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L,我们国情特色的“黄金排量”,你怎么看?

就我所驾驶过的A级车而言,只要是1.6自然吸气的车型,包括科鲁兹、福克斯、速腾、朗逸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肉。所谓“肉”,就是你满怀激情踩下油门之后,车辆并不会给你带来充分的响应,无论你多么用力的踩油门踏板,车子仍然是不慌不忙的启动,慢悠悠的加速。可以说,这些“肉”车给我带来了非常糟糕的驾驶体验。


1.6L,我们国情特色的“黄金排量”,你怎么看?


有人说欧美车为了安全性,车子做的重啊,当然车子就提速慢,在这个打脸成为家常便饭的时代我已经不屑于为之。假如这些企业真的是为了安全,那就要让我们忍受这样缓慢的加速吗?为什么就不能两者兼得呢?某些新手认为,车子肉点或许就不那么容易出事故,事实上结论是相反的,动力好的车子也并不是不能慢慢的开,反而,当你需要急加速脱险的那一瞬,肉车可能会令你陷入危险的境地。为了安全我可以开慢点,而不是我想快都不能快。


1.6L,我们国情特色的“黄金排量”,你怎么看?


还有一个误区说是为了省油,的确,通常说来排量越大越费油,但别忘了,这样统计的前提是用所有车型进行对比,排量越大的车,车体也更大、更重,1.3L不会超过A0级,3.0L不是C级就是大型SUV。我们不能跨车型来说事,拿飞度和普拉多的油耗比说小排量省油纯属耍流氓。而同款的车型,大排量版本并不会比小排量版本费油,甚至有可能更省油,因为在“小马拉大车”的配置下,你为了实现同样的加速就需要让发动机更高负荷的工作,也就是喷更多的油。这就同时涉及到了一个环保话题,小排量车型因为油耗并不低,废气排放也自然就不少。


1.6L,我们国情特色的“黄金排量”,你怎么看?


对我来说,A级车的排量起码要1.8L,2.0L也不算高,这是油耗和驾驶感受的最佳折衷点,让发动机不要动不动喘粗气,也让我们这些司机能更舒服的行走在公路上。 然而国家现在态度很明确:支持1.6L以下的车型,以前有3000块补贴,现在购置税减半,想要高于1.6的配置,就要多花很多钱。要知道,买A级车的消费者,对于这万八千块钱,还是很在乎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销售代表都说:“1.6是黄金排量”,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因为1.6卖的好嘛。为了追求这个“黄金排量”,很多在国外是1.8/2.0,甚至是2.4的车型,引进到中国以后都必须要换装一台1.6发动机,就为了享受国家照顾,讨消费者喜欢。

我不是要吐槽国家政策,因为国家并没有强迫我们消费者去买1.6的科鲁兹和速腾,为了享受优惠,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同样发动机的爱唯欧和POLO,那样就一点都不肉了,价格还会更便宜。


1.6L,我们国情特色的“黄金排量”,你怎么看?


国家初衷是好的,为了我们能减少一点能源消耗,为了少点空气污染,引导我们选择尽量小的车。只是我们精明的消费者希望既能得到减税优惠,又能享受“大”车的宽敞,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这两者兼得之后,必然要在驾驶感受上打折扣。好在我们不是很在乎车子的“肉”,反正买A级车之前大家都没开过GTR,于是1.6排量就这么“黄金”了。

可是我仍然要说,只开过1.6车型的你,一旦驾驶过同款2.0的车型,恐怕剩下的就是无尽的怨念了,就如同尝到第一口河豚的滋味后,就永远不会再赞美公司食堂的炖鲶鱼。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会让人上瘾,也许你嘴上不说,但心里耿耿于怀,下次换车,一定要大排量,这是我身边很多车主表示过的。


1.6L,我们国情特色的“黄金排量”,你怎么看?


我曾经讨论过买车是“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我的态度始终是支持买“鸡头”,就是因为同款车的“凤尾”往往是小排量,小马拉大车,那动力只能说勉强够用,虽然壳子一样,本质上都不是一个车。 厂家为了迎合我们这样的政策,纷纷推出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涡轮增压尽管能够以较低排量提供更大的动力,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扭矩输出不够线性,低转速的疲软和动力的突然提升,无论对驾驶者和乘坐者,都不会感到舒适,而如果在长期低速状态下行驶,会更加费油,且动力孱弱,至于额外增加的涡轮所带来的故障率提高,则更是无法避免。 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级别的车,就应该搭配什么样的动力,一味的追求小排量,低价格,尽管表面上好看,但如果你在意驾驶感受,很可能最终结果是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