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因皇后生气而离家出走的皇帝 隋文帝:只因我太爱你

古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按照古圣先贤的设计,女人只有“三从”的份儿:从父、从夫、从子。自古英雄爱美人,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他的后宫更可谓是佳丽云集。正如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中写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是又有多少皇帝做到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而且,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皇帝,历来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哪有被女人逼得哭哭啼啼、“离家出走”的道理?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历史总有无限可能,翻开正史,这种千古奇闻竟然真的存在!或许,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因皇后生气而被逼离家出走的皇帝, 隋文帝:不是我怕她,只因我太爱她。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的主角就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及独孤皇后。

隋朝独孤皇后(544年—602年),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开国乃为皇后。

历史小故事:因皇后生气而离家出走的皇帝 隋文帝:只因我太爱你

夫妻恩爱的典范

独孤皇后和杨坚感情非常好,小两口儿恩爱有加,知疼知热。毕竟是少年夫妻,难免在盛情之下,海誓山盟。第一个回合,颇有心机的独孤氏就打胜了,她从思想上“收降”了年长八岁的丈夫。《隋书·列传第一》中记载:“高祖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别看这短短一句话,相当厉害——也就是独霸丈夫,绝不允许你有三妻四妾,更严禁将来寻花问柳。

史书记载:“高祖甚宠惮之。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独孤皇后与皇帝的感情一直都维持得非常好。隋文帝每次上朝,她总是跟他坐同一辆车过去。她待在后阁里,派宦官一旁监督皇帝为政得失,可谓关怀备至了。退朝后,两人再一起返回寝宫。于是,宫中称他们为“二圣”。

因“爱”生“妒”

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传说每当大理寺要杀人的时候,她总是会难过得落泪。此外,独孤皇后从不贪慕珍宝钱财,总是想着百姓和将士们是否吃饱穿暖。就是这么一位贤德的皇后,再加上独孤氏一家本身在朝廷中就颇具实力,所以颇获大臣和百姓的爱戴,即使是隋文帝本人,也对独孤皇后敬畏三分。

独孤皇后再深明大义,她终究也是一个女人。在历史上,她除了留下了贤后之名,也留下了“妒后”的名声。她不光要求自己的丈夫要专一(一夫一妻),对儿子们也是如此。史书记载:“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时皇太子多内宠,妃元氏暴薨,后意太子爱妾云氏害之。由是讽上黜高颎,竟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

历史小故事:因皇后生气而离家出走的皇帝 隋文帝:只因我太爱你

皇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皇帝被逼离家出走。

开皇二十年秋,独孤后小病一场,宫中静养。隋文帝趁着这空档,在后宫走动。没想到,他在仁寿宫遇上了一位大美女,闲聊间得知是前朝叛臣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迥是北周名将,因不满杨坚篡位夺权而起兵造反,可惜造反不成,尉迟家的男人们死的死,逃的逃,女眷们被籍没入宫的不在少数,尉迟迥的孙女就是其中一个。她长得不错,又年轻,而且,隋文帝遥想当年,轻而易举的打败反对其称帝的叛臣,顿感意气风发,于是就临幸了宫女。独孤皇后知道后,亲率人马,直接把这可怜的姑娘给乱棍打死了。

隋文帝这回真生气了,可是天子一怒,不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是离家出走:“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看样子连皇帝都不想干了。这下大臣慌了,高颎、杨素赶忙追赶,扣马苦谏。隋文帝委屈得要哭:“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一不留神,道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据说,这就是“自由”一词的最早出典。高颎劝慰:“陛下怎么能为了一个女人,连江山都不要了呢!”这种时候,恐怕也只能说这样的话。好说歹说,闹到半夜,总算把皇帝劝了回来。

独孤皇后也知道这回闹大了,伸长脖子盼着杨坚回来,杨坚一回来,“后流涕拜谢”,喜极而泣,估计也说了些什么是我不好,以后不了之类的话。在大臣高颖、杨素的劝解调停之下,这事总算过去了,那个可怜的尉迟美人就算是白死了。

你若离去,我何去何从。

公元602年,给杨坚当了36年皇后的独孤氏病死,这下杨坚可算没人监督了,于是开始歌舞升平、纵情声色,皇帝的感觉总算找到了,可身体也透支得厉害。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酒色在身体上的副作用很快显现。就在生命岌岌可危之时,杨坚又想起了独孤氏的好,对左右说:“使皇后在,吾不及此。”要是她还管着我点,我也不至于落到如此田地啊!就在独孤氏死后两年,隋文帝也一命呜呼,追随而去了。

仁寿四年十月(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在太陵合葬,夫妇二人相守现已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