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研究过历史的都知道,古时候的各种刑罚特别多,简直就是只有人们做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什么凌迟啊、车裂啊等等,最变态的就是烹刑,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大概是把人给煮了的意思。商朝的时候,因为西伯的民间评价很好,为人非常正直,被称为大圣人。

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他的儿子伯邑考在纣王那里当人质,给他赶车。纣王听到大家夸他,心里很嫉恨,就把他儿子伯邑考给煮了,骗他是肉羹让他吃下去,等他吃完了,得意的告诉他真相,然后告诉所有人,他算什么圣人,吃自己亲生骨肉,可以算是起源了。

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其实这些严厉的处置方式,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避免下面的人有动乱的心思,起到震慑的作用。当时是农耕社会,加上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落后这些原因,判处死刑还是比较慎重的,毕竟无论当兵打仗建设国家都很需要人口,死一个就少一个。因此大家不要过于相信电视里面演的,当官的随手一个令牌丢下去,犯人马上就被当场砍头了。

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反而古代要判死刑是相当慎重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程序,上报上去,把案情缘由一并解释的清清楚楚,然后由上到下层层考核,避免有人冤死,再大的官也不敢草率了解人的性命。毕竟不跟现代似的,万一出了岔子,还能送到医院抢救一下。就算真的确定必须判死刑,也要经过漫长的复核程序,等到上头查实了批准,才敢执行,需要花费的时间非常久,也是导致执刑时间都在秋后,秋后问斩这个行为的主要原因。

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假设有运气特别好的人,在等待复核的漫长过程中,恰好碰上朝廷有好事,大赦天下,就会被赦免,逃过一死。由此可见,古人对于生命还是看的比较宝贵,他们对于死刑犯的最后一顿,也都会尽量满足,想吃什么随便点,只要不是瞎点什么龙肉凤冠的,都给弄来。

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不过这其中有一项很特别的规定,最后一顿饭里面必须加上生肉,不管你点了什么,哪怕龙虾鱼翅,再好的饭里也得加。生肉多难吃啊,那么多寄生虫,想想就可怕。奇了怪了,如果官府没有给他们放生肉,家属还会强烈要求必须加上生肉呢。

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为什么有这么古怪的规矩呀?最后一顿饭还得给人添个堵。其实不是,封建社会讲究迷信,有各种神话。最主流的说法就是不放生肉,罪犯吃了不能过奈何桥,投不了胎没法转世。因为奈何桥上面有一条九个头的大狗,凶猛异常。如果他们不带着生肉喂狗,狗就会撕扯着把人吃掉。既然被吃掉了,哪还能过桥,更谈不上什么下辈子了。

古代的死刑犯,最后一顿可以随便点,为什么却必须加入这样东西?

对于,古代的刑罚,各位看官有何不同观点呢?如果喜欢本文可关注《随手看历史》获取更多的历史文章,欢迎转发、收藏本文,谢谢大家阅读,下期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