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画家杨俊甫

十几年前,初到徽州的西递、宏村写生时,被那里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朴徽派民居建筑所吸引,称为“中国古民居博物馆”的西递村,耸立着飞檐翘角的石雕牌楼,飞金溢彩的古绣楼,气势恢宏的胡氏宗祠,精致典雅的古民居——履福堂,独具精湛的石雕、砖雕、木雕艺术,都体现出徽州建筑风格的特征。离开喧闹的城市,安逸的乡村生活气息,使我们心里感到格外的舒心和安宁。这就是被后人誉为的“桃花源里的人家”。

多年后,我几次又去那里写生和采风,走遍徽州的各个古村落,感受着世外桃源的百姓民居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虽然,每次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但是,徽州的青山绿水深深的印在我心中,运用水彩语言表达“世外桃源的意境”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也是多次去西递、宏村的情结之因。对景写生与青山绿水为伴,作画中苦乐参半,用平静的心态去表达理想中——宁静的意境。当翻阅过去写生画时,为那里苦苦的探求,心里自感有一丝安慰。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自然景色的解读

天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景的特征。徽州占有了山环水抱的天赐吉地,古村落的布局自然的选择并融入自然之中,古民居建筑的外形的翘形、色彩的黑白与自然的青山绿树相互和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彰显徽派建筑的俏丽风格,同时也是在自然的画面中的点精之笔。

清代曹文植在《咏西递》的诗中写道:“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

自然景观可以通过眼睛能够看到和感触的,而人文景观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产生的不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很难体会其内涵。宏村自古口碑称为“牛形村”。全村以耸峙高昂的雷岗山,如“牛头”,苍郁青翠的古树如“牛角”,通村鳞次栉比的楼舍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人工水圳为“牛肠”,当时村边四座木桥为“牛腿”,四环青山黛峰,稻田相连,整个村落就像一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古树茂盛,溶湖光山色为一体,集自然景观于一体,形成了步步成景,处处为画的水墨画卷。

徽州古民居建筑中,从造型装饰和整体环境中都集中体现在一个“民”字,它是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宅居,使到过这里的人们有一种亲切感。中国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徽州古民居的真实写照。近距离的感触它的深沉、雄厚、韵味,被他所感化。狭窄的深巷,高高的马头墙,留下过去岁月的沧桑,脚下残缺的青石板的路,印记着历史的兴衰。不觉中融入到过去的时光里,分享着中世纪那种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

徽州是一首诗,一幅画,画中描绘出普通百姓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和诗意般的田园意境,让后人懂得品味生活,在心中拥有自己理想的一片祥和的静土。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田园意境的赞美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写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夜,弃滓存金,曲尽蹈虚楫影之妙。”静观徽州的青山绿水,细心地品味古人的字句,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都含在其中。

对画家而言,写生是将眼睛所见真实的表现在画纸上,传达画家现场对事物的整个感受过程,而真正的风景已经烙印在画家的心中,通过写生表现出生动、富寓诗意的感觉。美好自然景色赋予画家的激情,画家运用色彩、线条,通过借景抒情,以情达意过程,赋予自然景物的生命。

黄宾虹在论写生法中讲:“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余游雁荡过瓯江时,正值深秋,对景写生,虽得图甚多,也只是瓯江之骨。”山川外貌是可观察到的,山川的神韵还需静静的感触和体会它。不是所有画家体会出来的,

这种无形的东西就是画中所要表现的“意境”。

走进徽州,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回望远方静静的古村落,慢慢的汲取青山绿水之灵气,渐渐的将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之中,感受古村落的安逸、宁静的田园生活,寻找属于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的境界。

当轻轻的品读着清代楹联:“看花寻径远,听鸟如林深。”的诗句时,眼前展现出一幅桃源幽远意境的图画,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诗句,赞叹古人对徽州青山绿水的情意。为“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哲理而折服。时时都会陶醉在:“春可阅芳菲五色,夏可探清幽奇洞,秋可赏红叶烂漫,冬可访远黛含烟。”具有田园般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中。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在徽州的各个古村落里,我不断地寻找着现实中最典型的桃花源意境的画面,终于在卢村的田间出现梦幻般的田园意境的现实生活的场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清晨的田间披上轻纱,簿雾湿润了远方青山和天空的界线,滋润着绿色的稻田,宽阔的田间中独有一户人家,背靠参天的密树竹林,自耕自足,与世隔绝之境,白色栉比的围墙在满目绿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突出。田间盛开的黄色的野菊花,透出春天的气息,墙外清脆的竹叶在微风中舞动,闪着银光散发出清新的竹香。构成一幅自然、朴实、闲居、脱俗情调的徽州民居生活的画面。具有现实生活中的虚幻景象,蕴含着浪漫的田园诗意。这正是我心中向往的——田园诗意般的桃花源。

春季花开时,村外遍地的油菜花盛开,形成三月油菜满目黄的景色,黄的使人心醉。夏季里田间的庄稼旺盛、葱郁,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绿的使人振奋,黄色的花和绿色的庄稼的色彩如同颜料中挤出的原色,使我很难辨清“自然”和“意念”中的色彩,面对自然的色彩强烈感受,激发我的色彩表现的欲望。开始由客观色彩的描绘转为主观色彩的表现,画面中大面积使用鲜明的纯色,强化黄色和绿色的色彩表现,突出画面色彩的视觉效果。发挥出水彩特有的清新、透明、湿润的特点,整体画面的色彩变得亮丽、清透,犹如一首宁静的田园诗或是一曲明快的轻音乐。通过反复的使用黄、绿的纯色,刻意表现画意中的色彩,使我对色彩的含义有了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米尔﹒雅南谈法国画家科罗的风景画时说:“没有人像柯罗一般的诠释希腊田园诗。这完全是他自己的一套方法。在他的绘画中有一般难以言喻,相当细腻的快感,在他的绘画中,现实的自然和理想美妙的结合在一起。”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诗感徽州 哲意水色——我的水彩徽州

杨俊甫作品

艺术简历:

杨俊甫

1963 年生于天津,1988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范系油画专业,2003 年结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水彩画研究生课程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协水彩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为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教授。

近十几年专心从事水彩画的研究和创作活动。水彩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水彩》《中国油画》《美术大观》等刊物,出版专著《水彩画风景写生画法》、《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水彩画写生教程》等书籍,2005年举办个展《杨俊甫风景写生画展》,2015年举办水绿江南—杨俊甫水彩写生作品展。2017年举办《远方的风景》——杨俊甫小幅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展

近年主要展览:

2002 年水彩《农院深深》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讲话六十周年全国美展

2003 年水彩《盼》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水彩作品展,作品被收藏

2003 年水彩《女人体》入选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获优秀奖

2005 年水彩《温暖的阳光》入选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2008 年水彩《蓝色交响—滨海乐章》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展

2012 年水彩《故土》入选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获铜奖

2014 年水彩《消逝的风景》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天津市美术作品展银奖。

2015 年举办《水绿江南》—杨俊甫水彩风景写生作品展。

2016 年油画《古镇平桥》参加《环渤海风采》小幅油画作品邀请展

2017年油画《太行人家》入选第六届天津油画双年展

2017年举办《远方的风景》——杨俊甫小幅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展

2018年水彩《老宅》入选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