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4G不好,但除了上網,你知道我們爲什麼需要5G嗎?

好多人或許會有著這麼一個想法,不論是移動支付、社交聊天等小流量,還是看視頻、玩遊戲等大流量,4G的表現都出乎預期了,簡而言之,現在的4G網絡已經能滿足人們日常上網需求了,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企業爭先恐後地爭奪5G網絡的研發、商用呢?我們就不能慢慢來嘛,難道是4G網絡是金玉其表?答案當然是否。

不是4G不好,但除了上網,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5G嗎?

大數據時代

據中國移動的調查顯示,在移動網絡的歷史上,手機流量的需求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按照中國移動的初步統計,在2G時代,每人僅需要30M的流量,就能滿足用戶上QQ,閱讀所需的流量;在3G時代,每人月均300M流量,大約是以往的十倍,因為這時候有了更多的應用;而在現在的4G,所需的流量可不是簡單的十倍能描述了。從4G開始,互聯網模式開始井噴,由此也帶動了流量需求的擴大,據專家粗略統計,用戶個人月均20GB流量,其中個人月均移動數據流量在3GB左右。

從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儘管4G滿足了日常的上網需求,但是還有17GB的缺口是由WiFi和其他方式填補的,如果放開這個缺口,4G網絡必然崩潰,這就迫切需要一個更高質的網絡出現了——5G。

不是4G不好,但除了上網,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5G嗎?

人工智能大腦的“神經衰弱”

在深度學習的前提下,人工智能(AI)的發展越來越類似於人類的“大腦”,而大腦也有好也有壞的時候,但神經衰弱的大腦表現會更遲鈍。移動通信系統就好比神經網絡系統,4G的時延在10ms左右,這個反應在AI大腦中屬於遲鈍的。拿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慢速開車時,遇到障礙時,你可以慢慢地剎車,但是車速極快時,慢一秒都是生死的問題,而這開車就好似人工智能的發展。

“深度學習”讓人工智能更智能,但同時需要更可靠的網絡來支撐——5G。

不是4G不好,但除了上網,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5G嗎?

網民多樣化,不只是人要上網

物聯網的概念早早就被提出,而且隨著近年來,智慧城市、智能生活等項目的提出,萬物互聯的進度被生生地拉快。以前的網絡是為讓人與人之間能夠保證有聯繫的通道,但4G網絡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不僅要將人與人連接,還要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間連接起來,這就意味著4G網絡需要更多的接口供“物”使用,但其流量又不需要太大,只會浪費這個資源,平白地讓網絡多出不必要的負擔。

高密度的網民讓4G網不堪重負,萬物互聯的進度需要有一個這樣的網絡——5G。

不是4G不好,但除了上網,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5G嗎?

總的來說,對於用戶體驗而言,4G網絡已經做好了它該盡的義務,只是發展太快,4G來得快去得快是沒辦法的事。而上述的三個方面也被作為5G的三個重要指標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高密度。

5G將至,對於4G,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