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这一两年,“出行”似乎已经变成了比造车本身更让汽车制造商重视的问题,同有现成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的造车相比,“出行”天生就具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野蛮基因,各路资本不可描述的助力,再加上一个“路权主体权责混乱,规则意识一塌糊涂”的现实环境,各路选手纷纷下场借“出行”之名攻城掠地,踏实耕耘者有之,浑水摸鱼的也大有人在。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后面一种类型,在造车新势力的群体里还不是个别情况,加上手里并未握有让人信服的产品,检验造车新势力的成色变成了汽车行业一场新的智商游戏。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造车新势力的命门真的在产品吗?是,但不完全是。撇开所谓的情怀不谈,产品依然是企业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从设计到功能,产品的一切内涵和外延都要为企业所标定的价值取向服务。我们见惯了造车新势力在产品硬件维度不遗余力的比拼,新能源车型在模块化等技术方面的天然优势让它在产品创新方面少了很多顾忌,但是一味的军备竞赛却并未为市场带来几件惊艳的产品,反倒是从设计到性能的逐渐趋同让人觉得索然乏味。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造车新势力的出路在产品吗?是,但不完全是。能够在汽车行业发展的这个历史性拐点出现,从设计立意到路径呈现,造车新势力理应有自己独有的姿态和理解,技术固然是立身之本,但是技术如何为结果服务才是他们应该深入思考并能决定成败的关键点——技术,是不是应该有点温度?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自从大家的目光逐渐聚焦到“出行”上,关于“人在车内”这个话题的讨论也越来越细致而专业。最一致的观点是:车内毫无疑问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间”,区别于工作和家庭生活两个空间,并且作为两个空间的连接者,车内空间具备若干独有的特性,用户身处其中时对于外界的功能和情感需求都变得更为敏感而多元化,由此产生的需求也自然成为了众多汽车品牌特别是造车新势力们各显神通的最佳战场。

到了全自动驾驶时代,“人在车内”的想象空间自然会变得无限大,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现在倡导自动驾驶的这一代人,很可能无法等到全自动驾驶全面普及的那一天。但即便如此,利用技术进阶让人在车内的时间和空间都变得更有价值,是汽车行业从现在开始无论如何都躲不过的一个重要命题,毕竟,“提升品质”在任何时代都是应者云集的终极需求,对于品质的标定与磨砺,更是每一个工业产品的应有使命。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如果我们按照“提升车内生活品质”这一标准把一众造车新势力细细捋一遍,你会发现,即使在相似的技术架构以及表达方式之下,依然会有值得注意的差异化存在。比如,和众多打着“颠覆”旗号的对手不同,拜腾的格调就明显更为温和,也具有更好的平衡感。同样以产品立身,你却很少见到拜腾在新产品的性能上大费笔墨,即使是最有表述空间的概念车。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拜腾目前对于市场来说最为成熟的产品是BYTON M-Byte Concept,它也是最能够充分诠释拜腾价值取向的实体,尽管有些功能在这辆概念车上暂时还只能以演示的方式呈现,但是超过85%的还原度足以让我们对将在2019年第四季度亮相的量产车充满期待。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量产之后,拜腾首款SUV产品的动力总成提供了两种选择:200kW(扭矩400Nm)的后驱单电机和350kW (扭矩710Nm)的前后双电机组合。后驱单电机版本的71kWh的电池包将提供400km的续航里程,而双电机四驱版本的95kWh的电池包将提供520km的续航里程。在用户最为关注的充电性能方面,量产后的产品仅需30分钟便可充至最大电量的80%。

这样的硬件水准,让拜腾的产品性能表现稳稳地居于同级产品前列——但拜腾的注意力似乎并没有过多地聚焦于此。电动化的先天优势使得这个环节的产品竞争其实相当简单粗暴,也让参与者和围观者都容易持续的热血上头,然而,这个时点出现的一辆电动车真的应该这么简单吗?

