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和美的,哪個未來發展更有前途?

手機用戶83096105612


美的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也是中國家電巨頭之一,說起美的,很多投資者都喜歡拿它和格力做比較。這也是沒錯的,畢竟兩家都是家電領域的一流企業。但是唯一的不同點,格力是國企。國企講究的是穩健的發展,沒有太多的嘗試和挑戰,在做某一件事情上需要股東投票表決完成。沒有太多的個人控制權。比如格力董小姐,很多的想法都被國企股東給否決了。這也限制了格力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美的卻不同,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有著足夠的控制權,在多元化的格局上做得風生水起,產品多樣化打入市場,佔據了市場很高的份額。

前格力有句金典的廣告語:好空調格力造。不用質疑,這句廣告語加上格力空調行業的核心技術,在前十年裡確實給格力帶來了強大的盈利能力。但是過去不代表未來。加上這幾年家電行業,消費者觀念開始慢慢改變,買家電的消費者喜歡省事,美的集團在營銷方面也做出了調整,一整套家電打包出售,並且保修5年。這種銷售模式在市場上非常有競爭力。

那麼格力呢?還是當年的格力嗎?格力主要領導人最近把心思放在了和小米五年前的賭約上,巧的是小米居然是美的集團的大股東之一,這不得不讓我對格力的未來產生擔心。

美的集團非常有野心,不甘心僅僅只在家電行業上佔據一席之地。旗下還涉及了房地產項目(一般在二三線城市居多)


美的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之2017年一直保持行業中高水平增長,四年平均增長率為37.8%。不愧是行業龍頭大哥。

全年淨利潤156.14億元(扣非),淨資產收益率高達25.88%。這樣的數據證明17年裡收益是非常可觀。賺錢能力也非常的強,並且很穩定。

簡單分析一波後,個人比較看好美的未來發展。


火辣頻出


格力的發展前景可能更好一些。

雖然論市值和應收能力來說,美的現在實力更強一點。

2017年,兩家公司的股票都實現了翻倍上漲,兩家企業的市值均超過了3000億,美的集團的市值甚至一度突破4000億。

營收方面,根據兩家的2016年年報(2017的還沒出),格力2016年營業收入高達1083.03億元;2016年美的營業收入達到1590.44億元,美的比格力多出500來億元收入。

但是你稍微仔細看一下財報,就會發現,格力是專注空調這一垂直領域的企業,而美的採取的是多元化的發展策略。

在空調領域,格力的市場佔有率高達70%,空調領域的格力2016的營收也比美的多200多億元。同時,美的空調的毛利率為30.56%,而格力空調毛利率38.54%,領先美的近9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格力空調不僅賣的比美的好,同等價錢下,還比美的多賺1/3。

因此,格力電器在空調領域的霸主地位就凸顯出來了。相比其他白色家電,空調的技術壁壘很高,品牌效應也大,這也是為什麼格力日前簽下了跟美國的光伏空調項目世紀大單,而美的不行的原因。

格力在空調領域的絕對優勢使得它在未來發展前景上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不會輕易被其他企業所取代。

反觀美的,就不一樣了。美的雖然現在的多元化路線走的不錯,但是競爭壓力也很大。在小家電領域,技術壁壘和品牌效應較小,海爾、九陽、方太、小天鵝、蘇泊爾、老闆電器等品牌都是美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因此,美的想要保持自己品牌在小家電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必須時刻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創新力,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別競爭對手超越。

綜上所述,更看好格力未來的發展前景,畢竟有一個壓箱底的技術,看著穩。有時候啥都會,反而顯得啥都不精。


財經早餐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筆者認為在未來的10年裡美的的發展可能要好於格力,那麼筆者有哪些考量呢?筆者的一些看法如下:

美的產品結構上更健康,格力過分依賴空調業務。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美的暖通空調業務營收較2016年增長38.74%,貢獻了953.52億元的營收。冰、洗、小家電、廚房電器等業務實現營收增長29.02%,貢獻了987.48億元的營收。相比之下,格力電器幾乎是A股市場上最純粹的空調企業,空調業務佔比高達82%,其2017空調業務實現營收1234.10億元,營收同比增長40.10%。


空調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房地產的行業,過去十幾年格力的高成長和房地產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空調的銷量和房地產的銷量曲線有高度的關聯性。通俗講就是有新房那麼大家才有裝機的需求,畢竟一個空調是能用很多年的,不會像一些家電一樣更換那麼頻繁。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已經過了告訴發展期,作為一個和房地產高度相關的產品那麼未來的銷量跟定會受到巨大的衝擊,而格力營收比例上空調是在是太高了,相較之下美的的空調營收比例要低很多。

從最近幾年的轉型上來分析。格力不管是收購銀隆轉型新能源造車,還是投入巨資造芯片轉型都不是很成功,造車在內部受到了很大的阻力,芯片更是要投入巨資,在發展方向上並不統一。而且收購珠海銀隆並不成功,豪擲800億後市場好像並不買賬。而且芯片是一個投入巨資才能有回報的產業,董小姐的思路是好的,只是這種轉換有點太快了。

