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funnyapp


作为1939年就签署协定的军事盟友,希特勒在1941年夏天闪击苏联没有事先通知日本,日本人冬天挑起太平洋战争也没有跟德国打招呼,反正大家半斤对八两,两个法西斯国家都不太“够哥们”。



尤其是纳粹德国在诺门坎战役期间与斯大林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深深伤害了日本人脆弱的心灵,他们有被出卖的赶脚。这也是他们匆匆结束与朱可夫的对战,签定《日苏中立条约》的因素之一。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希特勒的第一反应是“错愕”,尽管德国高层对日本的“南进”有所判断,但始终认为日本只会侵略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根本不会直接与美国开战,日本人仿佛在边打边问希特勒: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一点可以从里宾特洛甫在深夜接到报告时的态度得到证明。

德国外交部新闻司的官员在电话里,紧急向他报告了珍珠港的消息,里宾特洛甫大为光火,根本不予相信,认为这是“敌人宣传的花招”,并下令在天亮之前不许再打扰他。



第二天日本驻德国大使面见这位德国外交部长,要求德国履行盟约对美宣战,希特勒的态度从震惊变成了“赞赏”。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会的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损兵折将,希特勒正为德军首次受挫而焦头烂额,而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的战果,他认为可以提振轴心国的士气。

他曾经对身边的亲信说:“日本的参战对我们有着非凡的价值,即使光从他们选择的时间来看”。这是他第二个反应,即对日本突袭行动的“赞赏”,因为这也是他喜欢的方式。



希特勒坚持“一次只对付一个敌人”的战略,因此对罗斯福明里暗里支持英国和苏联的做法完全是强压怒火,早就恨之入骨。而日本人这一举动确实帮他出了一口“恶气”,他并不了解美国人很早就定下的“先欧后亚”战略,反而认为这必将导致美国全力对付小日本,将大大减轻德国戒备美军直接参与欧战的压力。

因此他随后兴高采烈地授予日本大使大岛“雄鹰大十字金质勋章”,同时夸赞道“你们用这种办法宣战,做得对,这种办法是唯一正确的办法”!



然而稍后几天,这位纳粹狂人在是否对美宣战这一问题上,又陷入了第三个反应:巨大的“犹豫”。一方面是这样做将破坏自己一次一个的战略,一方面也是对美国军事实力的担忧。并且根据德日同盟条约的细则,只有日本首先遭到攻击时,德国才应履行义务,而现在显然日本是入侵一方。

希特勒原定召开国会对美宣战的时间是1941年12月9日,但他却临时延期了这一会议,经过48小时的反复考虑,在低估了美国战争潜力和高估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后,12月11日才正式对美宣战,日本人为此很是高兴,难得的是,罗斯福和幕僚们也非常开心。

正是这“皆大欢喜”的结果,敲响了法西斯覆灭的丧钟。


度度狼gg




1941年的冬天不仅是冬天,更是德国战略战局的冬天,是希特勒人生的冬天。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派遣联合舰队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并且获得胜利,日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甚至是狂妄中。但是,当时远在波兰“狼穴”的希特勒的心情却很糟糕,听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后更是雪上加霜,他甚至沮丧地说:

“这个反美战争是个悲剧。”

自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对苏联发动突袭后,捷报频传。10月3日,希特勒从前线返回德国柏林后甚至还在兴奋地向德国向全世界宣布:

今天,我毫无保留地宣布:我们在东方的敌人已经被打倒,而且再也不可能起身。

事实上,这不仅是希特勒和德国人的想法,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谁也没想到,德国的战局会在冬天开始遭遇“滑铁卢”。如果此时,美国人加入到战争中,德国在东方的盟友日本势必会被美国人所牵制,那么苏联在东方也将没有后顾之忧,这是希特勒和德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希特勒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对日本试图挑衅美国人持什么态度?

