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元朝后,朱元璋是怎样恢复“汉服”的?

小希6737


这是个好问题,明朝刚建立的时候,宋朝已经亡国九十多年了,加上之前金朝曾经统治过北方也有一百多年,加起来差不多二百年,北方汉人,大部分的服饰已经“胡化”,当年金朝占领中原后,跟后来的清朝人一样,曾下令剃发,最初执行得非常严格,必须穿女真式的衣服,剃女真式的发型(大概跟满人一样),否则是死罪。


宋代绘画中的胡人形象,其发式就是典型的女真、蒙古式的“髡发”。


到南宋中期,著名诗人范成大出使开封时,看到当年的北宋首都的汉人,已经完全“胡化”,男人全部把中间的头发都剪了,只留两边,垂着小辫子,完全跟女真人一样,衣服也全都是胡服,胡服的标志就是“左衽”,而且当时庙里面塑像,连古人也都是塑的左衽的“胡服”。

南宋的文学家周必大出使金国,见到汉光武帝刘秀的庙,庙里的刘秀穿的居然是左衽的胡服,岳飞的孙子岳珂后来跟南宋军队北伐,在金国境内也看到孔子居然也是穿的胡服。



汉服与胡服的对比


南宋亡国以后,元朝在江南统治建立起来后,江南的汉人也纷纷开始效仿蒙古人的衣服,蒙古人和女真不一样,蒙古人不要求汉人必须穿蒙古式的衣服,剃蒙古的发式,蒙古人的态度一向是各因其俗,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但因为蒙古人是统治集团,所以辫发椎髻的蒙古发式成为潮流,江南人都跟着学以求能够得到蒙古上司的赏识,大家主动去穿蒙古式的短衣,学说蒙古话(为士者辫发短衣,效其语言容饰)。

所以明朝建立之初,唐宋时代的汉服,早已烟消云散了。当时汉人,“辫发椎髻、深檐胡帽”,衣服都是窄袖子的短衣,宽袍博带的汉服根本没人穿了。洪武元年二月,刚当上皇帝不到四十天的朱元璋发布“衣冠复古诏”,要求天下臣民,衣冠服饰一律恢复唐代的式样。特别是发式,绝不允许再用女真和蒙古式的辫发椎髻了。

明初法律严格规定,如果小孩梳蒙古式的“搭头”(就是剃光头发,只留前额一小撮头),要被阉割,全家还要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充军。

明初严格的衣冠复古运动,最初使得女真、蒙古式的胡服退出了汉人的日常生活。但是明太祖的衣冠复古的“古”,是以“唐”为古的,所恢复的汉服,也不是真正的“汉”服,而是唐代的服饰,唐代的汉服其实是融和了鲜卑式的胡服的新汉服,比如唐代衣服中的“圆领袍”,就是鲜卑人的衣服风格,被唐朝人继承了的。


圆领袍的汉服

只爱潘多拉


朱元璋从来没有说过他要恢复什么“汉服”。

确实,蒙古人统治中原地区的时间长达百年,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汉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元明鼎革后,朱元璋认为“昔者元处华夏,实非华夏之仪,所以九十三年之治,华风沦没,彝道倾颓”,决定开展一场重塑礼制的运动。

朱元璋将礼仪视作一种政治手段以及道德价值准则,希望通过礼仪的改革,重塑混乱已久的社会秩序。事实上,早在明朝开国前,朱元璋就提到:

礼法,国之纪纲。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

元朝统治导致“中国之礼变易几尽”,朱元璋是站在华夷之辨的角度,提出礼仪改革的政策,并非站在汉族主义的立场,要恢复什么“汉服”。明朝并没有“汉服”这种概念。

当然,关于衣服的改革,其实是礼仪改革的重点之一。

例如,明初“士庶咸辫发垂髻,深襜胡俗。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朱元璋对此深为厌恶,洪武元年(1368)便“诏复衣冠如唐制”,并规定命妇“不许仍用胡俗、服两截短衣”。洪武五年(1372)五月,又因“民间妇女收拾衣服尚循旧习”,要议定服制颁行。

总而言之,这些改革都是旨在清除生活中的蒙古元素。


HuiNanHistory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已做了非常好的回答。历史问题不联系点现实也就失去了意义。下面就来一点所问非所答,朱元璋推翻了元朝,是一场农民起义,更是一场民族战争,并颁布了衣冠复古诏书,恢复唐装,规定了对违令者的惩处办法,关键点就是去蒙古化,实行汉化,明朝实为一个汉国。今时旧事重提,主要目的就是倡导汉族人学习明朝恢复汉服,掀起汉服运动!假设运动成功了,整个中国人的穿着打扮,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一片的长袍广袖呼呼啦啦的样子,人与人之间见面时免不了端袖抱拳、作揖问好……成了真正的礼仪之邦,说话时也难免不带出之乎者也矣焉哉的古代词语,会给人一种国是古代的国,人是上古人的感觉。在这样的国度里,一看服装就知道了谁是大多数,谁是极少数,谁是汉族人,谁是少数民族……,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也会不甘示弱,也会竞相效尤,纷纷都穿起了自己的民族服装,汉区?自治区?一看服装打扮就会径渭分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色彩将展现空前!服装鞋帽,各人所好,时代不同了,穿服装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彰显人的形体美,回归服装本身,好的衣服自然都会穿,还管他什么民族吗?根本就不用号召,穿西服谁动员你了?不搞运动为好!这样会带来民族间的心理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