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她去了北京

林小北27岁才从6线城市来到北京。

来北京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困难。她和相恋五年的男友分手了,本来马上就要结婚了,但是对方说:

如果我能找到一个更有钱的人,为什么还要和你在一起?

然后他就顺理成章的劈腿了,那个女孩有车有房,能让他少奋斗10年。

一气之下,她就选择了来北京。那个犹豫了四年的决定今天终于下了。幸好是那个刺激,要不还不知道要继续犹豫多少年呢。

27岁,她去了北京

失恋带给她唯一的好处就是让她有时间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之前的林小北过着安稳富足的生活,跟男朋友两人各自赚着五千的工资,两人存钱在老家买了个一百多平的房子。这以后的日子其实很清闲。

但安稳的日子却让她心里存在隐隐的不甘,看到北上广的朋友晒半夜加班,林小北很羡慕他们为自己打拼的状态。

如果说一毕业决定北漂,需要的是勇气和自信;那么毕业5年再决定北漂,则需要冲动和刺激。

林小北决定去北京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感觉她是被失恋搞傻了,可能她是真傻了吧。

27岁,她去了北京

来到北京之后欢迎她的不是新同事、新朋友,而是落差感、孤独感、无力感,林小北意识到,人在真正困难的时候,是哭不出来的。

她在老家的房子一百二十多平,有四个房间,卧室、书房、会客厅;可来北京面试当晚,住的是80块的青旅,连个窗户都没有,和八个人挤在一个地下室,半夜空调坏掉,听着路面上来往的车辆,睁眼到了天亮。

她甚至都来不及叫苦。

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职业,周围的同事都是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年纪。领导找她谈心也是:我知道你来北京不容易,但你也不要勉强自己。

有人问:你最孤独的时刻是什么?

千里迢迢,背井离乡,你试试夜晚下高铁,抬头看一眼万家灯火。从热闹的家里,到一个人的生活里,那个瞬间,人最孤独。

27岁,她去了北京

回家后,面对13平米左右的合租寝室,空空的,那种心底涌上的孤独感只有身处当时的环境才能体会得到。

周末没有人约就一个人在家呆着。偶尔去逛超市,一眼看过去,所有人都有人陪。

人越多,心里越觉得荒凉。

除了孤独还有深深的无力感。

有一阵工作非常累,公司一边要进行员工培训,还要求读完一本这辈子她都不会碰的书,写稿到凌晨3点,继续读完书,天亮直接去上班。

27岁,她去了北京

有时候林小北也在怀疑自己做这些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要在这里受尽折磨,再一无所有的回去,直接回去不好吗?

特别是看着当初要好的闺蜜已经结婚了,婚姻生活看起来很甜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说的只有二三。

转眼林小北在北京已经呆了快两年了,现在她更加坚定自己待在北京的信念。

海明威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

对林小北来说,北京已经不仅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可能性。

在老家,当你27岁了还出去找工作,这意味着你的人生基本定型,而在北京是“你才27岁啊,原来你是90后”,原本以为人生已被定型,现在才觉得好像刚刚开始。

27岁,她去了北京

在北京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无限的机会。以前林小北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名人,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面对面跟其交流。

知乎上有个问题:在一线城市生活久了会有什么错觉?

有人答:

在中国三四线小城碌碌无为,你会觉得自己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就是这样了,一潭死水,没有波澜。

但是在北上广,哪怕依旧是碌碌无为,你却觉得自己还有希望。

那种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说不定哪天就被机遇砸中的希望。

很多人都是靠这口希望撑下去的。

人最无法忍受的是没有希望的日子,而不是困苦的生活。

林小北每天上班都要挤地铁,每天她看着大部分人都满脸疲倦,她也想过退缩,但是一想到自己为什么而活,你就能忍受所有的不如意。

27岁,她去了北京

人生有时候真的需要一个刺激,你才能做自己,活出去。

有时候正是最深的绝望,才能给你最大的勇气。

这个城市有无数个林小北在艰难的窝行,有些马上就要到终点了,有些人才刚出发,但不用怕,属于你的幸福,一点都不会少。

时时刻刻的安逸不叫幸福,努力奋斗出的人生才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