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的AI新招數:海信U8攜「必殺技」攻入客廳戰


老司機的AI新招數:海信U8攜“必殺技”攻入客廳戰


自從“阿爾法狗”火遍全球之後,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就成為了科技界的另一個寵兒,其勢之烈頗有取VR而代之之意。事實上,早在小米之前,就有不少電視友商同樣瞄準了人工智能這個概念,紛紛推出了人工智能電視。

諸多“淘金者”的加入,尤其是互聯網品牌與傳統彩電企業為主的兩大陣營將電視行業的競爭推向新高潮。但深究的話,多數品牌AI的賦能似乎大同小異,整個AI電視市場似乎需要迎接一番新氣象。

“老司機”的新招數

對於用戶而言初識人工智能電視,就像“克拉克三定律”第三條提及的——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注入機器“認知-判斷-決策”三步驟後的AI電視,充分發揮著人工智能的人機交互、個性化推薦的優點,顯然對於很多人充滿魔力。

如果你覺得這些人工智能電視能夠像電影中鋼鐵俠的管家賈維斯那樣包攬一切,幹活的同時還能和主人嘮嘮嗑,那我勸你還是早日放棄這不切實際的幻想。現階段的人工智能電視還達不到這樣科幻的水平,基本還停留在語音識別這個階段上。

也正因如此,許多媒體與行業專家並不看好“人工智能電視”,認為其不過是搭載了精準優化的語音識別引擎,在視頻內容領域做了訂製的智能電視而已。

然而海信全面AI智慧視聽電視U8的出現,彷彿讓外界看到了新的希望。


老司機的AI新招數:海信U8攜“必殺技”攻入客廳戰


2018秋季產品品鑑會,海信正式推出了U8系列ULED新產品,該產品以自主研發的智能場景自動識別技術,實現了畫質AI、音質AI,交互AI和內容AI的全面升級,樹立起當今AI電視的新標杆,真正實現了全面AI智慧視聽。

AI支撐更多的場景自動識別

什麼是智能場景自動識別技術?

筆者回顧了一下海信的產品業務線。發現其起源於搭載在世界盃指定海爾電視U7A上的Autosport自動體育模式。因為世界盃的觀賽需要,作為今年世界盃官方指定電視,海信就受國際足聯委託研發了自動體育模式。當畫面轉到球賽等體育場面時,電視就會自動切換到這一模式。對高速運動物體軌跡實行自動捕捉保護,實現運動畫面的流暢觀看。

雖然世界盃早已經結束了,但是海信並沒有停止研發的腳步。現在自動體育模式更是升級為五大模式。除了體育模式之外,還增添了動畫、電影、新聞、綜藝四種AI畫質模式。當電視畫面播放上述內容時,電視就能智能感應到然後切換到對應模式。

所以在U8上,我們看到了可以AI支撐更多的場景自動識別。據介紹,根據用戶使用需求,U8系列可自動識別分析電視屏幕中正在播出的畫面,實現標準、遊戲、電影、新聞、體育等智能場景識自行切換,並根據節目類型匹配最佳的視聽方案。


老司機的AI新招數:海信U8攜“必殺技”攻入客廳戰


除此之外,海信U8還具備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具備全場景圖搜交互+全場景語音功能,精準快速的識別、流暢自如的應答,以海信全場景語音體驗為例,其業務覆蓋面涵蓋了查詢天氣、股票,打開系統內軟件、數學計算、設定鬧鐘、日曆提醒、翻譯、古詩詞、視頻通話等。毫無疑問,海信U8對於AI技術的深入探究讓其也拓寬了人工智能電視的賽道。

AI電視不是一場從眾競賽

對於人工智能,海信早已充分“備戰”。早在今年6月,海信在亞洲CES展便正式發佈了VIDAAAI世界盃版人工智能電視系統,該系統將於6月14號世界盃開賽日起在包括激光電視、ULED在內的海信電視全系新品升級上線,為全球用戶帶來世界盃近百年曆史上從未有過的人工智能體驗。


老司機的AI新招數:海信U8攜“必殺技”攻入客廳戰


而除了U8系列之外,健康護眼換代首選激光電視L5/L7、ULED超畫質電視U7、U8、U9組成的產品矩陣,充分展示了海信電視在大屏護眼、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創新與升級實力。

此前整個電視圈,圍繞顯示技術PK,從最開始的CRT顯現管,到後來的液晶、等離子,再到如今的OLED、量子點、ULED、激光顯示等技術,4K、8K、HDR又將顯示效果提升到了極致。當畫質競爭疲軟後,互聯網電視的角力場已經開始往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方向轉移,欲借新科技之勢促進互聯網電視銷量。或者說的更露骨一點,很多試水行徑其實更多的是想利用這個不成熟的市場環境,依靠概念為其營銷罷了。

但這並不是由此引領電視圈從眾競賽的理由,AI技術趨向成熟畢竟需要一個漫長階段,在這之前,可能有更多的玩法來讓用戶得以過渡。

從這個意義上講,海信U8系列在樹立AI電視新標杆的同時,也為整個行業拉響一記警鐘——當產業格局中的參與者在面臨競爭惡化之時,擠出效應所帶來的唯一突破點將是創新。另外AI電視除卻語音交互功能外,還要逐漸打通用戶生活圈,成為覆蓋用戶全場景生活助手。

——————————

王小琉(個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號“王小琉”。科技專欄作者,前中央媒體人。

智能硬件體驗者;IT&科技領域觀察者、記錄者、評論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