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周評:孫宏斌再次接盤能否拯救樂視?庫克爲「手機貴」辯解!

一週時間又過去了,這周財經圈兒發生了哪些大事?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人物

1.你還在吐槽新iPhone太貴?看看庫克怎麼為蘋果開脫!

財經周評:孫宏斌再次接盤能否拯救樂視?庫克為“手機貴”辯解!

蘋果的新機發布之後,價格昂貴問題備受關注。有網友吐槽稱,零售價是這款新iPhone的最大驚喜。對此,蘋果CEO庫克在參加節目的時候,為新iPhone開脫,“真不算貴”。天吶,去年蘋果推出首款全面屏手機iPhone X,突破1000美元的高價也在網上引起很大討論,庫克也為高價辯解,“1000美元並不僅僅是一個價格,它是一種價值體現”。

他認為,對於用戶所獲得的技術而言,這個數字是超值的。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手機,這對手機的性能要求更高,新iPhone添加了更多的新技術。不過,有網友調侃稱,iPhone 20的價格是不是要漲到月球上,得坐馬斯克造的飛行器才能買得到?

2.新融資只夠撐一年半,“出行教父”李斌拿什麼賭蔚來?

財經周評:孫宏斌再次接盤能否拯救樂視?庫克為“手機貴”辯解!

日前,紐交所第3次向李斌敞開了大門。蔚來汽車成為中國電動車在美國上市第一股。作為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成為繼易車網、易鑫之後的又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盈利能力承壓、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蔚來汽車的前景依舊撲朔迷離。在沒有真正實現量產、正向盈利的情況下,選擇“先上市後上路”的蔚來汽車到底能走多遠?一系列問題值得這位“出行教父”認真思考,對李斌來說,上市可能只是個開始。

3.孫宏斌再次接盤,樂視網有救了嗎?

財經周評:孫宏斌再次接盤能否拯救樂視?庫克為“手機貴”辯解!

被坑了一次之後,孫宏斌與樂視緣分還未盡。9月22日,天津嘉睿以7.73億元的總拍賣起拍價,接盤樂視控股持有的樂融致新、樂視影業全部資產。天津嘉睿的實際控制人為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這意味著融創將成為樂融致新和樂視影業的第一大股東。受此消息影響,9月25日,樂視網開盤漲停。

雖然此前有市場猜測“融創仍有接盤可能”,但最終結果仍令不少人頗感意外。畢竟,早在半年前,孫宏斌就曾公開表示:“樂視肯定是一個失敗的投資。”不過,融創看好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帶來的大文化、大娛樂的投資機會早有時日。在經濟高質量增長、居民收入持續升高、消費升級不斷加速的背景下,成為中國最大的高品質文旅地產運營商之一,無疑是融創文旅板塊的一個願景。

公司

1.可口可樂轉型自救有點忙:前腳“喝”咖啡,後腳“灌”大麻

8月底,可口可樂宣佈以39億英鎊收購咖啡連鎖企業COSTA.“咖啡加可樂”的奇妙搭配讓眾多消費者好奇。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可口可樂正在考慮生產大麻飲料。對此,可口可樂發言人表示:“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非精神活性大麻二酚作為全球功能性健康飲料的成分,目前尚未作出任何決定。”

毫無疑問,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意識的提高,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被眾多消費者認為是“不健康”的飲品。面對業績下滑,可口可樂被迫進行“轉型”。進軍咖啡等市場,能否收到成效,我們拭目以待。

2.亞馬遜首次進入家電領域,醉翁之意在Alexa?

財經周評:孫宏斌再次接盤能否拯救樂視?庫克為“手機貴”辯解!

日前,有報道稱,亞馬遜計劃年底前發佈至少8個接入Alexa語音控制的硬件設備,包括微波爐、擴音器、接收器、低音炮和車載小工具。所有設備都將啟用Alexa,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輕鬆地連接到Alexa。這些產品標誌著亞馬遜首次進入家電領域。

亞馬遜CEO貝佐斯在7月份的一個聲明中表示,我們希望客戶能夠在任何地方使用Alexa,目前,在150多個國家有數萬開發者使用Alexa語音服務來開發新設備,並且Alexa支持的設備數量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兩倍多。

行業

1.黃金週眼看著就到了,據說有700萬人選擇出境遊

財經周評:孫宏斌再次接盤能否拯救樂視?庫克為“手機貴”辯解!

日前,攜程發佈國慶節長假出境遊目的地排行榜,前十位的出境遊目的地依次是:日本、泰國、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越南、中國臺灣、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值得注意的是,依靠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多元化的目的地選擇,日本首次超過泰國,位列第一位。

此外,由於廣深港鐵路的開通,赴港旅遊更加便捷。中國香港的排名也由去年的第6名升至第3名,僅次於日本、泰國。

2.北京“限競房”銷售不及預期,明年房企壓力更大?

財經周評:孫宏斌再次接盤能否拯救樂視?庫克為“手機貴”辯解!

自今年6月初首批4個項目入市後,北京“限競房”供應開始井噴。有統計顯示,僅9月上半月,就有5個項目集中入市。從這些項目位置來看,多數分佈在北京的五六環之間。從3個月來的銷售情況看,實際去化效果遠低於預期。有分析人士表示,“北京限競房進入賣不完時代。”

對這種市場冷清的局面,有評論人士稱,隨著限競房的大量上市,這種供需壓力會逐漸深化。今年對房企來說是成交有一定保障的年份,明年市場局勢會更加惡化,因為明年才是限競房真正集中入市的年份,房企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