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里的「行」:行不行?行!

四十載時光悠悠,征程迢迢。

於國家而言,這是改革開放的激盪與輝煌;

於個人而言,這是奮鬥路上的追憶與芳華。

四十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站在改革開放“不惑”之竿頭,

@如皋發佈 邀您唱響四十年深情“皋”歌

一起回味這鉅變的舊歲月,見證蓬勃的新如皋。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網友@如皋果子(吳宏霞)講述她與改革開放的故事……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受“四十載‘皋’歌猛進”主題活動的啟發,

我也來閒聊一段 “衣食住行”裡面的“行”。

文 | 吳宏霞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從記事起,爸爸的肩便是我的坐騎,走累了,想偷懶了,撒個嬌賣個萌,爸爸便大手一拎,胳膊一舉,我便輕巧巧地騎在爸爸肩頭,俗稱“騎槓馬”,我的視線範圍立刻就從“滿眼的大腿”一下變成“上帝的視角”,極為享受。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姑媽嫁在丁堰鎮的一個村,由於交通不便,極少回孃家。爺爺想女兒了,便偶爾帶我一起去看望。爺爺出行喜歡挑擔子,兩隻籮筐一隻裝滿帶給女兒的物品,一隻裝著我這個調皮鬼。彎彎的扁擔一頭擔著對女兒的思念,一頭擔著對孫兒的寵愛。天一亮便出發步行到汽車站,坐上開往鄉里的中巴,再從鄉里挑擔走到姑姑家,恰恰能趕上吃午飯。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某天,不識字的姑媽回了孃家,上午去街上採購物品,約好午飯前回來,可左等右等不見回。由於當時沒電話沒手機,通訊基本靠喊,只有乾等,直到下午三點鐘姑媽才回來。家人一邊熱午飯一邊問她怎麼回事。她說:也不曉得怎麼的,發昏不認得路了,問了好幾個人才回得來的。爸爸問:那你到底走到哪條街上去了?她答:我又不識字,哪裡曉得是哪條路,只看見馬路中間有豬圈欄杆。一家人哈哈大笑,明白了原來她是南北方向走反,跑到老躍進路上了。當時躍進路安裝有紅白相間的隔離帶,被形象地比喻成豬圈欄杆了。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我家住北門城外,幾乎家家養壯豬,就需要購買小豬仔。當時普遍認為最好的品種是如東的東鄉豬,它有著皮毛光亮、體態健碩、生長迅速的優點。一旦一批肥豬賣出後,生產隊裡3、4戶人家就約好,將家裡的28大槓做個大保養,特製的大鐵簍一邊一個,掛在自行車後座。籠頭上插一杆大秤,現金用手絹包好綁到腰上,天不亮便出發騎往如東。兩三天後,便會載著一簍簍小豬仔到家。

家裡熱上小酒小菜,男人們邊吃邊喝邊聊行程中的趣聞:哪家的豬品相好就是價格太貴沒談攏,哪家人太實誠還管飯,哪窩小豬這次買得最划算。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爸爸常常被如東老鄉誤認為是教師,因此在購豬時享受到額外的尊敬和禮遇,其實他躲在鏡片後的眼睛裡閃耀著精明的光芒,每次都能挑選到髒兮兮瘦巴巴但骨格清奇的潛力股豬仔,以最實惠的價格買回家。

