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爲什麼能養活12億人?

小莊兄1900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養活了13.39億人;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養活了13.83億人。印度佔用了不足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養育了與中國相當的人口,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1、印度耕地面積大於中國

養活人口,最重要的要有糧食,生產糧食,最重要的是擁有耕地。中國國土面積雖然是印度的3倍還多,但耕地面積不足印度的90%。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印度擁有1596500平方公里耕地,中國只擁有1432960平方公里耕地。

換算一下,印度超過50%的土地都是耕地,而中國只有15%的土地是耕地,這既有地形地貌的原因,也有其他原因,大家心理都明白。

2、印度的氣候更適合農業種植

印度的緯度靠南,中國的緯度靠北,這樣印度適合耕種的季節會比中國長。就拿水稻為例,南方的水稻可以做到一年三季,而東北的旱稻只能一年一季,因此緯度低的印度,與中國相比更有耕種優勢。

實際上中國每年要從美洲進口大量的糧食,來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而印度不僅可以讓全國人民吃飽,還會大量出口糧食,換取人民需要的其他商品。

3、印度人的飲食質量比中國差一些

中國發展到目前階段,在吃上已經不是僅僅吃飽就能滿足,還會攝入大量的肉類;而印度的飲食結構目前與中國比還有差距,仍然是主食為主。因此雖然都是養活13-14億人,中國人消耗的糧食遠遠高於印度。

吃飽和吃好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未來隨著印度經濟增長,印度人對飲食的需求也會逐漸增高,到時候糧食還夠不夠吃,仍是一個問題。


首席投資官


印度的耕地面積實際上是比中國大的,但其糧食產量也只能勉強滿足溫飽

截止2017年印度擁有13.39億人口,外界普遍相信以印度目前的生育率計算,其人口超過中國指日可待。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而兩國國家,吃飯問題一直是擺在執政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中國的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目前擁有耕地總面積140多萬平方公里,摺合約20億畝。2017年中國糧食產量約6.2億噸,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

(中國耕地分佈)

不過由於人口過於眾多,中國的糧食自給率約在85%上下,也就是說需要大量進口糧食。

2017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為1.3億噸,身為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的同時,也身兼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當然,我國的糧食自給率仍舊在安全線以上,之所以要進口這麼多糧食還是因為一些農業副產品的需要。

比如說中國進口的糧食中佔比最大的大豆,主要用途是榨油和充當飼料,並不直接當做人們的口糧。

(除了芯片,中國從美國進口最多的就是糧食,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

可即便如此,中國需要大量進口糧食仍是不爭的事實。

那與中國人口幾乎相當的印度該怎麼養活自己呢?

印度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3,但耕地面積要比中國大不少,約有150多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第二,僅次於美國,佔其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

(印度耕地分佈)

不過雖然擁有者如此遼闊的耕地,但印度的糧食產量卻很低,去年只有3億噸的收穫,尚不及中國的一半。

印度人口與中國幾乎相當,糧食產量卻只有中國的50%不到,按理說人均糧食分配也只有中國的一半。而中國目前尚且要進口大量的糧食,印度就更應該是糧食進口大國了。

可是有意思的是,印度去年不光不進口糧食,並且還是大量出口糧食!實在是讓人感到驚奇。

至於為什麼如此?

原因還是在於印度的製造業不發達,在國際貿易中鮮有競爭力的產品,為此只能靠出口糧食獲取急需的外匯。

(印度購買的那些飛機、坦克很大一部分都是拿老百姓的口糧換來的)

那印度老百姓吃啥呢?

答案:該吃還得吃。無非是少吃點,吃的孬一點。稀的、乾的摻和著吃。

要知道印度平常人家可是很少吃肉的,因為飼養牲口需要消耗大量的飼料和糧食。而印度的糧食產量連人都不夠吃,又怎麼可能去大規模搞肉製品生產呢?

(印度人日常的飲食就是米飯搭配些辛辣佐料,肉食並不多見)

不過有人可能反駁:印度的牛很多啊!遍地都是。

的確,印度的牛非常多,總數目超過1億頭。但那是因為印度的印度教徒不允許吃牛、殺牛,導致印度牛的“安全環境”很好,可以無憂無慮的繁衍生息,跟印度的牲畜養殖業沒有半點關係!