希特勒对珍珠港事件并不是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日本早已经让驻德大使大岛浩知会过希特勒,表示美英正在计划向远东运兵,这意味着美国已经有插手远东战局的准备,虽然美国国内反对参战的声音很高。在11月28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甚至代表希特勒向大岛浩表示,德国会与日本结盟,如果日本对美国开战,德国绝不会作壁上观。在12月5日,德国在交给大岛浩的“结盟条约”中保证德国不会坐视日本单独对战美国。

但是,这是否便意味着德国希望看到日本对美国开战呢?实际上,希特勒给大岛浩的保证只是在敷衍日本,因为他们同属于轴心国集团,所以希特勒虽然对大岛浩避而不见,但是仍然通过里宾特洛甫传达了他的意思。这次敷衍将会在以后让他尝到苦果。

如果德国成功攻破莫斯科的话,或许这对德国而言会是个好消息,但是德国偏偏因为希特勒的战略错误陷入了莫斯科战役的泥潭里,所以这时候爆发的珍珠港事件对德国而言绝不是好消息。

虽然苏联和日本的关系自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后基本处于和平状态,但是日本的存在却实实在在地对苏联形成牵制,这时候日本对美开战,意味着什么?苏联将可以腾出手来专心的对付德国。



希特勒对珍珠港事件又是什么反应?

愤怒?痛骂日本人愚蠢?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人们的臆想罢了,人们似乎认为“愤怒”是希特勒所必须表现的情绪,希特勒在听到日本已经成功偷袭珍珠港后并没有表现过这种情绪,相反,他很镇静。当然,镇静也不是他对待此事的态度。

德国在苏联战场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德国的高级将领们多数是希望能够趁势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在冬天到来之前。但是,希特勒却固执地决定首先攻取列宁格勒与克里米亚,将莫斯科放在后面,这是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犯的关键性战略错误。等到希特勒腾出手转攻莫斯科的时候,却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因为冬天来了。希特勒为此焦头烂额,可是在1941年12月7日却传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希特勒的心脏“咯噔咯噔”地跳动着,不过他知道现在正是军心低落的时候,所以他很镇静,他甚至表现得异常的喜悦,对德国将领们说德国不会输掉这场战争。

这时的苏德战争,德国方面已经因为寒冬的到来迎来了溃败,最终不得不停止进攻,甚至是转攻为守。日本通过珍珠港事件对美国开战,对德国而言又怎么算得上是好消息?所以许多德国将领开始变得担忧,希特勒自己也不得不心情沉重地表示,“这个反美战争是个悲剧。”

但是,也正因为德国在苏德战争中陷入泥潭,希特勒不得不尽力维护好轴心国集团,以期在必要的时刻能从盟友那里获取支持和帮助。所以,希特勒决定遵守曾经给日本的承诺,当日本与美国开战的时候,德国会站在日本的旁边。

于是在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国会上宣布德国将向美国宣战,“从今天起,德国与美国处于战争状态中。”

德国向美国宣战,则又成了希特勒犯的更要命的政治错误与战略错误。


吾与吾国


有网友问: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对德国的战略有什么影响?在1941年4月4日,日本外相松冈拜会了希特勒。那天,希特勒的思绪如脱缰之马。希特勒说,德国已做好准备,美国兵不可能在欧洲登陆。他还保证,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将支援日本。因此,希特勒本人对于日本对美国开战有着心理准备的。

但是让日本有些忐忑不安的是,根据三国条约,日本有义务支援德国,而德国却没有相应的义务在对苏问题上支援日本。4月13日,松冈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日本驻柏林大使大岛向魏茨泽克探听德国是否真的会进攻苏联的虚实,结果一无所获。希特勒进攻苏联,日本事先并未得到通知。

1941年8月,美国宣布对日本石油禁运,美国的石油禁运给日本留下了一张无情的时间表:军事部门和工业部门正以每二十四小时12000吨的速度消耗着日本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要求在他们的飞机、坦克和舰船由于缺油而不能开动之前采取行动,1941年9月3日,日本内阁和军方领导人再次开会磋商时,危机已到严重关头。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事情不能再拖了。”

与此同时,马歇尔向麦克阿瑟保证菲律宾将“最优先”得到装备,他将能得到更多的轰炸机、坦克和大炮。他能够很快使二十万大军作好战斗准备。麦克阿瑟声称轰炸机的到达“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整个面貌”。但是,菲律宾美军最好这种战斗准备的时间是1942年5月。

