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本人之謎

中本聰為何隱匿

比特幣從誕生到今天已經經歷了9年的風風雨雨,從最初的0.2美元到最高時的近2萬美元,其價格翻了近十幾萬倍,可謂是顛覆了世界金融系統。然而比特幣的締造者卻是神一樣的存在,人們只知道他是“一個化名為 Satoshi Nakamoto(中文譯名:中本聰) 的人物”,他一手開發了比特幣,卻在網絡上隱匿著自己的身份,只通過電子手段與外界交流,從來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中本聰”本人之謎

中本聰這個不知是真名還是筆名的名字,就好像”007”這樣的代號一樣代表著比特幣之父出現在所有場合,給比特幣營造了神秘的氣氛。2011 年,他對外表示自己已經有了新的項目,自此淡出了比特幣的日常維護與開發。然而,自從 2009 年比特幣出現以來,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比特幣之父的真實身份。

中本聰何許人也——數學家?密碼學家?計算機天才?

中本聰於2008年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小組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算法。2009年,他發佈了首個比特幣軟件,並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2010年,他逐漸淡出並將項目移交給比特幣社區的其他成員。據悉,中本聰持有約一百萬枚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在今天的價值超過70多億美元,比特幣所帶來的巨大財富更增加了人們對他真實身份的好奇與猜測。

中本聰從未暴露過自己的身份,人們只能依據該密碼學討論小組中其他成員的身份來猜測出他的資歷與地位。郵件討論組裡包括了英特爾前首席科學家、BT下載和PGP技術開發者等諸多明星研究員和工程師,還有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

據此,人們把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的密碼學專家猜了個遍,鬧了個流言滿天飛。一些人認為他是一名英國人(因為他使用了英語法,例如“bloody hard”這樣的短語)。也有人認為他是美洲東部地區的人(因他的電子郵件時間戳)。同時,他還被認定為各種不同的身份,例如,一位芬蘭社會學家、一位日本數學家以及愛爾蘭的一名學生。而提到最多的身份,則是尼克·薩博(Nick Szabo)和哈爾·芬尼(Hal Finney),這兩位美國密碼學家,但前者予以了否認,後者已於2014年去世。2017年3月,《新聞週刊》雜誌確認說一位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名為多利安中本聰(Dorian Satoshi Nakamoto)的老人,就是中本聰本尊,後來卻被證實為令人尷尬的謠傳。

更有甚者說,比特幣實在不像一個人搗鼓出來的,“中本聰”或許是某個神秘黑科技或國家組織代言人,甚至腦補出“Satoshi Nakamoto”就是”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摩托羅拉(Motorola)的“縮寫”。

2016年,中本聰被提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就這樣也沒把真身“勾引”出來。不僅科學界在猜測中本聰的真實身份,科幻界也不甘寂寞,他們更是腦洞大開的猜測中本聰實際上是坐時光機來的,這廝在2140年(比特幣將在2140年完成全部挖礦)才發現比特幣算法有漏洞,只好穿越到2009年來填坑,現在已經回去了……

中本聰為何隱匿?——利益衝突&避免當局追查

比特幣白皮書表明中本聰精通經濟學和計算機編程,重要的是他還手握100萬枚比特幣。為何擁有如此智慧以及財富的他選擇匿名,隱藏在幕後呢?

猜想一:避免所有的利益衝突

中本聰試圖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點對點支付系統,他為了避免成為該系統真實意義上的領導者,從而選擇匿名。此外,任何由中本聰發佈的消息都可能被加密貨幣持有者視為投資建議,並可能導致價格波動。因此,中本聰選擇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猜想二:避免當局追查

歷史證明,替代貨幣的創造者很容易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1998年,夏威夷的一位名叫Bernard Von NotHaus的居民創建了一種私人貨幣,並命名為Liberty Dollar。該貨幣曾經盛行了一段時間,但它的鑄幣活動在2007年突然被聯邦調查局和特勤局突擊檢查。在2009年的刑事訴訟之後,該貨幣被查封,Bernard Von NotHaus因“製造與美國的官方貨幣競爭的私人硬幣”而獲罪。

此外,在2007年一種名為e-Gold的數字貨幣被指控非法,因為它沒有收集足夠的客戶信息。它的主人被判處軟禁,公司被關閉。

由此可見,政府機構在替代貨幣領域對企業家逮捕很可能是中本聰決定匿名的一個因素。

比特幣本來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產物,它不需要哪個組織、機構、國家或者個人來逼你接受。這可能就是中本聰有意歸隱的原因吧?能夠忘卻名利,主動隱身,頗有功成身退的感覺,這種大格局更是無人能及。

中本聰的神秘莫測,為比特幣平添魅力。但比特幣作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貨幣,經歷了無數的市場考驗和技術攻擊,始終屹立不倒。且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在全球有著數百萬用戶,數萬商家接受付款,市值高達千億美元的貨幣系統,由此也可見中本聰的縝密的思維與開發技術能力。或許,中本聰之謎仍將繼續下去,但它已不再重要——當中本聰選擇淡出項目,以創造真正去中心化的體系時,這個名字就只是符號。

“中本聰”本人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