而相較這下美的的轉型較為成功,2016年美的收購了德國機器人制造企業庫卡(KUKA),實現了AI和機器人制造的成功轉型,庫卡的機器人包括汽車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消費品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可見涵蓋了機器人幾乎所有的門類。2013年以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16年中國機器人保有量34萬臺,預計到2020年可達到95萬臺,17年庫卡在中國營收6億歐元,預計2020年在中國營收將達到15億歐元。隨著5G、AI的快速發展,作為機器人生產商的美的在未來業業績必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以上只是筆者的一些個人看法,各位看官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留言討論,望各位大神斧正。


首席投資官


個人認為美的要好些,原因有三,1,美的在踏踏實實埋頭做事,格力已經顯現浮誇,冒進之像,2,美的戰略清晰,格力總是心血來潮,3,美的的領導人團隊穩定健康,格力的後續領導團隊讓人擔憂。


芝麻大豆


看好美的。美的走多元化線路,收購了庫卡機器人和一家伺服驅動器廠家後,接下來的五年是美的的內部優化與調整期。只要在目前的基礎上,打好庫卡在機器人與自動化行業的牌,未來十年,美的甚至會拓展到與家電行業相關性不那麼大的其他領域,再造一個美的都是可能的事情。


老老菜根


對於兩家公司哪個未來發展前景更好這個問題,空調常識君認為目前為止格力相對來說更好一點!但是美的這幾年的發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未來誰的發展更有前途?相信沒有誰敢妄下定論!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家公司的背景及發展策絡!

首先說格力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際化家電企業,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手機、生活電器、冰箱等產品,2015年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強”第385名,家用電器類全球第一位。

公司自1991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理念,秉承“百年企業”的經營目標,憑藉領先的技術研發、嚴格的質量管理、獨特的營銷模式、完善的售後服務享譽海內外。

2005年至今,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連續領跑全球,2006年榮獲“世界名牌”稱號。2017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總收入3005.64億元,淨利潤326.24億元,納稅348.16億元,連續13年位居中國家電行業納稅第一,累計納稅達1083.38億元。

2015年格力又提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口號!力爭讓格力品牌發展為世界級品牌!相信格力也會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再來說美的!

美的創業於1968年,是一家以家電業為主,涉足房產、物流等領域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美的致力於成為國內家電行業的領導者,進入全球家電業的前三,使“美的”成為全球知名的品牌。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美的由一個小小的塑料生產廠,小步快跑發展成為如今舉世矚目的白色家電“巨星”!

近年來,在保持穩健發展的同時,美的不斷創新求變。2011年美的提出戰略發展的三個轉變:

實現從注重數量增長向追求質量增長轉型;

實現從產品低附加值向產品高附加值轉變;

實現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益管理轉變。

美的正從組織體制、產品結構、經營模式、品牌建設、技術創新、員工管理等方面制定清晰的升級路徑,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企業的均衡發展。

展望未來,美的集團將通過持續穩健發展,打造成為全球化、科技化、適度多元化的具備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企業集團!


綜上所述!格力和美的兩家公司都在向國際化道路發展!這其實也是我們每一箇中國公民所希望看到的場景!希望兩家公司都能成為國際化家電領軍者的大公司!


空調常識


格力如果不改善售後服務真的遲早會沒前途,美的的售後和格力沒辦法比的,所以我看好美的的售後服務,但質量確實不如格力,如果同樣的售後我選擇格力,去年我買電器我選擇了美的的原因是看好美的的售後服務好,再說現在電器方面售後比較麻煩,所以我選擇售後


A00Dizuo周


個人更看好格力,格力就好像武俠小說中苦練內功(自主核心技術)的大俠雖然進度慢點,但是功力實在,一旦功成,天下無敵;美的就好像沒什麼內功底子但卻會吸星大法的高手,能通過吸收他人的內力來快速提升自己的內功,所以也容易走火入魔(當然如果能控制並吸收好外部功力也能練就天下第一武功),相比自己從頭苦練得來內功多了一份發生意外的可能。


迷茫302


美的。以上回答者均沒有對兩者進入深入分析比較,泛泛而談,不足為據。兩年前如果問這個問題,我會說是格力,因為格力更專業,空調領域更有競爭力。但,現在,美的收購庫卡以後,格力已和美的不在一個發展層次上。請搜索庫卡,然後思考。


價值堅守者


格力在很目前不被普通人認知的領域有突破,比如高端機床,智能生產設備等等,這些不是對手短時間可以趕超的領域。美的很多的營收來自於併購,也不是說不好,道路不一樣。個人比較看好格力的自主研發。中國和國外不一樣,現在中國最被低估值的是研發人員,一個工程師的工資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不搞自主研發,腦袋進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