1941年9月2日,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海军参谋会议上,最后确定以6艘航母,在太平洋袭击美军,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将掩护日本陆军同时入侵马来亚、菲律宾、威克岛、关岛、婆罗洲和爪哇的宏伟计划,并且,进行了沙盘作业教练演习。

1941年9月6日,在日本御前会议上,杉山元元帅报告说:估计到“几乎不可能期望美国投降”。他们打仗,是在进行赌博,闪电般地夺取东南亚,占领石油和天然资源,并在太平洋诸岛基地上建立环形防线,就能为日本确保“战无不胜的地位”,有了这个地位,日本的外交官就能以此“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并结束战争”。

但是,无论日本海军陆军和外务省做出了多少计划,最后赌博国运的开战权,还是在天皇手里。谁都没有权利做出这样的最后决定,天皇在大臣的争论最后,只说了两句诗:四海之内皆兄弟,为何风雨乱人间?从此开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11月3日,日本天皇和日本帝国统帅部最后批准山本海军大将制订的袭击珍珠港的计划,联合舰队启航作最后的战斗演习。日本海军所有的密码都改变了,美国海军情报机关预料这肯定是战争迫在眉睫的迹象。


深度军事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未经宣战,突然出动大批航母舰载机和微型潜艇,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海军基地。日本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炸毁了美国多艘战舰和飞机,美国士兵伤亡2000多人,致使美军基地几近瘫痪。


日本人为胜利欢呼雀跃,可是希特勒闻听珍珠港之战,却雷霆大怒,痛骂日本自私愚蠢,简直就是掉入陷阱的野猪。


人们会诧异,希特勒面对盟友的胜利,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


有书君认为,希特勒没想到日本会愚蠢的招惹美国,他最忌惮的就是美国参战,破坏其大战略计划的实行,因而他才大骂日本,反应激烈。



有书君就来分解一下珍珠港战争的历史吧。


一,日本在珍珠港战争时的豪赌。


日本突袭珍珠港,其实是无奈之下的一次赌博。1940年,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日本就开始对东南亚磨刀霍霍了。日本原有“北上”或是“南下”两种计划,日本惹不起苏联,也只有南下东南亚了,这就触动了美国的利益。


1941年7月26日,美国为遏制日本南侵东南亚,宣布对日本石油禁运,这简直就是扼住了日本的七寸。众所周知,日本本土弹丸之地,资源匮乏。他们本来就是以战养战,通过占领别国攫取战略资源,供应国内生产所需,石油更是主要倚仗从美国进口。


现在,美国不但是其南下侵占东南亚的障碍,还断其石油供应,使其战备生产捉襟见肘。无论日本是否与美国交战,他都面对不利的战局,无奈之下,他们就赌上一把,想逼美国签订城下之盟。



山本五十六的豪赌,表面上赢得彻底,他亦因此在海战史上盛名鹊起。可是他没有想到珍珠港事件,激发了美国的战斗潜力,加速了其全面战败的步伐。


二,德国大战略计划的失败。


德国闪电占领法国,又把英国逼回英伦三岛,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所向披靡,让希特勒有些飘飘然了。他膨胀的野心,促使他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


德国在战争初期挺进迅疾,很快就占领了苏联的几个重要城市,进而包围了莫斯科。希特勒认为如果日本能合力攻击苏联,占领苏联就指日可待了,当然其前提条件是美国不参战。


希特勒知道美国超强的综合实力,也忘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正是美国的参战造成了德国的失利。因而希特勒尽量不去惹美国,他曾明令禁止德国潜艇袭击美国船只,不给美国找到参战的借口。


严寒来的如此迅猛,寒冬就是苏联的绝密武器。在如此酷寒条件下,与苏联作战就是自讨苦吃。苏联战略纵深太长了,苏联的抵抗意志也出乎希特勒预料。



德国正在包围莫斯科的胶着疲惫状态,日本不但不助其一臂之力,反而愚蠢的去招惹美国,希特勒知道一切都完了,面对战局他亦无能为力了,唯有等待失败的到来。


三,美国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反应。


在珍珠港战争爆发前,美国国内一直是孤立主义舆论占主导地位。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迅速发表了,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国耻的演说,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瞬间消失了,美国国内战斗情绪高涨。美国国会也高票通过了对日进入战争状态的决议。