姨媽家住在如東的桐本鄉,家裡條件優越,我便經常纏著爸爸去買小豬的時候載我去姨媽家小住。於是,在路上便會見到一個小孩窩在自行車後大鐵簍裡一路晃到如東,回程時鐵簍裡已經換上豬仔。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提到自行車,有必要補充一下此車的來歷。想當年,自行車可是個稀罕物。一是沒錢買,二是想買也不一定買得到。不知道爸媽從哪裡打聽到上海可以買到車,便一狠心從南通坐一夜的輪船去上海買了一輛,由爸爸將自行車再騎回來。放到現在,爸爸也算是個騎行達人呢。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去親戚家吃飯,必定是一家三口合騎自行車,我坐前槓,爸爸騎車,媽媽坐後座。經常在返回的路上我就顛睡了,爸爸一邊騎一邊推我,媽媽定時喊我,我也努力地保持坐姿恍惚著到家。偶爾不注意,手指頭夾在剎車裡,哇哇大哭,爸媽趕緊下車,揉啊,吹啊,哄啊。在媽媽對爸爸“咋這麼不小心”的責備聲中,我又睡著了。痛是不記得了,唯記得月光一直照在被踩得結實光溜的泥土路上,白花花的。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從小學升到了初中,學校離家遠了些,家裡便幫我買了一輛自行車。車子掛價248元,可愛的賣車師傅說配把鎖湊250塊錢,於是我騎著這輛250度過了美好的三年初中時光。

初中時代是年少輕狂發作的頂峰,騎車也能玩出花樣來,最牛的一項技術就是雙手脫把。我是班上唯一能從校門一直脫把騎到家門的人,全程大約2公里,還要拐七八個彎。寫到這兒,我忍不住舔了舔我的大門牙,幸好它們至今健在。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自行車後座是小孩思想天馬行空的寶地。坐在車上,行動被約束,思緒便放飛。下雨時看著燈光透過雨披的光怪陸離,腦子裡總能幻生出卡通片裡的人物和場景。

暑假的一個雨天,坐在媽媽自行車後座的我突然感覺屁股被拱了一下,孃兒倆雙雙摔進路邊溝,小孩子靈活閃得快,而媽媽悲催地被撞斷了骨。於是整個暑假,我和媽媽駕乘角色轉換,天天載她上下班。我從一開始騎得要斷氣,到後來上橋如履平地。媽媽的傷恢復後,我成功躋身小強之列(強壯的強)。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去揚州上大學,基本上一個月回一趟家,來回都坐大客,單趟就要四個小時。一路停車帶人,讓我認識了許多從前不知道的地名:白米、姜堰、泰州、江都等。

每次去車站,都是爸爸人貨混裝,用三輪車馱著我和一大包家裡準備的吃食去車站。看到橋,我都是早早跳下幫著推車,爸爸一個勁的說不用,坐著不下來也騎得動。你說,我怎麼捨得喲!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上圖這張照片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拍的。拍照時兩手插袋,臉上洋溢著少年的青澀和自豪的光芒,俗稱“細甩子”。當年能與摩托車合個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不亞於現在倚著寶馬跑車拍個照放到朋友圈得瑟。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三姨家的姨哥姨姐總能在假期快結束時對我的作業出手相助,於是我只要一放假就養三姨家,過年都不回。

記得有一年除夕,村電工來找當村支書的姨父彙報工作,摩托車停在路邊沒熄火。兩人話還沒說完,猛聽得外面轟的一聲響。大家急忙跑到門外,發現摩托車不見了。跑過去才看到,姨哥偷騎摩托車一個油門摔進了渠溝。過年的新衣服泡了泥漿,摩托車的碎片灑滿溝底。至今還記得姨父漲成豬肝色的臉、那一頓驚天地泣鬼神的跨年揍、以及裝酷的姨哥被摔回原型的狼狽樣。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工作地點距家40里路,單位報到第二天便到農機公司買了一輛耐操省油的神車——大陽100。天天風裡來雨裡去,到了冬天就得做好保暖防凍措施,外套、護膝、雨衣雨褲、防風手套,圍巾、頭盔一樣不少。朋友都說我像送快遞的,我說其實啊我是個販魚的。幾年後換了一輛本田小公主型號踏板車,不用掛檔,也不用套護膝了,我也算是當上了“公主”。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成家了,有孩子了,需求又提升了一個檔次,無奈就是口袋裡羞澀。於是花幾千塊購買了一輛二手小麵包車,目的很簡單:遮風擋雨。而我也在家人的逼迫下,考了駕駛證。只是讓我窩火的是,那個小麵包車與我有仇,一開就熄火。 兩年後小麵包的使命終結,又換了輛駕校同款二手普桑,終於不熄火了。現在我按照自己意願挑選了心宜的汽車,開車技術也越來越溜了。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18年前,家住啟東的大學同學結婚,我從如皋乘公共汽車去喝喜酒。路程是這樣的:“我家—如皋汽車站—南通汽車站—啟東汽車站—鎮中巴車站—同學家”。早上六點多就從家裡出發,到達同學家時已經是下午二點多。賓客早已散去,留下一桌桌的殘羹。還好同學之間情誼不在乎形式,一行人歡歡喜喜吃了下午茶。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汽車多了,漸漸地感覺車位越來越少了,在小區停個車要繞上好多圈,外出時找車位的時間比路上用的時間還長。導航上紅線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有時城裡開車比步行還慢。馬路殺手也變多了,觸目驚心的車禍視頻在網絡比比皆是。

