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小籠湯包也是「非遺」,做法簡單真正做好並不容易


“先咬破一個小口,慢慢吮吸其中的湯汁,滿口濃郁,唇齒留香......”你一定想不到,這好吃的小籠湯包居然是“非遺”,做法簡單真正做好也不容易!

在我們安徽蕪湖,一大清早,很多人會去街頭巷尾的各個早點攤買好吃的,這裡面排在第一位的小籠湯包,是很多食客的最愛,食量小的人能吃4、5個,食量大的人一次可以吃上一籠10個都不嫌夠!

我們蕪湖這小籠湯包,是很多蕪湖人舌尖上的美食,早在2010年,就已經入選蕪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小籠湯包這傳統小吃的製作技藝不僅體現了歷史上蕪湖作為商埠碼頭城市的飲食文化特徵,也體現了廚藝白案技術在南方飲食中的獨特創新。

小籠湯包的做法有講究,在今年的中國文化遺產日上,在蕪湖市博物館,當地烹飪大師劉扣鎖老先生正在現場指導“蕪湖湯包”工藝製作,烹飪大師劉扣鎖老先生,今年74歲,他10多歲就入廚師館子裡學藝,製作小籠湯包已經幾十年了。

蕪湖小籠湯包,先是要把醒好的面搓好,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然後用擀麵杖擀成四邊薄、中間略厚的包子皮,每張皮上包入適量的肉餡,即成紅白相間的湯包。

在今年的中國文化遺產日上,蕪湖市博物館特地收藏了當地烹飪大師劉扣鎖老先生編寫的“蕪湖湯包”工藝標準樣冊,作為當地的非遺文化見證傳承。

烹飪大師劉扣鎖老先生說,這小籠湯包的包法也很有講究,包子上一般要順時針打20個左右的褶,至少要有18個褶子。

一個小籠湯包的重量不低於35克,包子上蒸籠蒸的時候距離要擺放均勻,整個過程大約7分鐘的時間。這好吃的小籠湯包居然是“非遺”,做法簡單真正做好也不容易!你喜歡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