曾有另一种说法,珍珠港失利,是罗斯福总统为美国参战寻找借口,故意而为之的。有书君觉得此说也不无道理,美国强大的间谍体系,不会对日本的预谋没有一丝察觉。更何况,中国已经提前破译了日本的密电,已经转告美国让其提高警惕了。


据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的航母均不在港内,日本炸毁的都是美国即将废弃的战舰。以罗斯福的性格,用部分损失来换取更大的利益,这样的举动他是可以做出来的。



无论珍珠港战争是不是美国人的阴谋,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随着美国对日宣战,1941年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次日又对德、意宣战。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11日,德、意对美国宣战,美国也做出反应对德、意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之多,使其成了名符其实的世界大战。


有书君认为,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珍珠港战争就是日本的巨大灾难,短暂的辉煌犹如绚丽的烟花转瞬即逝,带不来长久的胜利。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日本招惹美国是愚蠢的行为,同样德国招惹苏联亦是愚蠢至极。德日同时去招惹苏美两大巨人,就犹如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许就是“上帝想灭谁,必先使其疯狂”的真实写照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除了暴怒,还是暴怒。日本偷袭珍珠港,最直接的后果是逼迫之前在是否直接参战问题上举棋不定的美国完全倒向反法西斯阵营。

而由于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孤悬于“世界岛”之外,无论德国还是日本都难以攻击美国本土)和强大的综合实力(早在1900年美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因此美国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几乎已经宣示了二战的最终结局。

更令希特勒无法容忍的是,美国在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后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在欧洲大陆投入更多的力量,这个问题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对于美国来说,日本只不过是在太平洋上争夺殖民地,对于美国的战略安全不会产生动摇根基的影响,更何况日本是当时主要列强中实力最差的一个、美国根本不用完全集中精力对抗张狂一时的日本海军。

相反,德国当时正在欧洲大陆上扩张侵略范围、有将欧洲完全纳入其势力范围的意图,如果德国的企图得逞,将出现一个实力比美国更强大的超级大国,这对于美国来说当然不能接受。因此,虽然美国对法西斯国家宣战的原因在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但美国优先对抗的对象却是德国。

在美国对法西斯阵营宣战后,不但直接在北非、欧洲战场出兵对抗德军,而且向英国、苏联、自由法国和欧洲其他的反法西斯势力提供数额巨大的武器和物资援助,这直接奠定了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失利。虽然1941年时希特勒不可能知道接下来战场形势的精确发展动向,但他作为纳粹德国的领导人,自然不可能不会对美国参战将带来的影响视而不见,因此希特勒对日本偷袭珍珠港大为震怒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军机图


希特勒能有什么反应,应该有什么反应?

我们经常听到的版本是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十分震怒,并且表示“日本这个民族,只适合在海边打渔”。

实际上这并不可能,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德国是迫切的想把日本拉上轴心国的战车,很多人都蔑视小日本,认为小日本在二战的世界强国中处于垃圾的地位,谁逮着都能一顿胖揍,实际上这一向是我们自欺欺人的表现,日本在二战中还是很牛叉的,以一己之力主导整个亚洲的战争走向,已经很厉害了,尤其是日本有德国并不具备的海军军事实力。

当时日军的航母排量在世界上应该也是数一数二的,英美肯定是打不过,但是牵制一下还是可以的,所以,针对日本偷袭珍珠港,而且是采用的偷袭,以最小的牺牲博得最大的收益,你看有没有点像海军的闪电战意味,通过航母的舰载作为跳板,用飞机进行轰炸,出其不意,获得胜利。

尤其是,当时美军参战的意愿太明显了,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当日本偷袭美国后,德国紧接着就向美国宣战,看清楚了,这是德国先对美国宣战的,即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宣战,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12月11日德国对美国宣战,然后美国才向德国宣战。

在二战前德国警告意大利和日本不要招惹美国,自己也多有克制,尤其是在《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案》中美国明显的偏袒英国,不然,海狮计划就实行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德国就怕美国了,而是说希特勒并不想两线作战,自己已经很辛苦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国吊打英、法、苏,并且横扫欧洲堪称战史上的奇迹。

