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送子女上大学的父母吗?

王东129748789


只能说这样的家庭真的很少,能自己来上大学的子女,也真的很少。就拿我们班来说,当初开学的时候,班级的其他同学,都是父母送过来的,而我,却是自己过来的。这点可以去求证的。

我自己过来,是因为我家里就一个亲人,但老爸还得去工作,所以,不能来送我,从小学但大学,他就没送过我。

当我来到宿舍的时候,其他宿舍已经来了一个室友,他爸妈在帮他整理床铺,我和他们打了一声招呼,那个叔叔就反问我,怎么家里人没有来送啊。我笑了笑,说我同学来接我了,不需要家里人送了。后来,宿舍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几位室友,无一例外,他们的父母都跟着。帮着拿行李,帮忙整理床铺,吃饭的时候去看看食堂,等等吧。

反正,在我们这个学校,子女自己来报道的,真的很少,很少。都是父母过来送的,条件好的还是开着车送过来的呢。

至于,有没有家里人没来送的,当然有了,因为我就是啊。

拎包的就是我,大一刚进校的时候跟这个类似。


小幸福的萌萌雷


当然有啊,并且情况还是挺多的。

1.组团报道.

假如在暑假的时候能够找到从本地和自己去同一所大学报到的大学生的话,其实大家可以组团去大学报到。

我当时就是这种情况。当时在暑假的时候,我陆陆续续的联系到了本县另外四名也是去广西大学读书的同学。后来大家就通过电话qq的方式商议一起提前去学校,大家一起去火车站买的火车票,你觉得同一天时间坐火车去学校所在的城市。到了广西南宁以后,我们先在学校附近住下白天的时候去学校转了一圈,熟悉了一下校园环境,到了真正报到的时候,我们去各自学院所在的地方去报到。其实像我们这种路程比较远,组团去学校报到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方式,否则话家长可能还要来来回回坐很长时间的火车。


2.路程较远.

假如去大学所在的城市特别远的话,父母来来回回坐火车也是比较麻烦的,这个时候假如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的话,可以让学生单独去学校报到。

我有认识的同学就是这种情况,他是从陕西这边到新疆乌鲁木齐上大学,这路程对于那些父母来说还是比较远的,所以说当时他去学校报到的时候是她一个人坐火车从西安到乌鲁木齐的。

3.路程较近.

还有的同学是属于那种距离学校比较近的情况,可能他学生以前就去过大学所在的那个城市,如果去学校报的话,其实可以不让父母去送。我就有亲戚是在本省的西安上的大学,因为他以前去过西安,所以说大学报到的时候就没有让父母去送他去学校。

4.经济条件不太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大学生,可能父母不舍得花这个钱,而且父母也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孩子自己去学校报到的。


饕餮视听


当然有不送的啊,学校离家近的、想锻炼孩子的、没这个条件的等等,可能都会选择不送孩子上大学。

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有个江西的妹子,就有一个是自己来的,他们家有3个孩子,还有个弟弟妹妹要照顾,夏季农务也正忙,所以父母就让她一个人去,她就找了两个同考到上海的同学,一起到上海,再分开到各自的学校,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事情。

还有个浙江的妹子,全家送她来了,爸爸妈妈姐姐爷爷奶奶,挤了一寝室。

我是只有爸爸送的,直到现在我妈妈还遗憾呐。

第一次啥也不知道没经验,等到开学前订宾馆的时候,学校周边早已经全订完了,学校安排家长住宿的地方也住满了,然后我爸爸就在一个24小时的便利店先待了一晚,第二天陪着我办了报到手续、收拾宿舍、买生活用品、参观了校园,第三天下午就走了。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进大学校园,许多个第一次都是送我上大学完成的。

所以,我觉得送不送都可以,看自家情况,无关孩子独不独立。

孩子考上大学,是父母的骄傲,这也许是他们一辈子第一次到大城市,也许是父母最后一次送孩子上学了,请珍惜吧。


甜甜圈伐木累


当年我上大学,就没人送我去,我自己去的。因为买了常州到厦门的连票,在上海中转签票有限定时间,比学校报道的规定时间早了两天。况且火车还是晚上到厦门的,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可把我愁死了,可巧赶上一辆学校接老师的车,我挤着跟到了学校。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坐小轿车。到了学校,新生楼静悄悄的,就我一人在那一层楼住了两晚,现在想想,当时简直在冒险。

同班有一位上海的男生,没有父母,是姨父和姨妈送他去学校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父母的孩子特别与众不同,姨父和姨妈离开时看到他哭得唏里哗啦。

