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誤讀,買房者開銷才更大

最近關於消費降級的話題很熱,我有幾個觀點:

1、近年國民對奢侈品需求的減少,既是反腐的結果,也是中國消費者走向成熟的現象。從前都想通過買名牌展現自己,到現在只選好的合適的轉變,奢侈品消費減少未必就是消費降級;例如:你買8848就代表你消費升級了嗎?顯然不是。

2、方便麵、榨菜等低價商品也在自身升級、迭代,更高品質的同級別產品也在不斷出現。通過自身產品升級,實現銷售增加也可以理解為消費升級,而非籠統劃入消費降級行列中;

3、從宏觀角度看應該更關注整體消費水平,不應看是否買了更多貴的東西,而重點看是否更敢於消費,只要消費總量增加就證明需求增加,證明經濟有活力。消費升降級是個新發明的網絡詞彙,其概念並不清晰也不科學,茶語飯後閒聊可以,不必進入決策參考。

4、節儉趨勢或將持續,不敢花錢其實是普通中國人的常態,這裡有各種社會保障系統的問題。而最近的不敢花錢是經濟放緩的結果,因為股市、樓市、貿易戰等負面問題目前還沒見底,所以主動選擇節儉的人群還會繼續擴大。

消費降級誤讀,買房者開銷才更大

房貸壓力不是不敢消費的原因,有房開支反而會更大

現在流行說法是因為房價高,房貸壓力大,所以貸款者無錢可花。其實表面上有房貸一族能花的錢少了,但實際上是沒房的也在攢首付,不見得都拿去花了。在心態上,有房一族安全感更強,無房者反而更加焦慮。而且有房一族更趨近結婚生子,更容易拉動其他類型的大宗長期消費,這個可能是被動的,但增加消費卻是客觀和必須的。而無房者沒有婚姻,兒女等必須消費壓力,所以實際開支反而小了。最後買房後涉及裝修、購傢俬等各種開銷,花銷接二連三,一宗比一宗大。

所以消費了沒有,消費了多少,不是隻看敢不敢出外吃飯、旅遊。真正大額的消費往往是那些未必適合曬朋友圈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