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别山80后青年: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羁绊

国庆,正是金秋十月,也是丰收的季节,今年,国家设定了首个“农民丰收节”,丰收,正是勤劳、朴实、深耕这片乡土上的一代代农民的最大愿望。

脚下沾着泥土,手中握着生活。中国人离不开土地,土地为世世代代的国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我们应该亲近土地、敬畏土地、热爱土地、保护土地,而不是远离或背弃甚至是去破坏。现在的人儿啊,都向往大都市,逐渐远离了农村,殊不知滋养我们的,正是脚下的土地,无法割弃的,也是那一方厚实的乡土。

安徽大别山80后青年: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羁绊


打栗子,估计对于当下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已无清晰的概念,只知道栗子是一种比较美味的小食,想吃了就可以到市场上买一点解解馋。而谈及栗树长啥样,怎么从栗蓬里取出栗果,更是一脸的蒙圈了。其实对于从小就生长在农村的70、80后一代来说,打栗子,是童年的一道美好回忆,也是儿时伙伴们的一项趣事。我的老家属于大别山区,乡间俗语道:“七月毛桃、八月炸、九月毛栗笑哈哈”,每年在中秋、国庆时节,山上的毛栗都炸开了蓬,三、五小伙伴相邀一起,背起小麻袋,手持长竹竿,钻山穿林,寻找野生的油栗树,找到一棵后,欣喜无比,犹如猴子般攀枝爬树,用竹竿敲打枝干,这时还要小心头顶,因为稍不留意就会有一个栗蓬掉到头顶,瞬间就会被扎上一个大包,蓬上的刺钻进肉里,要用妈妈的绣花针花很长时间才能把它挑出来。


安徽大别山80后青年: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羁绊


那时候,山上的野生栗子也挺多,小伙伴们贪于美食,往往都舍不得回家,要把身上的袋子都装满栗蓬,等到家里人吆喝着吃饭了,才依依不舍的满载归来。


安徽大别山80后青年: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羁绊



剥栗子也是一项技术活,稍不小心就被蓬上的刺扎到,那就要痛上一两天,但为了顾嘴,那时候的我们是毫无畏惧的,用石头锤、用脚踩、用火烧,各种办法都使得出来,看着一粒粒饱满的栗子,满足之感油然而生。

安徽大别山80后青年: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羁绊


对于70后、80后那些在农村长大的我们来说,脑海中,这些场景犹历历在目,只是很多年也未在干这些勾当,一者是儿时的玩伴都已各奔东西难得再聚;二来,长大后求学、工作、生活远离了乡土,家乡的那些点滴往往成了一道道回忆。其实,这很不应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这片土地,始终是我们的羁绊。


安徽大别山80后青年: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羁绊


今年的国庆,因为一些事情,鲜有的在老家呆了几天,恰好和儿时玩伴一起逮着了几棵油栗树,便如儿时那般打了一场栗子。而时过境迁,曾经的无忧年少,如今已然肩负生活的重担,早已没有了“愿你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豪情壮语。生活给了我们许多历练,未来又将会是何种境况,也许多年以后才会知晓。但无论如何,等待我们的,是远方,也许并没有诗。我们只有向前,也只能向前,不管前路,莫问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