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在军旅生涯中,最令我难忘的当属新兵班长,他教我叠被子,帮我解决困难,成为我军旅岁月的引路人。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我的班长叫罗建武,老家是陕西省西安市阎家滩的,后来我考上了军校,班长复员回家,慢慢地我与班长失去了联系,但每每翻开相册,新兵训练的场景却历历在目,让我一下子回到35年前的新兵记忆中。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1983年冬天,我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入伍,踏上开往新疆乌鲁木齐的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行驶,于傍晚时分到达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我们排队走出火车站,看到部队的大客车和接站的老兵。到了营区门口,老兵们敲锣打鼓地迎接我们,第一个帮我拿背包的人就是班长罗建武。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班长身材高挑,眼睛大而锐利,一身军装显得十分帅气,他戴的棉军帽帽檐微往上翘,他一口陕西味的普通话,说起话来干脆利索,这是我对班长的第一印象。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夜幕降临了,班长把我们领到宿舍内,地上铺着厚厚的玉米杆,这就是今晚要睡的地铺。放下背包,班长把我们带到食堂,炊事班专门为我们做了面条,饭后还专场看了一场电影。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清晨,一阵嘹亮的军号声,伴着班长的哨声,新兵们起床了。穿上棉衣走出房门,洁白的厚厚的雪覆盖了整个营区,寒冷的天气彻底赶走了新兵们的睡意。出操、扫雪、开饭、训练,开始军营生活的第一天。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新兵训练,是由老百姓转变为合格军人的必经过程。在班长的带领下,逐渐熟悉了各种军号的旋律,懂得了啥叫部队一日生活制度,也知道了部队担负的工作任务。零下37度的乌拉泊,呼啸的风沙伴着雪,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巡逻站哨,体验军人的价值,新战友在班长的指导下,度过了适应关、体能训练关,由地方青年转变为一名合格军人,戴上了红领章,走上了军旅人生路。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我记得当时我们从水井房旁边的平房地铺,搬到营区蓝球场对面的一排平房住上了砖砌的炕。生起了火炉子,温暖的火墙让我们睡得更香。在训练场上,一个个新兵身穿棉衣裤,足蹬大头皮鞋,头戴皮帽子,训练齐步走、跑步走、正步走,这三大步伐成了每天训练的家常便饭。不管是太阳高照,还是寒风凛冽,训练是雷打不动的。班长为了保障宿舍的温度,在课间休息时,还回到宿舍往炉子里加煤。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在新兵训练过程中,最难忘的当然要数过节了。在新年到来时,在班长的指导下每个新兵学会了包饺子。元旦一大早,班长让我拿着洗脸盆到炊事班领面粉和饺子馅,回到班里和面团包饺子,由于新兵们在家没干过这活,还出了不少洋相。有的新兵和面水加多了,双手沾满了粘糊糊的面;还有的弄得脸上身上都是面粉。班长看后直笑,他把办公桌擦干净当面板,拿刷牙的缸子当擀面杖,虽然面皮有大有小、有薄有厚,但是都让我们包起来了。把水桶放在烧得滚烫的火炉上,就这样煮起了饺子,虽然没有家里的饺子好吃,但大家都有一种成就起,这毕竟是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呀。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在新兵连里最让人难忘的要属紧急集合了,这是新兵训练的一个课目。周六晚上,熄灯号后,累了一天的我们早已进了梦乡。我迷迷糊糊在炕上来个侧翻身,突然发现班长坐在床上,上半身靠在墙上,手里拿着香烟,烟火一闪一闪地,他不声不响地抽着烟。突然一声清脆的哨声吹响,打破了宁静。通铺上互相拥挤,找衣服拽被子,打背包、携枪支,集合跑步,返回解散。进班里打开灯检查,新兵们窘态百出:有的裤子穿反,有的背包开了,还有的穿了一只袜子。经过几次训练后,我们新兵达到了全部合格的要求。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是啊,这就是新兵连,曾有一位战友这样写道:一碗残缺的饺子,体现出班长对战土无限的热情和关爱;一次添加炉子,是班长用火热的情温暖战土的心;一次教叠被子,是班长为战士成长铺垫的基石;一双崭新的鞋子,换来的是班长对战士兄长般的友谊;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行动,却诠释了班长对战士的关心,反映出军营战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那年那月」王明军:难忘新兵连情牵老班长

最后,我想把《我的老班长》这首歌,送给我的新兵班长和新兵战友们,祝你们家庭幸福、一生平安。我在乌鲁木齐为你们送达祝福,愿这篇文章通过走军营去拥军微信公众号传播我的军旅情感,愿你们在留言时写上联系方式,我们同叙战友情,也希望我的新兵班长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