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总有人拿京东和阿里比?

戴灰灰


从企业体量以及业务布局上来讲,其实京东和阿里巴巴完全不具备可比性。业务布局差距太大,体量也差距太大。

京东喜欢与阿里比

当年天猫还叫淘宝商城的时候,阿里巴巴一手打造了双十一购物节,从2009年11月11日第一个双十一的0.5亿成交额开始,到2017年11月11日天猫双十一购物节,阿里巴巴成交额达到1682亿,世界奇迹!

阿里巴巴一手打造的天猫双十一,对于其他电商来说可以说是福利享受者,享受着阿里一手搭建起来的购物节红利。但慢慢地京东发现,虽然京东享受着购物节的红利,自己也越跑越快,但是毫无疑问天猫双十一奔跑的加速度要大得多,京东毫无优势。


如果继续发展,双十一大家只会记得天猫,只会记得阿里巴巴,而不会记得还有一个京东,那么双十一的舞台上阿里将成为唯一的主角。于是一系列的碰瓷开始了,当然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双十一的时候记得有一家叫做京东的公司存在。

2015年阿里巴巴宣布将联手湖南卫视举办双十一晚会以后,京东随即宣布将于央视共同举办京东京喜夜晚会,而且明星阵容几乎都是临时搭班子成立的,当然还闹出了某明星因为天猫双十一晚会弃用最终去了京东京喜夜晚会,一度很多网友嘲笑京东捡破烂。当然最终的收视率大家也知道了,天猫双十一收视率29.6694%,京东京喜夜收视率2.6530%,从那以后京东不再办双十一晚会。

2014年4月份,网上爆出刘强东、奶茶妹妹章泽天的恋情,一时间风起云涌,京东方面表示是阿里巴巴公关团队造谣生事,不过事件直到结束阿里巴巴对此保持缄默,没有做任何回应。后来大家也知道了,就在一个月之后的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上市。


2016年7月,京东媒体经理陈战峰成立代号为“701”的专门针对阿里巴巴的网络黑稿平台,自建写手团队、购买外部大V、在各大平台上注册上千媒体号、制造扩散针对于阿里巴巴的网络内容。阿里公关负责人帅总第一次公开回应京东701的问题。

刘强东曾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怼过阿里二选一,不过遗憾的是京东701项目被捅出来,并且京东依靠平台力量威逼商家的事情被捅出来,一时间福临门、裂帛、七格格被京东制裁,海澜之家、柒牌一度也被逼退出京东。最终公开怼阿里逼商家二选一的刘强东自己的京东却成了二选一的主角。

通过比较双十一单日成交额体量来比,京东自然比不了阿里,天猫双十一的成交额是京东远远比不了的。于是2015年之后京东开始只公布京东的增长率,不公布具体成交额。2017年,京东突然破天荒的公布双十一成绩单,竟然高达1000亿的成交额,不了解实情的小伙伴一时间不明觉厉,不过知道细节的都知道京东完了文字优秀,京东的双十一统计的时间是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共十一天的成交额,可谓是重新定义了“双十一”,城会玩!


所以更多的时候都是京东的公关、水军喜欢拿自己和阿里比,碰瓷,毕竟京东跟阿里比不在一个级别上,对于京东来说,能够阿里的名气来实现自己的广告宣传也是好的。

行业喜欢拿京东与阿里比

至少在国内来说,即使京东没办法对阿里形成任何威胁,但是目前也只有京东是目前阿里之外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了,所以不管是媒体、行业、媒体拿京东与阿里巴巴比较也是无可厚非。

从业务模式上来说,虽然京东是自营电商为主,阿里是平台电商为之,但是天猫、京东都是B2C,对比有一定的意义。

不过说到底京东与阿里终究不是一个体量的企业,京东跟天猫相比尚且有不小的差距,更别说和阿里巴巴整个集团相比较。所以你会看到很多时候其实阿里对京东不爱搭理,而是京东喜欢比较。

刘强东老是喜欢说马云做任何事情老是喜欢把自己拔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上升到环境啊、教育啊等等领域,显得自己很高大。我曾经是京东的忠实用户,后来经历了一次购买手机出现质量问题,换货以后还是出现了质量问题以后,慢慢开始不怎么用京东,直到慢慢地因为京东以及刘强东方面的一些事情逐渐开始内心深处的抵制京东。



