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將重點扶持8類農業產業,產值一萬億元

近日,全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工作會議在承德市灤平縣召開。省農業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等省直單位相關負責人,各市分管副市長、農業(農牧)局長以及部分特色產業大縣副縣長和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提出,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打造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客觀選擇,是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的關鍵舉措。要以產業興旺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綜合竟爭力為核心,加快河北生產向河北特產、河北產量,向河北質量、河北產品,向河北品牌轉變。

會議提出,到 2022 年,全省農業特色產業種養環節增加值要佔全省農業增加值 50% 以上,全產業鏈產值達到 1 萬億元。農業特色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 60% 以上,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 75% 以上,區域公共品牌達到 150 個,特色糧食佔種植面積 20% 以上,特色蔬菜和果品面積佔 40% 以上,特色畜產品產量佔 10% 以上,海水養殖業基本實現特色化。

按照會議部署,全省將在 8 類產業中選擇一批地域性強、產品品質獨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認知度、市場前景好的特色農產品,重點扶持,規模發展,儘快提高這些特色產品的市場竟爭力,培植區域農業特色產業。

糧食產業

實施強筋品種替代中筋品種 500 萬畝,建設館陶黑小麥種植基地。實施鮮食玉米、青貯玉米和雜糧雜豆替代籽粒玉米 600 萬畝,其中在石家莊、張家口、秦皇島、保定、廊坊、唐山等市發展鮮食玉米 100 萬畝;在定州、寧晉等養殖大縣,推動糧改飼 250 萬畝,為生產高端牛提供優質飼料;在太行山燕山地區和黑龍港流域,種植優質穀子和雜糧雜豆,替代籽粒玉米 250 萬畝,培育一批雜糧龍頭企業和“河北雜糧”品牌。優化馬鈴薯生產結構,在張承壩上地區建設優質種薯繁育基地 20 萬畝;調減地下水灌溉區商品薯生產 20 萬畝,擴大適合早作種植的加工型品種;在冀東和冀中南平原發展春播菜用馬鈴薯 40 萬畝,主攻夏季消費市場。

蔬菜產業

重點在雞澤、昌黎、阜城、張北、樂亭、平泉、沽源等 32 個特色蔬菜生產大縣發展辣椒甜瓜、黃瓜、大蒜、櫻桃番茄、食用菌、西蘭花和架豆角等優勢產品 500 萬畝。著力培育 10 個特色知名冀菜品牌,加快產地市場建設,完善冷鏈物流和現代交易手段,主導品種專業化交易市場達到 30 個。

中藥材產業

適應傳統中醫中藥的道地性要求和健康養生、藥食同源的趨勢,著眼滿足中藥企業生產需要,用足用好安國中藥材傳統交易市場優勢,建設太行山、燕山兩大中藥材種植帶,打造冀中平原、冀南平原和壩上三大中藥材產區。建設 10 個 10 萬畝以上生產大縣,全省種植面積擴大到 320 萬畝。推動金銀花、連翹、柴胡等 27 種道地藥材實現產業化、品牌化,擴大道地性不明顯和藥食同源品種生產規模。完善“安國中藥都”服務功能,現固提高全國中藥材交易中心地位。

乾鮮果品產業

在太行山、燕山淺山丘陵區和環渤海地區發展高檔蘋果種植基地 100 萬畝;在冀中南平原區建設梨出口基地 100 萬畝;在燕山長城沿線建設板栗出口基地 100 萬畝;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區、燕山南部淺山丘陵區發展核桃加工原料基地 100 萬畝;在張承地區和太行山北部淺山丘陵區發展仁用杏加工原料基地 10 萬畝;在太行山淺山丘陵區和黑龍港流城發展抗病抗裂幹棗和鮮食棗基地 50 萬畝;在冀西北、冀東北和冀中南地區發展葡萄加工原料基地和鮮食葡萄基地 50 萬畝;在大中城市周邊發展櫻桃桃等休閒觀光采摘基地 50 萬畝。培育 10 個河北特色果品品牌。

肉類蛋品產業

穩定生豬生產,擴大“深縣黑獵”等地方優勢品種養殖規模,年出欄 2 萬頭;重點發展肉牛、肉羊和肉雞養殖。培育張家口、承德、唐山、廊坊、保定和石家莊六大肉牛優勢區,西門塔爾肉牛和安格斯肉牛等年出欄 200 萬頭。建設壩上和太行山、燕山山區小尾寒羊和山羊養殖優勢區,年出欄 800 萬隻。鞏固提高滄州、承德、秦皇島和唐山肉雞優勢地位,發展保定、石家莊、那臺和邯郭養殖區,推廣大午粉 1 號、大午金粉、海蘭和太行雞等優良蛋雞品種,優質蛋品年產量達到 200 萬噸。做大做強 10 個特色產品品牌。環京津和雄安新區周邊穩步退出畜禽養殖。

奶類產業

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基地,奶牛存欄達到 140 萬頭,平均單產 9 噸以上奶牛存欄佔 50% 以上。培育銷售收入 100 億元以上的乳品集團 3 家、300 億元以上的 1 家。優化產品結構,重點發展嬰幼兒乳粉和巴氏殺菌乳,積極開發奶酪、黃油、冰品等新產品,加快形成中高檔產品為主體、特色功能性產品為補充的供給體系,嬰幼兒奶粉產量達到 20 萬噸,進口替代率達到 30%。培育 1~2 家國際知名乳品品牌,嬰幼兒乳粉市場佔有率達到全國第一。

漁業

重點培育對蝦、扇貝、海參、梭子蟹、河飩魚等特色品種,加強沿海特色高效漁業區建設。在豐南、樂亭、曹妃甸、昌黎、撫寧、灤南、黃驊、海興等地建設對蝦、海參和扇貝養殖區;在灤南、昌黎、曹妃甸、樂亭和豐南擴大河純魚養殖;在黃驊、海興和渤海新區穩定發展梭子蟹。全省特色海產品產量達到 50 萬噸,做大做強 5 個特色品牌。

其他產業

因地制宜適度發展狐狸、貂、長毛兔等珍稀貴重毛皮動物養殖,做大做強昌黎、肅寧、棗強等特色養殖優勢基地。支持中醫藥企業發展毒蠍、土元、甲魚、蜜蜂等藥用動物昆蟲養殖基地。積極穩妥發展特種種植,同步建設木本油料、蔬菜、花卉生產和加工基地,突出抓好市場銷售,確保種得好、賣得出,形成新產業、新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