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志愿军1个连孤军对抗2个团,战后受封“铁血连”

志愿军第66军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的冀晋兵团,1947年11月19日在河北省获鹿县大河镇正式编为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归北岳军区建制),1949年2月7日在北京顺义县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第66军。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下辖第196、197、198师。1950年10月23日下午3时,第66军军长、政委在北京受领任务,编为志愿军第66军,参与首批入朝作战。

第66军是首批入朝队伍中最缺乏准备的一个军,接受任务后立即就以第196师为先头,于当日24时开始,分别从天津东局子、天津北站、天津东站、北仓车站开出,24日至25日抵达安东。部队抵达后又立刻更换服装,连夜过了鸭绿江,后续部队也随即过江。奉命入朝的第66军,从接受命令到离开驻地,多的10几个小时,少的只有4、5个小时,不但思想准备不足,武器装备不齐,缺翻译、少地图,甚至有的枪和子弹都不配套,其仓促程度可以想见。之所以发生枪弹不配套的事,是因为部队进驻天津后,枪械都上交给了军后勤部,计划对全军枪械进行调整(以适应弹药的供应),谁料想命令下来,说开动就开动,官兵手里一支枪都没有,只能紧急从天津南郊的军后勤部向部队集合的火车站运送、分发武器。由于时间紧迫,只能按照连、排配备武器的数量进行分发,结果非但武器制式没有调整好,反而搞得更混乱了。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第66军因准备不足,情况不明,通讯联络差,未能完成预定的抓住美第24师的作战任务。但敌军虽遭到第一次战役的打击,由于我并未深入,反而适时后撤,导致其判断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力量不大,遂集中所有兵力,继续北犯,叫嚣“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


这一仗,志愿军1个连孤军对抗2个团,战后受封“铁血连”


此次美军的攻势主力仍置于西线,以第8集团军向朔州、碧潼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东线则以美第10军迂回江界,以南朝鲜第1军向朝鲜东北部图们江边急进。西线的美第1军(指挥英第27旅、韩第1师、美第24师)主力向新义州、义州方向进攻,其第一梯队英第27旅于东边里、九成里地区展开,指向新义州方向;南朝鲜第1师在观鱼里、仓洞地区展开,指向义州方向;第二梯队为美第24师,于馆下谷、龙山洞地区机动。志愿军的战役企图则是集中主力于西线,首先以38、42军歼灭德川、宁远地区之南朝鲜军第2军主力,尔后向价川、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人的退路,打动敌人的布势,配合正面的第50、66、39、40军在运动中歼灭美伪军2-3个师。第66军的任务是在新上里、天溪洞地区首先牵制当面之敌,当战役迂回兵团打动敌人布势之后,协同第50军向博川方向发展进攻。


这一仗,志愿军1个连孤军对抗2个团,战后受封“铁血连”


第66军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集结于龟城及其以北地区,利用战役间隙,进行了十余天的休整。11月17日,军在青下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一次战役的经验教训,研究部署了今后作战的一系列工作,特别提出了“杀敌立功,为祖国、为朝鲜人民复仇”的口号,激励了部队士气。指战员摩拳擦掌,决心“朝鲜不解放不回国”,争取在下一次战役中立功。

11月24日17时,第66军各师开始向战役指定地区开进。当晚22时,志司通报博川、岭美洞的英第27旅、南朝鲜第1师正向泰川方向北进。但由于各师都在开进途中,军与师难以沟通联络。第196师之第586团,奉师的命令,于11月24日经由南市通往泰川的公路进至龙成洞、龙凤洞一带,一场遭遇战就此发生了。

第66军之第196师前身是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1946年8月2日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成立,旅长曾美,政委丁莱夫。下辖第586、587、588团。其中第586团是该师的主力团。该团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第19团,1939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县卸甲河组建,当时就是军区的主力团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过四百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六千六百余人,俘敌五百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器材。1945年12月编为赵尔陆纵队第2旅第6团,1946年8月编为独立第1旅第1团,1947年8月编为冀晋兵团独立第1旅第1团。该团的3连是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1连一个红军排扩编而成,这个排经过长征,执行过警卫朱德总司令和总部首长的任务。这是一支能攻善守、英勇顽强的部队。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之后,在龟城整训时,第586团调整了领导班子,团长由原副团长黄敬如担任,这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战斗勇敢、指挥能力强的干部,参谋长由原师作战科长张明钦担任,政委未动,仍是张震宇。

正面对面向66军开进的是韩军头号精锐部队,韩军第1师。该师长期以来一直被编在美军第一军中担任最前线作战,深得美第1军军长米尔本的信任,师长是号称韩国第一名将的白善烨,1950年4月22日上任,日后的韩军上将、总参谋长。在志愿军面前,韩国军队经常一触即溃,但这个师的表现一直好于其他韩国师。正因为该师战斗力较强,在美军眼里地位远高于其他韩国师,甚至白善烨敢于公开叫板美军的不公平待遇。

