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庚修:突破头孢抗菌素中间体产业化关键技术 拿下全球超六成市场份额

 郑庚修,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首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016年,被东营授予第四届“黄河三角洲杰出人才奖”,现任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郑庚修:突破头孢抗菌素中间体产业化关键技术 拿下全球超六成市场份额

 “2011年,我们的‘第三代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如今,这一产品已经占据全世界60%-70%的市场份额。我们的另一个艾滋病中间体项目,如今也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近日,郑庚修对人才山东表示。

    搭建产学研平台,“手把手教”打造自主创新体系

郑庚修:突破头孢抗菌素中间体产业化关键技术 拿下全球超六成市场份额

 “2005年,汇海建立的时候,我就加入了。”回想起这十余年的科研路程,郑庚修说,“加入汇海后,我们就瞄准世界医药中间体工程前沿技术,致力于打造汇海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这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着手培育人才、搭建平台、打造专利体系。”

 郑庚修坚持从搭建产学研平台入手,瞄准打造山东省校企合作品牌,在建厂初期就与济南大学达成头孢类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技术合作,此后又与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所进行合作,极大拓宽了汇海的引智引技渠道;2007年,汇海成立山东省乙烯酮及其下游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与张文海院士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汇海依托产学研平台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心建设研发人才梯队,郑庚修亲自面试关建技术人员,以保证引进人员的质量。

 “我们要打造医药及中间体的精细化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一流团队,每一个项目从开始建立,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我手把手教。”郑庚修先后为企业培养了3名技术带头人、20多名技术骨干力量;其中,宋师峰成长为汇海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攀峰成长为汇海公司技术经理,王辉成长为产业公司研发中心总监。

 目前,汇海的研发课题论证、立项、研发规划、成果应用、产业化等创新机制日趋完善,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体系建设,在医药中间体研发领域,汇海的研发水平居同行业之首。

   突破医药中间体关键技术,“出口终于代替进口”

郑庚修:突破头孢抗菌素中间体产业化关键技术 拿下全球超六成市场份额

 十余年来,郑庚修带领汇海研发团队围绕医药中间体领域不断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创新,先后完成了30多项产品的开发及新项目的试制工作。

 正是依靠头孢地嗪侧链、头孢替安侧链、头孢尼西侧链、AABI、ASBI、等大批新产品的研发,助推汇海从一个几百万的小化工厂发展到2个亿规模的企业,截止目前,AE活性酯、头孢他啶、呋喃铵盐、AABI、三嗪环、DCC等主导产品平均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此外,乙腈、DCU等新产品已经顺利实现批量投产;氨基噻唑乙酸、乙酰呋喃、N,N-二甲基乙二胺等新产品顺利完成中试;“生物多肽缩合剂合成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等11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有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头孢中间体及心脑血管药物的开发研究方面,郑庚修及其团队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先后在2011年和201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嗪环是一个头孢类的中间体,不夸张的说,我们的技术创新相当于给了它二次生命。”

 据悉,三嗪环项目投产后,汇海打造出了“产值过亿”车间,目前产品已经占据了世界市场份额的60%以上。郑庚修表示:“该项目更大意义在于解决了制约头孢抗菌素产业化的三大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终于让该产品由进口实现了出口。”

 在郑庚修的带领下,汇海公司后先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等重大科研项目,企业已经形成了AABI、DCC、三嗪环等“拳头产品”,建立起“DK联产乙酰乙酸酯新工艺的研发及应用”、“生物多肽缩合剂合成新技术研发及应用”、“4-氯乙酰乙酸乙酯”和“头孢曲松关键中间体三嗪环新工艺的研发及应用”等核心技术优势。

 据统计,郑庚修先后申请发明专利61项,其中2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汇海还参与起草了《工业用乙酰乙酸乙酯》行业标准的修订。目前,郑庚修团队与汇海公司正在牵头制定《工业用5-乙酰乙酰氨基苯并咪唑酮》、《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三嗪环》三个产品的行业标准,目前已顺利通过专家审查和表决。

 展望未来,郑庚修表示,将继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攻坚医药中间体新技术;并与汇海利用在中间体产品上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渠道,适时向下游拓展,进入特色原料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向一流的医药化工产品和特色原料药供应商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