附上前几天写的头条号父亲节征文,讲述当年我爸在上海站送我情形。


你坐着别动,我买冰棒去

1985年9月4日中午,上海火车站。从上海开往厦门的火车正停在站台边,静静地等待着上车的人群。你早早地送我上了车,找到了我的座位,将我的大箱子费力地托上了行李架。然后连声说了三遍:第一次出门,一个人要小心,不要随便跟别人说话。我使劲地点头,一遍又一遍,却愣是说不出一句话来,唯恐一说话,眼泪就止不住要掉下来,你似乎觉得再跟我说下去已然不知道再说什么好,返身下了车,回到了站台上。

是的,那一年,十八岁的我,是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乡下妹子,那之前我到达最远的地方,就是老家的县城,我上中学的地方,除此之外,我再没往别处去过。站在城市的人群中,我不知道东南西北,离开了你,我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你是早已决定好不送我的。一来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在读书,上面还有年迈的奶奶要抚养,二来你的单位也离不开你,单位虽然人并不多,但作为一把手的你一向处事负责,平时家里有再大的事也从来都没有请过假,倘若为我请上一周的假似乎也不妥。那时候从上海到厦门的火车得三十多小时,来回就得好几天,再加上从上海回常州,常州到金坛,然后再回到乡下一次次倒车的时间,起码得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周转。你算来算去也做不到,只好任由我盲人摸象,自己独自一人去学校报到。可是,心头的不舍却又满满地写在脸上,擦都擦不掉。

我坐着挨窗的位置,你在下面踮起脚敲敲车窗,问我渴不渴,我不敢回你话,你又说:“你坐着别动,我买冰棒去。”我点头,然后又摇头,表示我不渴还是渴?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你向月台上的卖货车走去,不一会儿,拿来了一支奶油冰棒,你把雪糕外面的纸撕去抓在手上,将雪糕柄费劲地递上来。

那时候的车厢要比月台高出许多,你站在月台上,我坐在车厢里,但是,我的位置仍旧比你高了许多,在你面前,第一次有了居高临下的感觉。一米七的你,第一次在一米五八的我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我能一眼看清楚你的头顶,这是我第一次从这个角度来看你,花白的头发在你的头上显得那么刺目,而你平时总是在家里总是乐呵呵地说“少年白头,老来不愁”,上中学你就有白头发了呢,到现在有点白头发算什么?忽然想起我小时候也曾有一次以这样的角度看过你,那是一个下雨天,生产队里不上工,你坐在椅子上,任由我拿着一根红头绳在你的头顶上折腾给你扎小辫,竖着扎的,一个又一个,扎不好再重来,再扎,再不好,再重来,而你却在学着杨白劳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哎嗨嗨……”唱的是啥嘛,分明是我在给你扎头发,又不是你在给我扎头发,这个杨白劳一点都不像。那时的你,虽有白发,只不过三两点缀。

见我冰棒吃完,你又说:“你坐着别动,我再去买一支啊。”这次你递过来的是一支绿豆冰棒,接下来还有赤豆冰棒、红糖冰棒,如果那卖货车上还有更多的品种,你一定都会给我买来,一次又一次地追着人家的卖货车跑,背上的汗湿了一大片,像是谁在你背上画了一幅地图。我人生第一次吃冰棒,就把自己吃到冻得两唇肿胀。

火车终于在汽笛声中慢慢启动了,我看你别过头去,抹了抹眼睛,然后使劲地摔了摔,那泪珠儿仿佛开成了一朵花,散在了空中,我迷蒙的眼睛完全看不见……


苏小妮


当然有!本人女,09年上大学,老家河南学校在长春,相隔近2000公里。由于家里条件一般农村出身,心疼父母辛苦挣来的钱用于路费及住宿等费用,老爸只把我送到了车站。东北九月的连绵多雨,我手拉肩扛地带着一大两小三个行李箱走到学校。那年恰逢甲流肆虐,作为重灾区的东北,出站就要量体温才能上校车。一路颠簸来到学校,所有的手续自己办理,因为只有一个人,就把行李箱随手放到学院的报到处,带着贵重物品在各个报到处来回奔波。报到,申请贷款,交材料,领军训服,出门买生活用品和被褥,收拾宿舍,整理床铺。整个一天累到虚脱,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个中滋味没有经历过的人实难体会。看着带孩子报到的父母,我也曾羡慕,也曾想象如果父母在身边,我会省去很多的麻烦和纠结。真的是万事只为钱,穷啊!研究生报道,依然有很多送孩子报到的父母,这次我便轻车熟路地办理完所有手续,只是淡淡地叹了口气,父母没在,我已经习惯了。没有丝毫埋怨,因为现在的我已经独立到已经不需要他们的陪伴和跟随。研究生毕业,家里的经济条件提高不少,跟父母谈心,说特别后悔没能去送我,心里有愧。其实,我早不介意了。但是,以后我的弟弟妹妹(堂弟堂妹)