不过,也要考虑到,由于长期在美第1军编成内作战,加上军长米尔本的赏识,美军给韩第1师配属了相当强大的技术兵种,计有美第10高炮群,指挥官亨尼格上校;第6坦克营,营长格罗登中校;再加上韩第1师自己配属的第17炮兵营。其火力远远超过其他韩国师,甚至包括和它并称为韩军两大王牌之一的首都师,这是其他韩军都没有的待遇。美军甚至称:“韩第1师的战斗力不弱于一个美国师。”当然了,这只是美国人客气,实际还是相差很多,但已强于志愿军1个军。而且该敌甚为狡猾,对战场辨析能力强,在云山一战中,甩掉美军先撤,以美军当垫背,自身实力保存较为完整。

该师在白善烨指挥下,以第11团为右翼,向泰川郡剑山280高地攻击前进;以12团为左翼向泰川郡西攻击前进,形成对泰川郡的钳形攻势;其15团为预备队。

11月25日4时,第586团在开进途中,在泰川以东鹤塘洞附近与韩军第11团仓促遭遇,该团先敌开火,立即展开进攻,部队利用冰冻的江面向前行进。副团长顾元勋带着一个连从附近村庄找来一些木杆木板,在江心激流中利用被破坏的桥基架起一座简易木桥,仅容一人行走,全团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一个接一个迅速渡河,抢占了制高点吐螺山。9时,586团主力甚至攻击前进至松川洞。然而韩第11团虽败不乱,见志愿军处于在背水作战不利境地,立即组织反击,并以两翼包抄战法试图断586团后路。586团见白天作战对我军不利,遂向北脱离战斗。


这一仗,志愿军1个连孤军对抗2个团,战后受封“铁血连”


然而这个时候却发生了意外。

当时586团1营是全师的先头营,该营机炮连却遇上了战争中常见的大麻烦:跑错了路。团主力过江后是向左侧山地发展进攻的(往松川洞方向),机炮连却是从正面沿公路向南直插下去了。偏偏这个方向也有敌人,是韩军第1师的第12团,这个团表现远不及他们自己的兄弟团队,与志愿军遭遇后,只一打就转身跑。这下机炮连来劲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没注意自己身边根本没兄弟部队,直接就撵了上去。

一直追出4公里,进至回德里东南,此时天已亮,机炮连这时一回头,妈呀,后面咋没有部队跟上来呢?再往四周一看,周围山头都有敌人,自己一个连孤军深入,这下麻烦大了。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指挥员的时候了。此时的机炮连有四条路:1、继续攻击,这肯定不现实。除非连长是个愣头青。2、转身就撤,这是很多指挥员很可能选择的一个选项,要是天还黑着,那好说,可以一试。可是此时天已亮,再做敌前撤退那就是拿自己当靶子了。3、就地固守待援,这也不行,团主力根本就不知道你在哪?谁来援救你?4、立即组织防御,相机撤退。


这一仗,志愿军1个连孤军对抗2个团,战后受封“铁血连”


这个紧要关头,指挥员的能力最为重要。连长岳忠义、指导员杜力鹏当机立断,他们选了第4条,也是唯一的生路,立即抢占了一个既能发扬火力,又可以避免多面受敌射击的小高地——回德里北侧的阿里山(133.8高地),命令全连抢修工事,准备抗击敌人的围攻。

这个高地在大宁江的西侧,可以利用江水护住自己右翼,只以正面和右翼接敌,应该说,连长、指导员在仓促之间马上选择了最有利地形。


这一仗,志愿军1个连孤军对抗2个团,战后受封“铁血连”


再说韩军第12团,一看后面没人追着打了,这才缓过神来。马上他们发现了一件很让自己丢脸的事,追兵才一个连。靠,这不欺负人么,一个团被一个连追着打?这下韩国人面子上挂不住,恼羞成怒,扭回头来,向机炮连据守的阿里山发起进攻。要说编成在美军中作战就是好,韩军12团直接喊来了美军12架飞机轮番轰炸,接着以配属给自己的美军坦克队11辆坦克为先导,开到山脚下又是一通扫射,眨眼间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阿里山山头上落下300多炸弹和炮弹。

看韩军的打法,是准备欺负志愿军人少,以正面强攻的办法要出口恶气。


这一仗,志愿军1个连孤军对抗2个团,战后受封“铁血连”


然而火力投送完毕后,步兵还是得上,机炮连充分利用韩军火力准备完毕、步兵冲击的间隙,边打边抢修工事。韩军12团没想到这个追着自己打了半晚上的连队是个机炮连,火力在志愿军中算猛的,手里可没有几支普通步枪,基本是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六〇炮。韩军冲锋的步兵被火力压制的头都抬不起来,连吃大亏,几次进攻都被打退。

要说这个韩12团确实比同一个师的11团笨多了。吃了亏,才反应过来,得迂回。于是派出一个排绕到阿里山后侧,试图从后打开一条通路。但是炮兵和机枪手的眼神要比普通步兵强多了,很快机炮连就发现这股敌军。炮手佟世凤用手抱起迫击炮筒连射20多发炮弹,炮筒发红,手被烫焦,他垫上棉袄袖子继续打。炮弹打完后,他又拿起铁锹和冲上来的敌人肉搏,最后壮烈牺牲(被追记了双功)。

