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網點稀缺 北京老舊小區社區商業如何突圍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蔣永霞)近兩年來,近距離接觸社區居民的社區商業成為零售業發展的排頭兵。以北京為例,一方面,政府大力推動社區商業網點的佈局;另一方面,自“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以來,北京城區一些傳統批發農貿市場、違規開牆打洞的小門臉陸續被整治後,具備更多生活配套服務功能的社區商業獲得了更大發展空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社會商業在空間佈局上仍不均衡,部分社區依然存在便民商業網點不足的現象。日前,中國商報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街道的東莊社區,這裡社區商業發展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社區商業大發展背後的一些不足之處。

便民商業之困

位於北京南站附近的東莊社區是一個老社區,有居民樓26棟,還有4片平房,居住人口約1萬人,且大部分為老年人,這裡的便民商業網點一直都不是很發達。早先的不少臨街小店面並不是正規的商業用房,有的是民用住房“改建”而來,甚至還存在一些違規建築,商販經常將蔬菜水果等直接擺到街面上,有的小超市也有佔道的情況,這使原本就不算寬闊的街道更顯擁擠。

隨著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深入,“開牆打洞”的菜店、肉店,違規佔道的小超市,開在違規建築內的理髮店都按要求進行了整治,這讓東莊社區的街面環境變得整潔了許多。只是與社區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商業,也變得“稀缺”起來。

為了保證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大的影響,北京市在疏解整治過程中,也提前謀劃,推出了一系列的落實補充替代措施,通過“撤一補一”的原則,確保總體社區商業服務面積和服務功能不變。當然,補充環節存在不少現實操作難題,新的便民商業網點不能及時進駐,這也給居民日常生活會帶來了影響。

面對現實需求,在新網點還沒補充到位前,被整治的小菜店與小理髮店又開始了“別樣營生”。記者發現,位於該社區內一條街道北側的一家已被封堵的小菜店的外牆面上貼出一張告示:“買菜進院”。目前小菜店正通過讓居民從一個窗戶進出對外繼續“營業”。記者發現,窗戶下搭的是一個鋁合金的梯子,顧客可以踩著這個臨時的梯子鑽進店裡買菜。據店主介紹,這裡是民用住房,他們通過院內的窗戶繼續“營業”。

在這裡開了十多年理髮店的李女士是東莊本地人,家就住在理髮店後面的居民樓內,平時一邊做生意一邊照顧家裡。由於李女士的手藝不錯,價格也便宜,理髮店被拆除後,仍有街坊鄰居去找她剪髮,為此,李女士就借用院內街坊的一間五六平方米的平房繼續營業了。但這也是權宜之計,李女士表示,且不說這個房間很小,沒有辦法安裝理髮設備,偶爾街坊家裡人還會過來住。

如今的東莊社區還剩下一家不合規的菜店和小超市等待疏解整治,但店主也早就接到整治通知。開小超市的是一對安徽來的夫婦,他們現在已不再進貨,準備把存貨賣完就回老家。

如何破解難題

社區商業網點違建以及補建不足的問題並不僅只有東莊社區存在,北京其他一些區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據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介紹,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許多住宅小區,更多考慮的是房子的居住功能,當時並沒有為社區商業服務需求增加留出足夠的空間,隨著城市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客觀上一些老舊小區在生活配套方面確實有不小的缺口。但這其中也存在原來作為便民商業網點規劃的空間,沒有按照規劃用途去使用的情況。配套不足和沒有落實規劃要求的情況同時存在。

關於北京一些社區出現的以上情況,賴陽給出三點建議。首先是要做好規劃。要對社區便民網點的配置比例進行明確規劃,為社區商業用房的房產屬性設定一個單獨的類別,並規定具體用途。

其次,規劃確定後,在社區商業用房較充足的情況下,政府部門可以採用從產權方收購、長租或者由政府提供一定的租金補貼的方式保證用房空間。據記者瞭解,北京市相關部門早就開始對社區商業網點提供了資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比如在網點改造和軟硬件設施的購置上為商戶提供相應的資金補助等。

再者,對於商業用房面積不足的社區,對部分民用住房在不存在安全隱患、不擾民、滿足一定商業用途的前提下,可以改變其房屋屬性,作為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空間來使用。但在賴陽看來,這個方法具體執行難度比較大。“房屋性質的變更特別難,一些社區用騰退出來的院落開設小菜店等,但這些用房仍不是商業屬性,商戶很難以此辦理相關經營執照,社區只能做一個特批記錄。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正規的連鎖企業不敢去,辦不了執照沒法經營。”

對於東莊社區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為屬於商業用房不足,這恐怕將成為制約新便民網點進駐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