们身边流转。至于原因也是很难说清楚,或许是它针砭时弊,或许是它温婉悠长,我们需要承认的就是它的影响力之大。这个故事的历史已经很长远了,当它频繁地走进剧场,让人们观看和思考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梅兰芳大师的《太真外传》了。

皇皇巨制流光溢彩《太真外传》曲尽其妙,助梅郎当选四大名旦之首

梅兰芳先生早年曾编演过几部著名的大型歌舞剧,《太真外传》即是其一。该剧主要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由齐如山、李释戡等编写。讲唐明皇因惠妃夭折,梅妃染病,佳丽难再,郁郁寡欢。于是到太真宫拈香惊艳,邂逅号为太真的道姑杨玉环,遂纳入后宫册封贵妃。杨色艺倾国深受宠爱,二人到长生殿乞巧明誓,君妃情笃永世和谐。后安禄山造反,玄宗携玉环移驾幸蜀,途径马嵬坡,因将士怒请,无奈赐玉环自缢。戡乱既平移师回銮,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玄宗昼夜思念搜寻玉环魂魄。果得于海上仙山,二人梦中相会。

皇皇巨制流光溢彩《太真外传》曲尽其妙,助梅郎当选四大名旦之首

梅先生在排演《西施》之后,轰动九城传颂一时。如何能让观众再眼前一亮呢?怎么能够再去打动人呢?于是《太真外传》就诞生了。全剧共分为四本,每本可演出两个小时,也就是内行常常提到的八刻钟,梅先生演出此剧,向来是一天只演一本。由王凤卿饰唐明皇,姜妙香饰高力士,姚玉芙饰念奴,萧长华饰杨国忠,侯喜瑞饰安禄山,可谓珠联璧合,极一时之盛。

皇皇巨制流光溢彩《太真外传》曲尽其妙,助梅郎当选四大名旦之首

这出戏的布景,场面宏伟别开生面。机关布置甚是精美;星斗月圆多有心思;仙山楼阁光怪陆离。梅兰芳在剧中的造型格外赏心悦目,凭此剧于1927年梅先生当选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时人有称:还不用说是人,即使是牛,也会看得情思荡漾,为看梅郎《太真外传》,搞得倾家荡产的也大有人在。光是梅兰芳一身羽衣行头,就花了“梅党”财神冯耿光一千大洋。历史学家唐德刚说过,“如果男性之间也有一个人可以被称作‘天生尤物’的话,这个人就该是梅兰芳!”

皇皇巨制流光溢彩《太真外传》曲尽其妙,助梅郎当选四大名旦之首

那这出戏到底有多美呢?我们可以从曾经见过的老先生那里得知,徐城北在《梅兰芳与二十世纪》里有文字记载:在《太真外传》里,......那玉环妃子百花亭畔,喝得七分醉意......酒兴催人难自己......眉尖下泄露出最淫荡的眼光......她醉态醉痴地唱道: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万缕春情自丹田涌出,她委实不能自持了,叫道:“高力士,卿家在哪里?......力士......” 在这娇滴滴的声音里,舞台下千百个观众不觉都停止了呼吸。千百张剧情说明书被不知不觉地搓成小球。性子急的男士们这时恨不能一跃上台把高力士推向一边;女观众也同样局促不安起来,因为她们知道演这个痛快淋漓场面的不是女性的杨玉环,而是男性的梅兰芳!......那坐在前排的英美公使们,也不禁紧紧拉住他们身边“密塞丝(Mrs.)”们的手,轻轻地叫一声“汪达否(Wonderful)”。在他们洋人面前唱京戏,本是对牛弹琴,但在这场合下,纵使是牛也要之情思荡漾的!......

皇皇巨制流光溢彩《太真外传》曲尽其妙,助梅郎当选四大名旦之首

如果说在唱腔方面的创新,头本里的“反四平”,应该是我们追溯耳熟能详的《红娘》里那段“小姐小姐多风采”反四平调更久远的出处。其中的二黄碰板“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现在仍传唱不衰。唱词写得工整巧妙,多奇词妙语,甚是好听。再有四本里的反二黄新腔“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也是极其曼妙动人,工尺上合乎规矩,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至于说到舞蹈,只要提起梅大师,我们可以想到一个成语——能歌善舞,《太真外传》中出现的翠盘舞,衣着华丽,婀娜多姿,加之舞台灯光闪烁,煞是好看。这是一出歌舞并重,尤以唱词具有较高文学品位,旋律创新,能从整体上体现梅派神韵和精髓的剧目。全剧结构严谨,词曲典雅,意境幽深,回味悠长。

皇皇巨制流光溢彩《太真外传》曲尽其妙,助梅郎当选四大名旦之首

我们是否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传唱至今,我们仍然喜欢看,我们仍然能够从其中找到新的东西出来?毋庸讳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传奇性。人都是有幻想的,当一个君王毕生只爱着一个女人的时候,这个女人会是多么美丽动人。一个君主,在江山和美人面前他应该何去何从,他做的是对是错呢?当然,杨玉环更是永远的主人公,熠熠生辉,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却又那样影响了一个繁盛的国家,她已然足够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