相较所谓的“颠覆”,拜腾更在意“改善你的车内生活”,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需要从产品实现到生态架构更为成熟而均衡的思考。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不管在整体设计上花了多少精巧的心思,BYTON M-Byte Concept最吸睛的毫无疑问依然是那块长 125 厘米,高 25 厘米,拥有触控、语音控制和手势操作扥功能的49寸的4k显示屏。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高度上的标定——毕竟众多供应商曾经面对拜腾的这一设计摇头而去,但最终它花落京东方(BOE),这本身就是世界一流屏幕技术的最好佐证。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从它身上读出拜腾对于构建车内车外生态系统的思考,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Bigger than bigger”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虽然我们很乐意把这款贯穿式大屏当做一整块多媒体屏幕来使用,但从产品构成来讲,它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独立工作。驾驶者正前方区域为主驾驶信息区,这个区域显示的都是与驾驶行为直接相关的功能化数据,比如速度、电量等等。中间区域为主菜单区域,右侧区域为智能化信息区域,能够提供非常主流的信息服务。此外,右侧两个显示区域还能够合二为一为导航这样的功能提供更大的显示空间。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但拜腾为这块显示屏所做的规划却远不止于我们看到的这样,左三分之一和右三分之二的区隔不仅仅表现在显示上,拜腾为左右区域的实际控制权限也做了合理而严格的规划——分区域和分权限,才是一款互联网产品内在体系化的标志。事实上,左右分区的控制权限级别并不一样,为保证基本的行车安全,两个分区可以在软硬两个维度上建立防火墙,左边区域始终要为行车提供最核心的信息,并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而驾驶员的若干基础操作都可以通过方向盘中心的8寸触控屏以及屏幕旁边的若干物理按键来实现。而右边区域更多为乘客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其操作逻辑更接近于主流的人车互动规则,可以通过直接操作或者手机投射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出于基本的安全考虑,在极端情况下,即使右侧区域出现死机这样的严重故障,左侧区域依然能够正常运行——分级控制很好地体现出了系统功能的主次地位以及对于核心功能的保障。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拜腾在这款屏幕的底层设计上,为车内信息共享方式作出了很好的示范,给予了驾乘多方不同级别的权限和内容,既有共享也有分权定制,这才是最接近于现阶段数字化生活的设定,也为车辆成为办公和生活两个空间的延续和连接者提供了合理的功能储备。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同样是“科技以人为本”,在现有产品中,我们更容易看到的是“以驾驶者为中心”的偏重式设计,这种更利于操作的设计固然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对于驾乘者之间的沟通却形成了自然的隔阂。在BYTON M-Byte Concept车内,得益于设计上的优化,每个座椅均可独立调节,而前排座椅可以分别向对方偏转12度,形成更利于双方沟通的状态。虽然能够从行驶方向上偏转首先是基于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环境都能提供的基础安全保障,但我们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拜腾在车内的功能设计上,不仅仅着眼于“个体的便利”,更重要的是为“个体之间的关系”提供更方便、快捷和智能的服务,这种把服务对象从“个体”向“相互关系”的转化,体现了拜腾对于“提高车内生活质量”的理解。所谓生态,有时候不在于大而无当的商业模式,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场景化的交互需求,一个个小生态的叠加本身就是不可多得且不可复制的财富。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在车辆两侧的B柱上,拜腾分别嵌入了三颗脸部识别摄像头,通过识别接近车辆的个体身份来实现车辆的解锁,除了开启方式更为高级,从人车物理接触的第一刻开始,拜腾就将车辆与人置于数据交流和互动的两端。而通过相关硬件,以及与用户的其他智能设备同步,BYTON M-Byte Concept还可以主动跟踪用户的健康状况,包括对体重、心率、血压的监测。而这一切数据,最终都会整合于BYTON Life。这个连接应用程序、数据和智能设备终端的开放式数字云平台,是拜腾为用户提供全套数字化服务的线上基础,而BYTON ID的引入,也让这套服务体系更贴近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生活。对拜腾的未来车主和目标人群来说,一套兼具服务与社交功能的联结体系和一个能够融于其中的线上身份,可能不仅仅意味着可以享受来自拜腾的单向服务,也许还会有更多双向交互的可能性存在,而对拜腾的整个产品和运营体系而言,也为更多粘性更高形式更多样的运营手法留下了想象空间。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如果说从既存产品的现实呈现,我们可以读出拜腾在设计理念上的前瞻性,那么其独有的“拜腾智造官计划”则投射出拜腾更友好的互联网思维方式。

拜腾智造官计划是汽车品牌中第一个邀请核心用户直接、深度、长期参与研发过程的项目。与IT产品更易于采用众测甚至众筹不同,汽车作为工业与科技功能集成度极高的产品,很难将一些未经体系化验证的想法纳入产品生产过程,而任何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和制作周期都决定了一个细微的改变都要经过严苛的过程才能成为现实,这也是汽车品牌很少能够将“倾听”付诸实施的根本原因。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而拜腾将新能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优势发挥到了最大化,设立“拜腾智造官计划”,筛选出一批具有跨行业专业背景、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的核心用户成为智造官。这群智造官有机会和研发、生产等多个部门大咖面对面交流想法和建议;可以亲自置身于产品和服务的规划设计环节,将自己的建议变为最终的现实。这些核心用户所贡献的建议与反馈不仅仅能够从用户端促进产品的迭代,更重要的是,这种机制能够建立起拜腾与用户之间互信体系,让拜腾品牌“谦和近人”的价值观没有流于形式。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如前文我们提到的,作为造车新势力中并不时常处于风口浪尖的一员,拜腾的格调更温和,更平衡,也更务实。它并没有刻意追求“高精尖”的产品性能,但是设计和功能上的惊艳之处却实实在在地在践行“通过智能互联汽车重新定义生活”的愿景。如拜腾所说,2019年第四季度将落地交付的第一款产品便将具备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届时只要相关法规支持,拜腾所装备的若干功能将在自动驾驶状态下使用户的车内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拜腾对未来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拜腾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新一代智能终端”,并非单纯只是运营表述上的差异化手法,而是从产品制造到运营体系的一次精准画像。从设计细节到与用户之间的联动方式,拜腾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到了如何以数字技术为智能生活赋能。“让技术更有温度”其实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而用户用脚投票的逻辑又格外朴素——谁让我更舒服,我就用谁。未来的出行,整体效率的提高和人工介入的减少是必然的趋势,车内空间与时间的品质一定会成为决胜的关键,那么,试图“让车内生活更美妙”的拜腾,也许是值得你认真关注的一个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