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授牌儀式

8月15日,在龍馬風情小鎮舉辦的2018年土家女兒會開幕式上,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肖偉池,正式將“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授牌給恩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亞妮,標誌恩施市創建“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獲得圓滿成功。

恩施市自申報工作開展以來,在省州專家的指導下,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文體新廣局、市文聯、紅土鄉政府及相關部門精心組織,密切配合,成立工作專班,圍繞“六個一”(編好一套申報文本;拍攝好一部專題申報片;打造好石窯一個女兒會民俗展廳;還原好石窯老街趕場相親一個場景;編排好石窯文化廣場一臺民族民間文藝展演;召開好一次女兒會研討會),紮實開展了創建“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工作。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8月14日,由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肖偉池,省民協駐會副主席鄢維新等12人組成的專家組,在恩施市政府副市長張獻宏的陪同下,親臨女兒會主要發源地紅土鄉石灰窯實地考察,專家組考察了石窯女兒會民俗博物館、石窯老街,觀看了民間文藝展演,並在紅土石窯召開了評審會。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評審會現場

考察石窯女兒會民俗展廳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考察石窯老街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觀看民間文藝展演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專家組一致認為,女兒會在恩施市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省民協駐會副主席鄢維新在評審總結中強調,恩施土家女兒會歷史有淵源,民間有傳說,政府有規劃,措施有實效 。經過專家組的評審論證,決定命名恩施市為“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專家組與紅土石窯民間文藝隊員合影

據悉,下一步,恩施市將以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宗旨,通過在紅土鄉以及全市範圍內全面、系統地調查、採訪、搜索、整理恩施女兒會的淵源、發展歷程、文化內涵和歷史影響,力爭在2019年將恩施市成功申報為“中國女兒會文化之鄉”,躋身於中國民間文化之鄉行列,為打造文化恩施奠定堅實基礎。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恩施土家女兒會簡介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天上有個鵲橋會,恩施有個女兒會。天上牛郎對織女,地上阿哥配阿妹”。悠揚歌聲裡講述著一個發生在秀美恩施的愛情神話——恩施女兒會。恩施土家女兒會是起源於湖北省恩施市石灰窯和大山頂的土家傳統民族習俗,每年農曆七月十二舉行,至今已傳承三百餘年,已發展成為恩施州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節日。

恩施土家女兒會,保存著古代巴人的原始婚俗遺風,是偏僻的土家山寨與封建傳統包辦婚姻相對立的一種戀愛方式。清朝實行改土歸流後,恩施土家族自古以來較為自由的擇婚習俗被“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所取代,土家青年被迫在追求自由婚姻的過程中,自發形成以集體擇偶為主要目的一個節日盛會——恩施土家女兒會。

女兒會的主要特徵是“以歌為媒,自主擇偶”。女兒會的參加者大多是未婚的青年男女,他們通過對歌的形式尋找意中人或與戀人約會,暢訴衷情。

恩施“土家女兒會”,是土家族地區婚姻制度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產物,是土家族發展史的“活化石”資料,是生命意義的節日,其男女自由交往、尋找意中人的主題,與現代戀愛自由、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婚姻觀念是一致的。

隨著社會轉型時期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恩施“土家女兒會”又步入了一個新的流變時期,加強原生地女兒會的保護,發掘“情、愛”等婚戀文化元素,是豐富人們的傳統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需要。這美麗浪漫的習俗發展至今,已從男女相親約會的節日,發展成為民族團結、文化融合、旅遊經貿繁榮的盛會。

恩施市成功申報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