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正式向B端市場發力 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走

傳聞許久的騰訊組織架構變化今日正式公佈,騰訊宣佈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此外,騰訊將整合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而距離上一次騰訊內部大調整已經過去了6年。

騰訊正式向B端市場發力 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走

騰訊內部重組

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這是一次面對未來的進化,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主動革新與升級迭代。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騰訊此次戰略升級旨在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產業融合和升級,通過社交、內容、技術的戰略性梳理與融合,為用戶提供更好連接和內容服務,同時更深層次地推動數字產業生態的共同繁榮。

對於此次騰訊組織構架的變動其實外界早有預期,因為此前輿論對於騰訊公司業務的擔憂已發酵了半年有餘。那麼騰訊的形式真有那麼糟糕嗎?在筆者看來,騰訊如果需要維持現有的高市值就必須有所動作。原因有三。

騰訊正式向B端市場發力 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走

首先,用戶紅利已經見頂。微信已坐擁10億用戶,而國內移動用戶人群也近11億,增長已經極限。由人口紅利推動流量增長進而轉化為收益的步伐在放慢,這塊已直接反映在了騰訊業務收入上。

其次,現金奶牛遊戲業務遭遇剎車。國家對於整個遊戲行業的政策由扶持轉為限制,從整頓棋牌遊戲開始,國家陸續在整治遊戲行業的不規範。同時對於青少年沉迷遊戲表示了擔憂,對於遊戲行業進行總量上的控制,指導遊戲行業版號遲遲不發,使得騰訊多款熱門遊戲無法進行貨幣化,遊戲收入下滑嚴重。可以預見遊戲業務已無法在為騰訊業務高速增長提供強力支持。

騰訊正式向B端市場發力 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走

最後,以信息流和短視頻等新型的媒體平臺的加入正在不斷蠶食騰訊的用戶時長,據QuestMobile數據報告顯示,今日頭條系獨立APP用戶使用時長佔比從3.9%猛增到10.1%,增長了1.6倍,超過百度系、阿里系成總使用時長第二名,騰訊獨立APP總使用時長則驟降6.6%。

那麼騰訊轉型會否一帆風順呢?

1、時機略晚,相比老對手阿里來說,騰訊在TOB領域的開拓並不擅長,同時缺少現象級的產品。騰訊雲的體量遠小於的阿里雲,同時業務覆蓋也還處於追趕阿里雲的狀態。更為重要的是,外界對於的騰訊技術能力方面的信任遠小於阿里,其主要原因也在於騰訊在雲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的投入也就是近2年的事,有些後知後覺。

2、組織架構到文化建設,騰訊在業內已經擁有非常好的工程師文化,但是對於B端來說工程師文化可能並不好使,反而像阿里、華為這樣的業務導向的文化體制更加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