所以,印度的糧食生產勉強僅夠果腹。能吃飽就不錯了,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就該謝天謝地了。


千佛山車神


大家都知道印度現在已經有了13.39億人口,和我國人口相差並不是很大。但印度的國土面積卻只有298萬平方公里,雖然面積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但人家的耕地面積卻達到了153.5萬平方公里,並且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耕地國家,我國才不過150.4萬平方公里。這樣一來自然印度的優勢就能夠顯示出來。


1.國情不同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國已經走上了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中,並且現在的工業也開始了轉型,但印度一直都是一個農業大國。80%的人一直都是從事著農耕活動,這樣一來國家的經濟發展支柱就是農業。但我國的工業發展中,勢必會導致一些耕地的商業化運作,畢竟我國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只有15.5億畝,這樣一來我國的耕地環境和農業氛圍自然就不是太高。

2.印度的土地資源豐富 印度雖然國家面積比較下,但無奈人家的優勢也比較多,畢竟有著1.43億公頃的種植面積。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山、丘陵、高原,這些地區不能展開規模化的農業發展。所以現在我國雖然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農業的進口大國。

3.印度處在熱帶季風氣候區 大家都知道熱帶地區的果蔬種類更多,且一年可以達到2熟甚至3熟。這樣一來單位土地的種植效益自然會大大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也會提高。這樣一來印度的優勢自然顯示出來。

但其實印度並不是有說的這麼好,水稻的產量比較低,以至於印度很多人都吃不飽飯,就算是這樣糧食也要出口換外匯。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印度何止能養活12億人,印度目前都已經養活了13.39億的人口,作為一個面積僅排名世界第七的國家,印度卻養活了超過13億的人口,這絕對是人類史上的一大奇蹟,那麼印度靠什麼能養活這麼多人呢?

實際上以印度29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要養活佔世界超過七分之一的人口,壓力還是挺大的,可是,印度目前的人口壓力與糧食自給率並不形成衝突,印度,是靠什麼養活了這麼多的人口?

這是國外的一張印度人口分佈圖,可以看到印度的人口分佈還是比較分散的,但是北部的一條紅色帶狀的區域,人口密度特別的高,這裡也是印度人口最稠密的地區,為何這裡的人口遠遠比印度其他地區來的多?因為位於這個區域的恆河平原是印度最重要的糧倉之一。恆河平原作為印度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面積達51.6萬平方公里,這裡氣候溫和,地勢平坦,河網密佈,土地肥沃,工農業發達,城鎮眾多,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印度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溫和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及發達的水系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裡盛產水稻,玉米,甘蔗,油菜籽,黃麻等重要農作物,恆河平原因此成為印度最著名的糧倉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印度主要的大城市德里,加爾各答,瓦拉納西都位於恆河平原。


印度是世界面積第七大國,29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不大也不小,但是,其耕地面積卻高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達到了153.5萬平方公里,是印度國土面積的一半多。印度的地理特徵很明顯,北部是印度主要的山區,這裡的喜馬拉雅山餘脈慣穿印度北部,中部主要以平原為主,印度河——恆河平原為印度最大的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而印度半島東西兩側則多為低緩的平原,印度的平原佔到了國土面積的40%,餘下的多為山地,高原和沼澤地,印度的山脈並不高大險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低矮平緩的地形算是印度的地理特色,沒有太多高大山脈的阻隔,印度因此交通非常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印度大部分土地都可做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是印度得以養活超過13億人口的重要基石,優越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和易於農作物生產的土壤環境讓印度的農業經濟一派生機勃勃,養活13億多的人口其實對於印度來說並不是極限,至少溫飽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作為人口大國,農業大國,印度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工業基礎的薄弱使大部分的印度人都只能從事農業生產。這張印度工業分佈圖就很直觀的看出印度的工業是有多麼的分佈不均衡,印度工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主要分佈在原料產地的大城市,比如棉紡織業之於孟買,麻紡織業之於加爾各答,軟件業之於班加羅爾,工業主要分佈在沿海大城市(這一點和我國很像),而北部地區基本上就沒什麼工業,可見印度的地區工業發展是極為不均衡的,不過,印度作為一個超過13億多人口的大國,其人口紅利正是處在黃金期,印度不存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在養活13億多人口的前提條件下,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將是印度未來成為製造業大國的主力軍。

目前的印度並沒有搞計劃生育,印度人口還在快速增長當中,預計到2020年印度人口將實現對中國的超越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大國布衣


印度人均耕地面積是中國的兩倍,如果這樣都養不活只有中國人口五分之四的印度人的話,那印度人可以集體去跳恆河了!

