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朱常洵的封地爲什麼不在福州?

福王朱常洵的封地為什麼不在福州?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將23個兒子封為親王,除了九大塞王,其餘兒子都是分封在各大府府治所在地,比如兒子秦王封在西安、三子晉王封在太原、四子燕王朱棣封在北平、五子齊王封在山東,等等。大體是按照親王的爵位名稱,固定封地,到後來,親王越來越多,漸漸就不按照規矩辦了。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定下規矩,南直隸安徽、江蘇、浙江等,乃國家賦稅重地,朝廷不封藩。許多皇子曾要求封在這些地方,朝廷都沒有同意,包括從北方遷回的寧王、朱棣的二子朱高煦,曾要求封到杭州等地,但朱棣不同意,後來,寧王遷到南昌,朱高煦封山東。

此外,河北是京畿重地,也不封藩。

明朝後世的王爺,首先喜歡選擇在河南、湖廣等地就藩,因為這些地方人民眾多、土地肥沃、文化發達,用現在的話來說,這些地方屬於建成區,各項配套完善,到北京也相對比較近。

明仁宗的第六個兒子--荊憲王朱瞻堈1429年就藩江西建昌府(府治今江西南城縣),朱瞻堈覺得不滿意,多次要求往北遷,正統三年(1438),朱瞻堈上書朝廷說:“屋宅陰森,欲徙河南”。說了好多次,朝廷都不同意。直到1445年,朱瞻堈利用進京面聖的機會提出要求,侄子英宗朱祁鎮難為情,才同意他徙封到湖北蘄州。

福王朱常洵的封地為什麼不在福州?

有明一代,共實際封了65位親王,朝廷在河南安置了9位親王;在湖北更多,初步統計12位,在明代湖北湖南沒有分開治理,叫湖廣佈政司,如果加上封在湖南的親王,那就更多。除了河南和湖廣,山西、陝西(含甘肅、寧夏)、山東也是重要的封藩之地,在南方的江西,也有三位藩王:寧王、淮王、益王。

到明朝末年,河南、湖廣的藩王已經飽和,土地兼併嚴重,人民不堪負重。福王朱常洵是萬曆皇帝和寵妃鄭貴妃的愛之,圍繞福王就藩的問題,朝廷爭吵了十數年,最後,福王於萬曆四十二年就藩洛陽。洛陽本來已有朱元璋第二十五子伊王就藩,伊王后來被嘉靖帝廢除,但伊王的旁系還在洛陽生活,達數千人。

這時,名郡大府已被前輩佔領了,西安、開封、武漢、成都、南昌、長沙等等,都已建藩,此時洛陽正好沒有藩王(伊王被廢),在當時來看,就藩洛陽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福王朱常洵的封地為什麼不在福州?

在明末清初,農民軍風起雲湧和清軍南下的時候,北方藩王大多不能倖免於難,長江以北的藩王多數被屠殺。而在南方的藩王,因為農民軍少於波及,清軍很晚才來,所以逃命的時間比較充足,比如封在湖南邵陽的岷王朱楩的後人,明末清初多數得以保全,朱總理就是其十七世孫;江西的益王朱祐檳的後人,在清末還會同明朝江西巡撫抗清,兵敗後逃往廣州,其後人現在散佈在江西、福建、廣東各地,尤其是在南城,至今還有不少後裔。

岷王封地邵陽,是明朝藩王實際上封在最南邊的。明初,在雲南也多次試圖建藩,但都不成功;在廣東也封過藩,即明仁宗的第七子淮王 朱瞻墺,一開始封在廣東韶關,朱瞻墺很不高興,但也沒辦法,後來實在在韶關住不習慣,遷到江西饒州(府治鄱陽縣)。

福王朱常洵的封地為什麼不在福州?

福王這個藩號多喜氣,如果就藩福州,名正言順,福王在福州,福州有福王。可是,萬曆皇帝和鄭貴妃沒有這麼聰明,而是將兒子安置在九朝古都洛陽,看不上地處東南一隅的福州。河南在明末是重災區,富甲一方的洛陽福王在明末則是火藥桶,是農民軍重點奪取的目標。可是萬曆皇帝和鄭貴妃沒有這樣的敏感性。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洛陽,殺死福王一家,逃出來的福王世子朱由崧後來在南京稱帝,是為弘光皇帝,後被南下的清軍俘虜,押到北京處死。

倘若福王就藩的是遠在東南的福州,在明末亂世中,或許可以從容應對危局。

我媽從小告訴我,人多的地方儘量不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