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会喜欢戏曲?

天上师


豫剧,节奏明快、欢畅,多以梆子按拍,因此豫剧俗称“河南梆子”。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称“河南讴”。旧时,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戏曲舞台,因而当地又称之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穆桂英挂帅》

陈素真

豫剧四流派中,现在流传下来的主要是豫东调和豫西调,两者风格迥然不同,豫东调在开封、商丘,用假嗓发音,音域为上五音,因而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较多用于表现喜剧氛围;豫西调在洛阳,用真嗓发音,音域为下五音,因而男声悲壮苍凉,女声迂回婉转,优于表现悲剧氛围。豫东调和豫西调在近年出现趋同的走向,逐渐合流。需要指出的是,豫剧和越剧等剧种一样,早期没有女演员,豫剧出现女演员是从1927年开始的。

豫剧的传统剧目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等。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李双双》、《倒霉大叔的婚事》、《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和《苹果红了》。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都拍摄成了戏曲电影。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演员多以真声演唱,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又通俗易懂,是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都有豫剧演出,全国各地还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豫剧六大名旦”,即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和桑振君。

陈素真是陈派创始人,她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有“河南梅兰芳”、“豫剧大王”之誉。她以干练简洁、端庄大方的表演风格、质朴娟秀的声腔著称,并发展了豫剧的武戏,同时在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对豫剧进行了革新,丰富了豫剧的表演手段。陈素真从艺66年,积一身绝技,文武生旦不挡,唱念做打俱佳。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开创了豫剧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形成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陈派艺术,成为豫剧祥符调卓有影响的代表。陈素真还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戏剧教育家,曾培养出吴碧波、关灵凤、牛淑贤、胡小凤等一大批艺术人才。

常香玉《花木兰》

“豫剧六大名旦”中常派创始人常香玉最广为人知,她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在艺术上常香玉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崔派创始人崔兰田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其唱腔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崔兰田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

常香玉《花木兰》

马金凤

桑振君

马派创始人马金凤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合,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她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完美地演绎了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形象。马金凤被当代誉为“洛阳牡丹”,享誉海内外,人们一致公认她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戏曲年画《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阎派创始人阎立品是祥符调名旦阎彩云的女儿,1954年拜梅兰芳先生为师,融合京剧与豫剧的旦行特色,阎派艺术更为成熟。她对闺门旦的含蓄娟秀有极深的领悟,其艺术特点在豫剧旦行诸流派中独树一帜,清雅之风怡人心神,从她在其代表剧目《游龟山》、《秦雪梅》、《碧玉簪》等剧的精彩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阎立品的艺术特色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豫剧及地方戏中都甚为少见的“精细”。她身段婉约,唱腔甜润,在声腔、表演、情感变化等方面,阎立品都很注重把梅派艺术的神韵同豫剧艺术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得她的表演艺术不仅具有豫剧艺术本身的特点,而且使豫剧闺门旦行当的表演具有了以“精细”为基础的新发展。

桑派代表人物桑振君极具艺术天赋,她年少成名,20世纪50年代前期,20岁出头的她已和豫剧大师级的名角陈素真、常香玉并称豫剧舞台的旦角“三鼎甲”,形成了“东陈西常中南桑”的鼎足之势。桑振君唱腔深沉委婉、雍容富丽,善于博采众长,又不拾人牙慧。豫剧小生以赵义庭、王素君为代表,须生唐喜成、刘忠河和刘新民,黑脸李斯忠,丑角牛得草也都是特色鲜明的著名艺术家。

建国后,豫剧领域内还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苏菊艳等一批优秀人才。现在活跃在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等表演艺术家都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是当今豫剧的代言人。2006年5月20日,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奖。


广州工商学院青春梦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戏曲是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各个地方剧种,其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喜欢戏曲又有喜欢唱词的文学欣赏者、喜欢身段的视觉欣赏者和喜欢各种多样板式唱腔的听觉欣赏者,各有不同。

我是年轻人,喜欢京剧、评剧、家乡的上党戏,主要是喜欢唱词,也因为生活节奏太快,而追求慢节奏的生活。

我不赞成季老的看法,年轻人不去现场看戏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直播的影响,没必要到现场了,再者,工作忙,没时间。

我的建议是:戏曲创新派。如京剧梅、程、荀、尚各大派系是经典,当年的经典不被今人奉作经典了,是时候创作新派了!


山里草娃


这个问题提得很可笑,因为青年人喜欢京剧的人微不足道,应该说所占比重连万分之一都到不了,小编就没有必要提这个问题。目前享剧衰落,剧场观众每况愈下,各京剧院团每月都演不了几场戏,其原因是没有观众。观众中大多数是老年人,而且是死一个少一个,年青人补不上来。不仅是京剧,所有戏曲年青人都不喜欢看。我是70多岁老年人,爱看京剧。,但我以为还是音乐、电影、电视剧比戏曲好看,爱看京剧是年青时历史环境造成的,我要是晚生30年,我也不爱看京剧。京剧衰亡,不可抗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