一看迂回不成,韩军再次以坦克引导步兵的战法发起攻击。美军的坦克抵近直瞄射击,对我军重火力点威胁特别大,因为机炮连都是重武器,不像普通步兵转移方便,而且我们虽说是重武器,只是相对步兵而言,对付不了坦克。在此危急关头,2排战士李金刚自告奋勇,用集束手榴弹炸断了靠前的一辆坦克履带,挡住了其余坦克的道路。韩12团进攻再次被打退。

应该说韩军终于想清楚了,自己硬攻,凭他们的军事素质还真不是志愿军对手。于是开始消耗志愿军的弹药,并以小分队跃进。这种打法对全是重武器的机炮连来说很不划算,我们巴不得韩军集团冲锋呢,可以充分发扬火力。韩军三三两两一组,机炮连的弹药可真耗不起,而且还更容易接近。应该说韩军的战法奏效了,可是志愿军从来不缺勇士,3排战士王双喜,眼看着敌人接近阵地前沿,先扔出一颗手榴弹,随即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猛冲上前,一连捅死两个敌人,又将韩军的一次进攻打退。


这一仗,志愿军1个连孤军对抗2个团,战后受封“铁血连”


但是,这时机炮连的弹药撑不住了,而且韩军占了北侧的高地,继续坚守困难越来越大。他们决定用节节抗击的战术,由指导员杜力鹏带1排原地坚守掩护,连长岳忠义、副指导员高承云率第2、3排突围。

在突围过程中,不断和韩军遭遇,副指导员高承云负了重伤,战士们要抬他走,他坚决拒绝,命令大家继续突围,他说:“我已经不行了,我留下掩护,你们赶快撤,这是命令!”当敌人靠近时,他用驳壳枪击毙数名敌人后,自戕英勇牺牲(被追记大功)。连长岳忠义带着机炮连剩余人员,杀开血路,冲到公路上,正碰上一小股韩军。按道理这么近距离作战对机炮连不利,手中武器发挥不出来啊。可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岳忠义指挥大家猛冲上去,一个字,就是“干”,这股韩军见志愿军来势凶猛,竟然顾不上开枪,直接落荒而逃,还被机炮连抓了2名俘虏。黄昏时分,2、3排终于跟本团前来接应的一个连会合,当晚顺利地归队。

担任掩护的第1排,情况更加险恶,在指导员杜力鹏的带领下,为了让2、3排突出重围,不断和韩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恶战。他们留下来,就是要用自己的牺牲来掩护战友的安全。子弹、炮弹打光了,就只好用铁镐、小锹、石块来拼杀,到最后一刻就拉响宝贵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韩军12团被镇住了,他们想象不出来,仅剩下的这些志愿军居然有如此的战斗意志,始终未能攻占阿里山制高点。正是因为用自己的勇气震撼了敌人,第1排创造了奇迹,指导员杜力鹏居然带着仅剩下的6名战士突围出来,并于当晚找回部队。

这一仗打出了第66军的威风,在敌我兵力兵器相差悬殊的条件下,以临时构筑的简易工事,从凌晨打到下午16时,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据守的山头岿然不动。毙伤敌人75人,俘敌2人,还缴获战防炮3门。机炮连也付出了阵亡50余人的惨重代价,突围出来的干部、战士多数也受了轻重不等的伤。后来,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一英勇事迹,将阿里山改名为“铁血山”,并立碑志记,碑文写道:“在这里,要告诉我们朝鲜人民后辈世世代代子孙们,要永远记着,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过去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用他们的高度国际主义精神,拼掉他们的鲜血和头颅给你们创造的”。第66军也授予该机炮连以“铁血山英雄连”的称号,荣立集体大功,连长岳忠义荣立大功。

韩军第1师师长白善烨后来追述:“24日,在博川北方渡过大宁江向泰川前进,未遇到抵抗。然而,翌日(25日)遇到坚固的阵地,因而集中兵力实施进攻,其反应与北朝鲜军队完全不同,很顽强,而且擅长于夜战……”。

这一仗也把韩军12团打破了胆,他们居然没敢向右翼的11团一样继续前进,而是就地转入防御。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典型战例,我们常说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钢少气多,可是并不仅仅如此,机炮连和其他各个志愿军连队一样,充分表现出我军普通战士的单兵素养、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分队高超的战术水平。我们并不仅仅凭勇气在作战,而是靠军队这些最基本的本领才能对抗实力远超我们的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这才是志愿军作战的基础。这一点依然值得我们现在的解放军深思,分队、单兵必须从基础抓起。

对于66军的表现,1951年3月,肖新槐军长、王紫峰政委在志愿军司令部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当面表扬,称赞该军“一次比一次打的有进步,越战越强”!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军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九六师师史》、天津警备区战史编写组编写《战例荟萃》、原第586团政委张震宇回忆录《血与火》、原586团参谋长张鸿绪回忆录《征尘——28年军旅生活回忆》、《跨国参战——华北人民解放军编入志愿军序列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纪实》、《韩国战争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