但是,德国却并没有意识美国到底有多强大,德国认为法国开战之前也很厉害,结果一个多月不就干倒了,现在由日本挑衅美国,美日全面开战,那德国可能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希特勒当时说“日本的参战对我们有着非凡的价值,即使光从他们选择的时间来看”。说到底还是基于希特勒在东线和苏联死拼,而西线遭到盟军的攻击。

为了鼓励日本,德国才进行宣战。

德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根本就是一个纸面上的联盟,期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合作

另外,德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也并不牢靠,德国根本指挥不了日本,两个国家就像异地恋,从来就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的合作,不像德国和意大利,最起码一起还在非洲战场上并肩作战过。

德国和日本就是相互利用,相互虚张声势的关系。

诺门坎战役的时候,日本和苏联跃跃越试,想要干一下子,结果希特勒竟然和斯大林达成协议,共同瓜分了波兰,这让日本很是心痛,因此1941年巴巴罗萨的时候,希特勒也并没有事先告知日本,等战争启用之后才通知日本,让日本从东线夹击苏联。

按照德意志三方签订的条款,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是有义务加入对苏联作战的,但是日苏在两个月才和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当然,苏德战争后,日本更有借口不参加对苏联的作战了。

在后来的战事中,双方也没发生什么交集,平时也就是打打电话联系一下,就像两个炮友一样,没事讨论一下,哪家姑娘好,哪家服务好等等,却从来不会一起行动。


史论纵横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迅速宣布加入二战。国际上来看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丘吉尔舒舒服服睡了一觉,斯大林心中暗中庆幸,中国重庆大规模游行庆祝……而希特勒呢,他告诫了无数次东条英机“猥琐发育,别浪!”,在知道他们攻打珍珠港之后立刻暴怒,大骂日本是猴子。

日本对希特勒打苏联攻英国,拿下欧洲对付美国的计划丝毫没有兴趣,他们现在只想要石油。上帝要其灭亡比让其疯狂,极端好战的东条英机被形势所逼,不顾一切得决定了这场豪赌。

美国无论是在一战还是二战的态度都是很明确的:作壁上观,等到两败俱伤再出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日本资源匮乏,是他们第一个下手的对象,停止对日的石油等物资供应,冻结他们的在美资产。1941年3月罗斯福下达租借法案,向外提供500亿美元的租借物资。其中60%提供给英国;32%提供给苏联。这样,他们不用参与战争,只需平衡两者的力量,不废一兵一卒,油水就能捞了不少。

日本想要跨过美国的安定洋舰队达到东南亚取得自己的战略资源,就必须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结合舰队对美安定洋舰队发起了偷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此举果然让他们在短时间之内看到了好处,只是这一举也彻底触怒了美国。美国宣布参战,本来的平衡立刻倾斜,轴心国最终惨败。

而希特勒的计划并非如此,彼时他正在忙于和苏联的战争之中。希特勒计划在一年之内拿下苏联,然后拿下英国,再联合所有的力量攻打美国。只是他没有想到苏德战争进行了半年,遇到的阻碍是他没有想象的。特别是苏联在得到美国物资援助之后,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让德国同样损失惨重。

日本瞒着两个同盟国偷袭珍珠港,将美国加入了二战之中,这对于希特勒是非常不利的。一旦美国加入,格局必将大变。在美国宣布加入二战之后,希特勒的计划肯定要有所改变,所以他觉得东条英机过于莽撞和自私。

但是也有学者说,希特勒其实对日本的偷袭行为是十分赞赏的,表现在他在一周后为日本驻德国大使颁发了雄鹰勋章,并且夸赞他这一做法非常正确。学者认为希特勒非常明白美国早晚会参战,也对美国插手苏德战争十分不满。日本这步棋先下手为强,让希特勒看到了大败苏联的希望。

可是如果没有了美国,德国就能打赢苏联吗?不一定。苏联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毅力非常之强,即使德军已经打到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依然能在莫斯科里面坚守。即便希特勒一举拿下苏联,斯大林也能发动群众搞游击战,只要苏联人民诱敌深入,希特勒就不得不拉长德军的补给线,只要补给线被苏联人民打断了,这场战役早晚会赢。

