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的誕生

恆星的誕生是一個簡單但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重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外太空中存在著許多氣體和塵埃雲,其中的物質通過重力聚集在一起;隨著物質的增多,它們的重力也越來越大。而後,當聚集的物質達到足夠數量後,它們會坍縮到一小塊區域內,這樣就形成了“原恆星”。接著,這顆年輕的星星會繼續“生長”成為“主序星”。

恆星的誕生

圖中的獵戶大星雲是恆星誕生的活躍區域。

恆星誕生的階段:

星雲坍縮

浩瀚的宇宙裡散佈著許許多多的物質,其中巨大的星雲內有大量氣體。這些氣體雖然分散,卻是恆星形成的基礎物質,只是它們需要被“趕到”一小塊區域中。

那麼,怎樣才能使分散的星雲聚集起來,形成重力的核心呢?一般情況下,超新星會向星雲內部釋放某些物質,使氣體聚集起來;或者兩團星雲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團高密度星雲。

恆星的誕生

恆星在星雲中誕生,我想去看看那裡發生了什麼!

不論通過哪種方式,星雲的氣體都會慢慢聚集到一起,並且重力會隨之增加。最終,當重力足夠大後,星雲發生“坍縮”:大量氣體在一瞬間聚集到一起!

接著,意想不到的大爆炸發生了!

原恆星形成

在這場大爆炸中,大部分氣體都被拋出去了;但在爆炸中心,氣體的密度變得非常大,形成了原恆星。接著,剛剛誕生的原恆星會把它周圍的剩餘氣體“推出去”。

恆星的誕生

蘋果和恆星的唯一相似之處就是它們都有核。但恆星可不會從樹上掉下來。

嚴格來說,原恆星還不是真正的恆星。成熟的恆星都要經過聚變產生能量。在原恆星中,重力中心使周圍的物質向其中心墜落。物質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被吸收,這些物質的引力勢能轉化為熱能,使原恆星中心的溫度持續升高。

另外,原恆星持續地收縮也會使恆星核心的溫度升高,最終,當核心溫度達到10000K時,一項特殊的變化就發生了。

原恆星形成主序星

原恆星的升溫過程十分漫長:溫度從2000K上升到10000K需要一百萬年的時間!但一旦達到10000K,原恆星的核心就會發生核聚變。

此時,它仍然不是真正的恆星。因為它還不穩定並且繼續發生變化。因此,我們把這一時期的恆星叫做主序前星。當主序前星完全穩定後,主序星才正式形成。

恆星的誕生

恆星的製作食譜:準備足夠的物質和時間,慢慢坍縮,一百萬年後就能夠形成。

行星形成的猜想

此時,恆星已經誕生了,那麼它們周圍的行星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其實,它們的形成過程和恆星大致相同,太陽系中大部分行星都是太陽誕生之後形成的。

大部分星雲在恆星形成後還會圍繞在恆星附近,並且恆星會繼續吸引金屬和岩石。這些金屬和岩石會像原恆星那樣聚集到一起,形成了有著堅硬外殼的類地行星如地球;而星雲聚集到一起則會形成巨大的氣體行星如木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