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老船长魏登宝 旧船票记录南通港变迁

要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南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一定非道路交通莫属。从长江天堑阻隔的“难通”,到如今四通八达,南通港作为曾经南通最重要的门户,见证证着时代的变迁。原南通港的老船长魏登宝,收藏了很多南通港的旧船票,小船票记录了大时代的变迁。

78岁的魏登宝,退休前是南通港务局船舶服务公司驳船的一名船长,南通港效益好,是当时让人羡慕的好工作。魏老的岳父家在上海,他时常往返上海和南通之间,四等舱船票两块三,最短五六个小时,最长要七八个小时。

80年代,从南通到省会南京,票价五块八,在船上睡一觉就可以到南京,三十多岁以上的南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是南通港客运的鼎盛时期,1987年旅客吞吐量达到创纪录的677万人,成为长江沿线除武汉港以外的第二大港,被誉为“扬子第一窗口”。从前的日子慢,车、马、邮件都慢,慢也有慢的滋味。

90年代末,高速路网迅速发展,冲击了“以舟代步”的长江客运市场,南通港客流量急剧下降,2003年4月,长江仅剩的“申渝班”全面停航,南通港正式退出长江客运,淡出了历史舞台。

时代的脚步一刻不停歇,2004年,南通火车站客运通车。2008年苏通大桥通车。2011年,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南通彻底打开长江天堑大门,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南通人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一张一张旧船票,已经登不上新时代的客船,成为珍贵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