这也是后人对于二战胜利决定力量的普遍议题,二战胜利美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苏联战场才是最具战略地位的一个,如果德国拿下了苏联,美国即使参战,打败轴心国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大。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据希特勒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在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在场的人被吓得目瞪口呆。希特勒始终没忘记美国干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希特勒认为德国征服欧洲,摧毁苏联、最后制服英国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必须有一个条件:美国不介入。因此他尽量不给美国以参战的借口。他在1939年9月向德国海军将领下达了严格的命令:“任何德国潜艇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但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终于找到了参战的借口,希特勒的世界性战略可能要功亏一篑。

希特勒希望日本帮他一起从东北进攻前苏联,可惜日本也没听他的,打了一下,失败了,就放弃了打苏联。总之,希特勒打算拿下整个欧洲,日本拿下整个亚洲,把欧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和美国决战,日本却过早动手了。

希特勒责备日本不该与美国开战,不仅使日本陷入两线作战,轴心国也要面对强大的国家。


三四七笑生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认为希特勒”当时“完全不想和美国开战,请注意,是“当时”——希特勒曾言:“美国迟早是要参战,要战胜强大的美国需要更多的资源,而这资源就在东方(苏联)。”也就是说,德国打算在打败苏联之后再对美宣战。从当时世界大战的形势而言,确实如此,苏德战争已然爆发,此时作为德国的盟友,日本完全应该加入对苏作战的行列中去。然而,日本人却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对美开战,发动太平洋战争。

正是因为日本的这个举动,苏联得以将在远东驻守的20万精锐军队,调往欧洲,直接扭转了莫斯科战役的局势——结果德军中央集团军覆没,50万德军被歼灭。而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德宣战,德国人不得不面临大西洋彼岸的强大对手。

显然,日本的行动打乱了希特勒的计划,因此希特勒暴怒:日本这种民族只配在海边打鱼!

但实际上还有另一种说法,日军早就策划了珍珠港事件,但直到这一年的12月,希特勒才得到消息,他狂喜: 我们不会输掉战争了 !”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希特勒对美国非常仇视,他认为美国实际上是犹太人控制的国家。在事件发生前的11月28日晚,希特勒曾召见日本驻德使官大岛,敦促日本向英美两国宣战。大岛颇觉奇怪:“德国和美国之间已实际处于战争形态?”德国人说,并没有走得那么远,但“罗斯福是个疯子,他会做什么,谁也不清楚。”所以,如果日本故意打美国,德国会和它结盟。“

随后,日军便发动了珍珠港事变。而德国,则保证会同日本一起,与美国开战,决不单独媾和。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虽然说战争是把杀猪刀,凡是被战争裹挟的人基本上没有能够随心所欲停下脚步来的,但是,不得不说,希特勒与日本和意大利结成的三角同盟,大有“三角互坑”或者说跟臭棋老子下棋,越下越臭的感觉!(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虽然说希特勒当政时期的德国、墨索里尼当政时的意大利以及日本的军国主义时期,三个邪恶中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细究三个国家,可以发现意大利的野心最小,基本上狗盆子里扒拉给他点就能满足它的欲望。

德国的野心主要在欧洲,日本的野心主要在亚洲,但同时觊觎世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德国和日本,如果各自完成自己的前期目标,一山不能容二虎,他们也是潜在的交战国。

也就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结盟场景,三个国家都虎视眈眈于其他国家,但同时三个国家都各自醉心于自己的“小目标”,在侵略计划上彼此并没有协调沟通乃至通报。


因为为了掩人耳目,三个国家基本上都将自己的侵略计划当做最高机密,不为外人所知,包括自己的盟友。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反法西斯阵线的压力,毕竟一个统一个联合体比之于一个松散的各自为战的联合体要难击败的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在东亚以及东南亚苦苦挣扎,德国军团在前苏联以及北非战场踽踽独行,双方丝毫不产生战略交集以及协防和共同打击的原因所在。

当希特勒知道日本珍珠港之后,也许是更兴奋吧,毕竟美国人在欧洲给予德国的压力,以及给予英法的支持,都让德国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那么美国也就面临双线――大西洋和太平洋作战的局面。

因此,日本偷袭珍珠港,希特勒是变相占了便宜,自然要高兴一点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