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忙到沒時間獨處

我不知道是自己怪異,還是你們也會有這種感覺:

並非因為情緒不好,在忙碌了一段時間過後,會很渴望獨處。

聽說你忙到沒時間獨處

把手機調成靜音,舒舒服服的睡到自然醒;

想看的書有一大摞,終於可以不被打擾的翹腳看看;

不用火急火燎的開電腦傳送文件;

不用剛打開外賣的那一刻接到客戶電話,聊到飯菜涼透;

先生在房裡呼呼大睡,而你滿上一杯紅酒,看你一直想看但先生不喜歡的電影;

又或者;

打開自己喜歡的音樂電臺,安靜的處理1小時文件,不用硬著頭皮跟小紅小藍聊家長裡短而打斷工作完整性;

不用在打開Word的時候,突然接到誰的郵件或者電話要打開Excel。

聽說你忙到沒時間獨處

也許跟工作性質也有一定關係,做諮詢、銷售行業的人大概能體會;對於電話或者微信的聊騷,詢價,對比,或者有時候只是套個信息,簡而言之,除了睡覺,基本都要第一時間回覆。

自然是喜歡自己的職業的,只是有時候生活被分割成好幾塊,總是在不斷尋找更好的方式來平衡。

靠出售自己時間和知識吃飯的人恨不得把自己一天掰成兩天過,有些行業的人甚至是過著晝夜顛倒的日子;誠然,為工作付出時間越多的人,短期看,一定是十分必要而有效的;比如業績,比如收入,比如客戶和合作夥伴的信任,更多的職業空間,但是從長遠來看,我想一定會遇到瓶頸。

聽說你忙到沒時間獨處

輸入需要積累和沉澱

在積累階段,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工作自然是好的;但是不能忽視,自己的技能,知識和能量都是有限的;在完全消耗完之前,我們要慢下來思考;水滿則溢,積累到一定階段,我們成長的速度貌似突然放緩,也不如以前那麼豪情萬丈,有的人會選擇完全放棄,轉換跑道,以為自己的熱情耗盡;而真正的學習和反思都只有發生在獨處,安靜的時候。

我認為給自己設定“加油站”是非常必要的,每過一段時間,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哪怕聽聽音樂,放空;遠離手機,那些回不完的微信,點不完的贊,投不完的票,留點時間,給自己。

我們成就客戶,陪伴朋友和愛人,但是似乎都忘記了,只有自己充滿能量,才能更好的愛他人,才能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

自己疲憊不堪,投入家庭和工作,傳遞出負面的能量和低下的工作質量,是對所有人的不負責,也沒什麼好委屈,我們永遠有選擇,沒有人拿槍指著你付出,千萬不要用這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付出去綁架別人,尤其是我們珍惜的人。

獨處是給自己的成長提供土壤

如果你也有小計劃,給自己時間去執行實現它,簡單的成就感和快樂會讓你更有自信,心態更平和;

總是聽朋友說,我去年想買了吉他,鋼琴,烏克麗麗……,報了健身房,舞蹈房,畫室……這些慢慢被擱置的,除了那些曾讓你熱血的愛好,還有你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全是生活的不得已。

一個24小時都在為工作、家庭忙碌的人很厲害,但不值得宣揚;我也不認為這樣的人是高效的職場人or好的家長。

很多行業的高管會盡量早睡,5-6點起床,早上處理好工作的郵件,規劃,覆盤工作,同時還有時間給孩子和愛人做個簡易早餐,享受安靜的時光;

傍晚去健身房流一小時汗,也許比一夥人燒烤攤喝酒更能讓你有冷靜的思考時間,有好的體態,更有自信;而不是借酒澆愁。

有的媽媽會在孩子睡覺後開一瓶可樂,練練字,學學甜點;對生活沒有熱情和期待的父母,想必多多少少也會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同時處理很多事情的能力其實是一種表現,它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終極技能,不管我們追求的是不是相同的東西,我們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情和時間表來處理一切;

除了要求我們對時間和效率的掌控能力以外,我們還有更深層次的需求:想了解更多,體驗更多,想要掌握髮現事物的潛藏規律和邏輯……

這些是在人聲鼎沸時得不到的,獨處是與自己相處,與世界相處十分必要的條件,就像夜間開的花一樣,悄無聲息的綻放,再回到人間煙火。

聽說你忙到沒時間獨處

除了是爸爸,媽媽,孩子,妻子,丈夫,職員,主管,經理……以外,

你是誰?

有沒有想學的技能?

有沒有想做的“蠢事”?

給自己點獨處的時間,好好想想,然後去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