们上学,外出,在我能力范围内我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或是亲自去接送,或塞给他们几百块钱,只为如果他们一个小孩子在外,拎着行李走累时,能不用太考虑手里经济拮据去打个车,算是我这个做姐姐的一点心意。九年过去了,报到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想起来不禁百感交集。惊叹于自己曾经的勇敢和坚强,理解父母的无奈,心疼懂事的自己。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那种微微有些心酸的感觉,我不希望这些个孩子重蹈我的覆辙。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很多的第一次。我也鼓励弟弟妹妹们去尝试,去挑战,只有经历了他们才能成长起来。路他们一定要自己走,但是我会提前把旅途中的荆棘悄悄砍掉!


阿捧2


当年我就是独自一人提着箱子去大学报道的,这个经历还真的很悲催。

我的家乡是个四个小城市,当年我报考的大学离我家得两千多公里,重要的是当时我们家乡还没有通火车,要去我上大学的地方只有乘坐长途大巴历经30多个小时才能到。

当年我爸我妈为了省下车费钱,纠结了很久才决定让我自己一个人北上,而且他们认为开大巴的司机都是我们本地人,虽然不认识也不用担心的,所以当我乘坐那辆大巴到了山东境内的一个休息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所有人都被赶下车,美其名曰是休息。但20分钟后我们准备上车了,大巴的司机和副驾却让我们都转到另外一辆车上,说是这辆大巴只到山东,要想去北京只能换乘,很多人当时是和他们理论的,要求退一部分钱,但是没用,理论多了上来几个粗壮大汉,而且那辆大巴的司机也在不停的催着说要发车了,于是我们认命的上了另外一辆车。

后来车不知道到了哪里,深更半夜里我们昏昏欲睡中被喊醒了,每个人要再次收费,两个男人特别的横的走到每个人前面,说不交车费就立即下车,车里有吵有闹但最终大家都妥协了,再次交了费,当时我也是欲哭无泪,好歹最终我是平安到了学校。

这个经历让我在后来的几年里对大巴都有阴影,后来不管是上学还是返校,我宁愿坐几个小时的车到隔壁市里搭绿皮火车,也再不愿意乘坐长途大巴去上学。

在这里,也给独自上路的新大学生们提个醒,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人生安全,给自己做几方面的安全措施:

第一,身上不要带太多的现金,如果一定要带现金,分几个地方贴身放着。

第二、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这些重要的证件和资料最好能随身带着,万一丢了麻烦就大了。

第三、出发前先给自己列个清单,哪些是必需要带的,哪些是可以上学后买的,尽量不要给自己的旅途增添太多累缀。


男孩成长日记


从我的接触不送子女上大学的分两类

一类是家里远而贫穷的

见到一个四川的男生,父母都是农村的,在外面打工,开学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从四川坐火车,穿的很破旧,就用一个棍子挑着两个蛇皮袋到学校报到,像棒棒一样。这个男生很争气,在学校做事比较认真,得到老师的关照,学校参与活动多,毕业的时候就业不错。

还有一个女生云南过来的,一个人坐火车,火车路上晚点,大概用了4、5十个小时才到了学校。这个女生在学校的时候就极爱表现,以创业为目的,摆地摊,和人合伙开米线店,毕业后工作,后来出来创业,开了个公司。

一类是从小自主独立的

这种比较少,见过过一个。家里从小对其教育就是独立自主,这个女生在大学及之前都是自我做决定,家里都比较支持。大学报到就是一个人来的,毕业后去了上海,后来嫁人去了老公的家乡。