題主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領土大不代表耕地面積就大啊。印度雖然只有280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有153.5萬平方公里,幾乎有一半的國土是耕地,而中國的耕地面積是150.4萬平方公里,只佔國土面積的16.13%,沒辦法,我國高原山地太多,哪像印度一片大平原……

耕地面積比中國大,人口還比中國少,能吃飽飯有啥可吹的?

胡哥看到有人用糧食自給率來論證印度農業很牛。胡哥承認印度糧食自給率達到了170%,不僅自己吃不完還大量出口。而中國的糧食自給率2017年只有86%,每年都要大量進口糧食。

先不要慌,胡哥給你們分析一下原因。

前面說過了,印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且氣候溼熱,一年三熟,老天爺賞飯,糧食收得多;

其次,中國人現在和印度人的膳食組成不一樣啊。請大家仔細回憶一下,現在你的飯碗裡肉類的比例是不是多了很多?主要是我們吃的肉多了,素食少了,糧食工業發展起來,加工糧食消耗的原材料多了,同時,生產奶蛋肉需要的飼料,有的也是我們以前吃的口糧提供的,這就出現我們的穀物不足,所以要進口啊。

中國每年生產那麼多糧食同時也進口那麼多糧食不都是給人吃了,更多的是用作飼料和生物工程去了。

2010年,中國人均糧食消費389公斤;印度只有187公斤(2009~2010年度);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量是印度的一倍。只有牛奶,印度人均消費量為36公斤,中國為11公斤,中國低於印度。如果,印度人生活改善,人均糧食消費量提高,糧食出口就困難了。

所以,中國的糧食是安全的,只有經濟條件提高,才能有糧食的進口啊!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大家還別看不起印度,在農業種植優勢上面,印度可是明顯領先於中國的,這一點,我們必要要承認!

但是印度卻把一手農業的好牌打的稀爛!

中國真的地大物博麼?

想必很多人和筆者一樣,自打上學以來就被灌輸一個思想那就是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可以說是地大物博!

至於說前兩個詞,筆者無話可說,畢竟中國確確實實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和整體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的物產!但是後面那一個詞——地大物博我並不能夠完全贊同,因為中國只能算是國土面積廣闊,但是在耕地面積上,真的很一般!和我們的“老朋友”印度來比較的話,都比不上!

筆者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耕地面積為20億畝多一點,在世界上僅僅位列第三,排在我們前列的分別是美國和印度!

印度耕地面積佔國土比世界第一!遠超中國!

雖然印度在國土面積上比中國少的多,但是在耕地面積上卻比中國要高!

數據顯示,印度耕地面積約佔總國土面積的51.61%,在世界主要大國中高居第一,僅次於孟加拉的58%和烏克蘭的55%,這一點是遠高於中國!和中國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較少不一樣,印度國土面積中平原面積廣闊且集中!

說句羨慕嫉妒的話,印度的耕地面積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印度糧食產量低,人們吃不飽!

而且,印度氣候宜人降水充沛,適宜種植水稻,但是即便如此,印度水稻的平均產量遠不及中國!印度每年的糧食總產量也是遠不及中國!而且還要拿出大量的糧食出口來換取外匯!

2017年,印度人均糧食消費量大概是中國的一半左右!而且印度現在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

印度人在糧食上算是拿了一手好牌卻打的稀巴爛。


鍾情三農


很多人看到印度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卻養活了和中國差不多的人口,是不是恨不能理解呢?

首先說一個數據也許就很容易理解了。中國的領土面積確實是960萬平方公里,印度也確實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是中國多山地,高原,耕地面積只有1.21億公頃,只佔了國土面積的16%,但是印度呢,多平原,只有北部有一點山地,耕地面積卻有1.7億公頃,佔了整個國土面積的51%,中國的耕地面積只有印度的70%。就這一個數據是不是就讓很多人理解了呢?