至少从我的感觉来说,马老师说的事情他都在做,慈善、公益,马老师从来都孜孜不倦,奔走于全世界尤其是为我们国家的好盟友非洲的年轻人们讲了一场又一场创业的课程,奔走于全世界各地的论坛,表面上是为阿里的海外发展谋出路,但是同样不是在为所有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背书么?至今马老师已经参与发起了几十场乡村教师公益活动,蚂蚁森林现在已经累计种植了超过超过1200万颗树,维护了超过10000亩的防护地,带动了超过4亿人参加全民公益。

京东与阿里,终究是不能相比较的,不管是创始人刘强东与马云的差距,还是京东与阿里体量上的差距,格局与胸怀终究不在一个等级。


EmacserVimer


阿里和京东不是一个级别,大家都喜欢把京东和阿里作为对比,也是因为阿里和京东都在电商领域是巨头,二者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其实,阿里不只是电商

阿里不仅仅只是电商,电商只是阿里的一部分业务,光靠电商也撑不起阿里巴巴4000亿美元的市值,看看京东347亿美元的市值就知道了,二者相差的是11.5倍,差距还是挺大的。阿里除了电商之外,还有阿里云,菜鸟网络等,还布局了新零售,投资或者收购了一系列公司或者企业,比如饿了么,优酷,这些公司都成为了阿里的一部分,对应的市值也会增加很多。

反观京东,京东主要的业务就是电商,而且电商业务还不如阿里的淘宝天猫等电商板块厉害,虽然京东也不断进军新的领域,比如京东云等等,但是和阿里比起来,无论规模还是气势还是差一大截呢。

刘强东总是喜欢拿京东和阿里相比,但是马云总是不喜欢拿阿里和京东比较,马云也曾经说过阿里的目标是“让更多京东这样的公司赚钱”,或许从这样的话来看,阿里创始人和京东创始人的气量就出来了。


科技小车


喜欢!

阿里巴巴做为一个全球化公司,不仅在中国名声大噪,更是享誉世界!京东同做为一个电商平台在中国也是首屈一指!

那么,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拿京东和阿里比呢?

1,阿里旗下淘宝做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俨然已成为一个巨人,而京东也紧随其后不断发展着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在电子商务这块,淘宝和京东属于竞争对手,他们各自都在抢占着国内的消费者,扩大自己的流量。互相为对手,当然就会有人拿京东和阿里比了,不过这里指的是京东和淘宝相比!

2,刘强东讲故事!做为京东大佬,刘强东时不时的给自己平台讲故事,讲故事的同时不忘搭上阿里,不外乎阿里的名气大,傍一傍能够消费阿里的名气,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讲好了自己的故事,诋毁了别人的故事!

3,爱好!很多朋友好这口!半懂不懂的爱好这,淘宝京东上吃亏的爱吐槽,购买生气的爱好比较!


风度plus温度


那是因为很多人对阿里和京东的模式不是很清楚,他俩不能简单的用销售额和GMV进行比较。比较之前,还是先弄清楚他俩的具体区别。

一、阿里巴巴

阿里做的就是网上商业地产生意。出租铺面,搞点统一结算,统一物业管理。其实就是把王健林的运营模式虚拟化而已。他如果不能与物流配送+消费信贷结合,发展的潜力有限。

严格讲淘宝不是零售商,只是一个柜台出租商,虚拟物业运营商,主要业务是信息流(淘宝)+资金流(支付宝)。

从阿里的物流来看,查一下马云关于发展物流业的设想,马云要建的是中国的UPS,TNT,DHL等等。网络交易平台,只是其一个营销工具,或者所铺面而已。他的规划是网络银行+物流系统+网络交易结算+网络销售平台。物流体系是其整个系统落地的关键节点。 马云的物流系统=公路干线运输+空运干线运输+毛细网络快运+堆栈+分拨中心+调度中心+中央控制系统。

协同是物流业管理的精髓或要点,目前物流业平均空载率40%多,只要协同上一个台阶,就能产生千亿级的利润。不过,物流业是赢家通吃,大鱼吃小鱼行业。不存在同业态合作可能,一点空间都没有,国外也是如此。只能等待自己的巨无霸慢慢成熟,慢慢实现大鱼吃小鱼,逐步成为市场领导者。 顺丰很有希望。