於是,在私有交通工具飛速發展的同時,新興公共交通也悄然興起。高鐵、動車、高速大巴、飛機等,縮短了時間和距離,擴大了人們的活動半徑,現在老媽腰疼都會去上海的醫院就個診;出租車、網約車、順風車雖然近期出現了一些不可原諒的狀況,但不可否認確實給出行帶來了極大方便;公共自行車、共享自行車、小蜜蜂電動車,總有一款適合你,成功解決了外出喝酒後如何回家的問題;全天候等共享汽車更加高大上,是不想買車或駕駛練手之佳選!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人到中年,身體毛病越來越多:體檢表上的箭頭一年比一年多,終於體會到上一輩說這疼那疼的感覺了,突然發現大腦對身體指揮不力了,最悲哀的是體能竟然不如我們上一輩人!為什麼呢?反思。交通方式多元了,人的身體荒廢了,毛病就找上你了。

2007年開始,我買了一輛自行車,加入騎行俱樂部,約上一幫好友開始了以健康快樂為目的的騎行,用兩個輪子帶我出行。從一開始的騎鄉鎮、騎海安、騎如東、環如皋的一日騎,到去揚州、去蘇州、去鎮江、去南京的二日騎,發展到汽車載著自行車到目的地再騎行的“4+2”模式,還有崇明吃西瓜、興化品螃蟹等主題騎行,更有大神們的川藏線、黃河古道、太行絕壁公路長線騎行等等。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2013年,接觸到了戶外登山穿越,便被吸引了。這是一種靠雙腿靠身體的出行方式,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堅韌的毅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了看到最美的的風景,為了出行順利,我們平時鍛鍊也是拼了:背上近30斤的揹包每週兩次十公里徒步加一次狼山上下6-8趟,或者泡在健身房,或者堅持跑步鍛鍊。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最美風景總是在最險的路上,

我們~

在武功山看乳白與翡翠交相輝映,

在北京攀爬近90度的箭扣古長城,

在七尖戴著護目鏡穿行密密竹林,

在千八欣賞山巒間流淌的瀑布雲,

在刀山克服懸崖攀登的膽顫心驚,

在狼塔冰川品嚐天山雪水的甘醇,

在牯牛降感受連續22小時重裝爬山的刻骨銘心

……

我們用雙腳丈量著每一寸土地!

累,但開心!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先進的交通工具,增加了出行的長度,提升了出行的速度,而健康的出行方式,開拓了視野的寬度,抬升了思維的高度。從步行到步行的變遷過程,是一種輪迴,一種迴歸,更是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既喜歡健康環保出行,也很享受現在的交通便利。身體越來越棒,日子也越來越好。

你們認為呢?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聽如皋美女聊“衣食住行”裡的“行”:行不行?行!

徵集啟事

歡迎參與“四十載‘皋’歌猛進”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主題徵文。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作品若被如皋發佈微信公眾號推送,將獲得“如皋發佈”定製文化衫一件,並可參加年度如皋市優秀網文評比。文化衫領取地址:如皋市行政中心A9如皋發佈工作室。


文字 | 吳宏霞

校對 | 吳海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