其次就是氣候也是不一樣的,中國南北跨度太大了,氣候也是各地不一樣,長江以北的作物一年只能一熟。但是印度呢,大部分都是熱帶季風氣候,印度洋潮溼的氣候帶來了大量的雨水,加上印度平原較多,所以大部分的土地都是適合耕種的。他們這裡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年兩熟,銷路就不一樣了,產量自然不一樣了。

然後就是國情也不一樣,印度差不多和中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差不多,80%的人口都從事和農業相關的產業,農業就是印度的支柱產業,這些人在農村基本都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是中國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大部分人口已經從事第二第三產業了,農業人口已經急劇減少了。而且還造成了中國的耕地面積日益減少。


張家界小伍


【印度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3,但印度的可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47倍,所以理論上講,未來印度人口能夠是中國的1.4倍左右】

可耕地(Arable land),即能夠耕種和生長植物的土地。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截至2013年,全世界用於農業的土地總面積為4924萬公頃,全球耕地面積達1407萬公頃。

巨大的可耕地面積,養育了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大國。但目前世界可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兩個國家都面臨著各自的挑戰。


可耕地面積前十大國家(2008-2012)

從上表可以看出,世界上可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是:印度,超過了美國,俄羅斯,大中國!印度2012年的可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47倍。

穀物產量前十大國家

從上表可以看出,2012年穀物產量中國是印度的1.84倍。介於中國的可耕地面積只有印度的0.68倍,所以中國2012年的穀物畝產量是印度的2.7倍

所以印度不但能養活12億人,而且以後印度只要不解體,印度毫無疑問將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但只要印度不控制人口,印度將永遠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不管喜不喜歡,中國都要客觀和理性的面對一個人口即將超過中國的南亞鄰國。

謝謝


華榮行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土地和耕地並不是一回事兒,真正能產出糧食、養活人口的是耕地。雖然印度的土地只有中國的1/3,但印度可耕地面積是159.65萬平方公里,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當然中國耕地比印度小不了多少,是143.3萬平方公里。


第二,這個問題的答案還看題主怎樣定義“養活”。如果是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卡路里需求,不問營養、不講求質量,那麼養活其實是很容易的,印度也確實是養活了12多億國民。但是,一旦以現代社會的營養標準來看,印度很多人都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公佈的數據,印度有高達46%的人口營養不良,超過一半(6億

人口缺乏蛋白質、維生素或鐵,表現為嗜睡、疲乏、虛弱、無法集中精神等。


之所以營養狀況如此之差,與印度農村和農業的落後狀況密不可分,直到今天,印度很多農村依然採用的是古老農耕的生產方式,缺水、缺電,農業生產純靠老天爺賞臉吃飯,平均產量遠遠低於中國。所以,論及養活國民來說,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表現遠遠優於印度。



北海圖


這個問題和每日糧油昨天回答的一道問題有點相似(詳見悟空問答:為什麼印度飢餓指數全球倒數,卻還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

首先我們看下中印兩國的地理面貌。印度的國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里,據世界第七位,但其平原佔到總國土面積的40%以上,約為120萬平方公里。此外,其境內的高原、山丘大部分海拔不到1000米,低矮而且平緩,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

而我國雖然比印度大,但平原面積還沒有印度多,僅有115萬平方公里,境內山地、高原面積接近600萬公頃,至於中國的名山那個不是地勢陡峭,而一個西藏高原就佔據了250萬平方公里,適宜種植的區域非常有限。

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印度比我國擁有更豐富的自然資源。

其次,就是題主所說的養活問題。印度確實是養活了12億、甚至13億的人口,但僅僅是養活。全球100多個國家中,印度的飢餓指數一直維持在100名左右——這可能也和印度特殊的社會種姓劃分有關,大部分貧窮人口得不到充足的食物。

與之對應的是,印度的糧食產量近年來大幅增產,但也僅為2億噸,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要出口,而我國目前糧食產量穩定在6億噸。

因此在這方面,我國的情況要絕對優於印度,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糧食不足,而是浪費嚴重。

第三,飲食結構的差異。印度以素食為主,這在糧食消耗方面是最為經濟的,而我國這幾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肉類消費快速增長,目前我國肉類消費約為人均60公斤,是全球消費均值的兩倍——俗話說,一斤肉五斤糧。

因此,目前我國糧食總產量是印度的3倍,但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加上浪費嚴重,目前我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以上就是真實的中印糧食消費對比,你可以說印度養活了12億,或者說13億人口,但通過對比你會對我國的糧食生產消費狀況有個更加清晰的認知:中國農業所取得成績絕對是舉世矚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