大学生上学,送不送都可以,送的话,家长可以了解孩子读书的地方,不送锻炼孩子了。以前是安全问题,现在安全不是问题。

学校各类接站,一下车就有学校的人接,接了直接就去学校报到,流水一样的完成了入学手续。


大学专业深一度


今天刚刚送女儿去大学回来的路上,很伤感,孩子一个人在1500多公里的地方读大学,我和她爸有太多的不舍,我是哭了,昨天报到手续办完孩子就不和我们住宾馆了,就在自己的宿舍睡,因为今天要开始军训了,女儿不在身边我一夜都没睡好,晚上又跑出去买了一些零食准备第二天早上给孩子送去,一夜醒来好几次,今早6点就起床带到学校去,因为要军训快到宿舍和食堂之间陆陆续续的出来好多穿统一军训服的学生,我们只好站在路边眼睛不眨的盯着每个孩子,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孩子,终于女儿看见了我们跑了过来,我们赶快把零食塞进孩子的背包里,孩子说我是去军训不是去烧烤,她爸一下子就塞进孩子的背包了,孩子拥抱了我然后就跑进人群中去,孩子消失在花花绿绿的军训服里,我们自能惆怅的走了,昨天报到的



昨天报到现场几乎都有家长在陪同的,有的还有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一起陪同,排队办相关事宜的时候都是亲人们分别在排队,哪里快就先到哪里办,场面很热闹的,学校的志愿者们也很热情,看见你拉大袋子会跑过来帮你拉,直到把你送到宿舍为止,非常感动,有次上女儿的宿舍的时候遇到一个小女生提着重重的箱子,我赶忙帮她一起抬,因为没有电梯也没有父母在身边,箱子很沉很沉,帮她送到宿舍她也很感动一连串的谢谢,校园里好多车都是附近不远的家长们亲自送孩子来的,我们因为路途遥远坐高铁到当地后开亲戚家的车子送孩子进校园的,校园太大了拉着那么多行李实在太累,而且也不熟悉校园,女儿来到这么遥远的陌生城市求学而且是第一次坐校,希望女儿坚强勇敢的面对自己独立生活,一定要好好的,爸爸妈妈都会想你的。





福建观音座连


这个还真有,我有个朋友,家在宁夏,来到大连上大学。他完全是自己来的,根本不像其他同学,各种寝室都来送,大包小包的。

可能很多人说他父母太狠了

可能会有人说,他父母也太狠了,儿子上学都去送送。其实,不是那样的。话说天下几个父母能舍得那样呢?后来熟悉了才知道,小伙的爸爸妈妈早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哪个时候我们还安慰他,他说早就习惯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自立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虽然不能全正确,但是基本都是这样的。他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从小到大都是奶奶照顾他,当他上大学的时候,奶奶多么想送他,可是奶奶年岁已高。不能长途跋涉了。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宁夏的一个农村能够考上大学是多么的难!


他在大学一直很努力

可能有雨家庭的原因吧,小伙在大学非常的努力。宁夏人是吃清真的。不吃猪肉。他省吃俭用的生活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各种奖学金。我们都以为他肯学为了能保送名校研究生。可是本科毕业的时候,他放弃了保送研究生。放弃了好公司给的高薪工作。而是回到了家长去了,去考了个公务员。他说他要为家乡做出他自己的贡献,让那里早点富起来!


佳赫张老师


上大学有不送子女的父母吗?还真是巧的很,昨天我送孩子到大学,正在帮孩子收拾寝室房间时,来了一位小伙子,走进寝室,看到我们后,冲我们笑了笑,因为大学里是提前安排好学生房间的,我的孩子和这孩子虽然此前没有见面,但他们提前都有过联系。他问了一下我儿子报名程序后,一会儿就去把床上的一套用品扛了进来。这时,我问他是哪儿的,他说是黑龙江佳木斯的,到北京真是挺远的,我又问他,父母没有一起来?他说只有自己单独过来。作为家长,我再没有多问,因为不了解情况。孩子很是利索,一会儿他打开包袱开始铺床,因为床铺在课桌的上方,我见他在上面铺床,我就帮忙给他递上被褥还有被单什么的。不一会儿,床就铺好了。

我想,他的父母之所以没有来送他,按我的理解,一是孩子从小喜欢动手,一般家务都会做,日常生活上的小事完全能承担,孩子早早的就学会了独立;二是佳木斯到北京,路途遥远,往返一趟加上住宿不是一点小数目,父母不送肯定是能够节约不少开支;三是父母年龄偏大,或者是身体不是很好,承受不了这一路的颠簸,为了父母的安全,孩子不想让父母过来送。

我们说,孩子上大学,有的是初次出远门,绝大多数父母是要送孩子的。那些极少数父母没有来送孩子,绝不是他们不心痛孩子,更不是对孩子不关心。相反,他们没有送孩子自有他们的理由与苦衷。无论送孩子上学还是不送孩子,大学都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一步和一个新的起点,我们都希望孩子不要因为这点小事而计较,更希望孩子好好珍惜大学这四年的机会,努力把自己打造的更结实!更坚强!更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