阿里肯定要搞供应链管理。阿里最早是想跟顺丰的王卫合作,不过最后闹僵了。找过一些物流业的能人,不过都呆不住。

京东建直营仓储,淘宝做菜鸟出租,都是从物流供应链上发力。目前落地配竞争激烈,干线小散乱,效率很低。但这两者也发展成为不了区域垄断仓储、干线和市配。因为中国是诸侯经济,无法全国垄断,海航曾经梦想过做全国性的物流,结果惨败而回。各地方政府优先支持自己亲儿子,打击外来户。

阿里在到处找合作伙伴,不过成功机会不多,因为阿里不太懂物流业的游戏规则:第一规则:打下地盘好吃饭,地盘为王;第二规则:强龙不压地头蛇,逢山烧香,遇水拜礼;第三规则:物流业不是做出来的,是捏出来的。这是一个方言,捏大概是指搭积木。因为物流业是天然的分布式运营体系,无法用一切集中管理体系来控制运营,所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就是分布式管理,与计算机中的分布式计算异曲同工。不能用金字塔递阶控制结构。 某种程度是一种网络优化控制。但是又必须有中央控制系统。一般说来,物流控制体系=干线运输调度系统(优化算法)+分布式仓储或堆栈(先进先出模式)(网络优化算法)+分拨中心(区域集中优化算法,一般是排队论模型)+中央控制中心(工作流平衡算法)

物流业的核心价值在集货网络和配送网络,在中国建立集货网络和配送网络都不能靠拿钱建分支机构,然后按部就班从头搞起,因为市场会排斥新来者,尤其是巨无霸的新来者。从头开始,成本会非常高,最后得不偿失。而且物流业的资源基本属于鸡窝矿,是一个广种薄收行业,巨无霸的运营模式并无优势,外国巨无霸在中国布局除非收购国内,例如收购华宇物流,否则都不成功。 中国历史上的漕帮就是一种物流企业,而且是分布式的。这是中国传统。天然的分布式运营模式,用中央集成运营模式搞,必然失败。这就是海航搞物流业,交了几百亿代价的体会。

物流这个行业有个特点是绝大多数从业者,属于仨代表外,政府不管不顾的人。明清主流的各种民间宗教,多是围绕着京杭大运河这条漕运通道传播的,有些教主就是漕丁出身,这些民间宗教是这个行业的第二组织部,教中大佬把持各个码头,船到了必须要上岸烧香。 这种拜码头的行规,属于普世价值了,现在也存在,而且这些码头,还分散,跨区域的话,还不好找到一个总码头帮你都搞定,需要一个个的亲自去搞定。

二、京东

京东因为有独立物流,是一个真正的零售商。京东比传统零售商成本低的地方是集中采购和集中交易,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但是京东物流成比本传统零售商只高不低。至于店面租金成本,基本要被退换货成本和库存成本(包括库耗)吃掉。 所以京东必须迅速发展规模,就算是暂时大幅亏损也得上规模,规模大后才可以控制采购成本(甚至控制制造业供应链),才可以大幅提升利润空间。零售业是一个规模为王,赢家通吃的行业。

京东不太可能成为类似ALDI那样拥有大量自有廉价品牌的一个零售商。因为国内有大超市集团搞过自营品牌,结果失败,原因是诸侯经济。例如某省不许邻省香烟白酒进入,某省不许外省啤酒进入,这都是省政府发文件的,查到就没收罚款。 大超市集团去开分店,一般要求至少30%地采。个别地方更多。

京东不需要地采,因为不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或卖场,地方政府就没法要挟。 不过京东退换货成本太高,其实不比实体店成本低。现在把一部分退换货产品搞翻新机卖,极大打击自己信誉,得不偿失。

因为京东为降低采购成本,采取的采购模式是包买模式,也即是经销商模式而不是代销模式(代销模式成本极高),所以供应商一般不承担大规模退换货义务。要供应商提供维修配件及售后服务体系,其成本京东可能承担不起,或者价格将更无法与淘宝竞争。而且,京东不是一种或几种产品的采购,据说京东有20多万种产品,这个成本惊人。退换货应该会部分进入其他销售渠道,不过这是人家秘密。京东这个市场定位和运营模式是否成功还有待观察,因为京东还在亏损。


天地逆旅


查看自己个人信息 头条菜单 你会发现一个叫京东特供的入口 你懂的 一下就明白了。因为京东给了大量的钱(据说是参股了),因为新闻说了京东跟今日头条战略合作。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你们都懂的,所以碰瓷随便碰,怼随便怼,反正混淆视听带节奏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