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廈門之行,已經過去9年了。

9年前的我,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少年,有點tristesse有點seule的少女;

9年後的我,看到的世界變了,心境也變了。

9年前的廈門,有著鹹鹹的海風,淡淡的陽光,是一個最純淨最美好的存在;

9年後的廈門,是舒婷想要逃離的商業之地,有點現實,更多無奈。

記憶之所以必須存在,是因為無論大海如何幽藍深微、變幻莫測,海底永遠著一隻母貝。當你靠近,它就會慢慢打開,散發出柔和的淡淡的光芒。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2007年,高中畢業。兩個逃離學海的女生,拖著行李箱,一腳深一腳淺地站到了廈門的海邊。這座海濱城市的氣息溫暖而溼潤:總有那麼多不期而遇的暴雨,和雨後突然而至的天晴。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廈門的一種特色美食——煲仔飯。第一次見到這種做飯的方式:石鍋上乘著滿滿的食材,被架在火上,呲呲溜溜地烤炙,有一種即興演出的感覺,伴隨著一陣陣誘人的香味。過不了多久,煲仔飯的邊緣已經被烤得香脆可口,成了我們最愛的鍋巴。而飯上面的肉菜,充分吸收了湯汁,滋味濃郁,回味悠長。以後我每次回憶起廈門,便彷彿可以看到那個場景,平凡生活的儀式感。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最難忘的,還是鼓浪嶼。它位於廈門市西南隅,地處海滄半島和廈門島之間,與廈門島隔海相望。海的西南方,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鼓浪嶼由此得名。她彷彿一個有曠世女子,因為夫君獨自遠行,而日夜守望著碧海藍天。她孤獨的身影投射在蒼茫的海面上,彷彿納西索斯那樣,永遠對著自己的倒影唏噓。那個清冷孤傲的她,像極了17歲年少叛逆的我。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上島的那天晚上,天下著濛濛細雨,我們入住的青旅旁邊,一座教堂高高聳立。燈光和雨水混合成莫蘭迪筆下的溫暖橘色,給這座教堂,披上靜謐和神聖的光彩:原來這就是著名的三一教堂。

三一教堂建成於1945年,當時廈門新街、竹樹、廈港三堂的信徒陸續到鼓浪嶼定居,遇上惡劣氣候,三堂的信徒便無法乘船到廈門。現有的兩所教堂規模太小,容納不了這麼多的信徒,於是三個堂會的信徒決定在鼓浪嶼建立教會。三一堂既寓意三個教會聯合興建之意,更蘊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

這座建築獨具一格,呈十字立體式的罕見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黃瓦屋頂上,矗立著八角鐘樓,頂尖的十字架高聳入雲。紅牆裝飾著流暢的三角形線條,室內巧用無柱鋼樑拱券的屋架,加上天花木板吊頂,顯得高大堂皇。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相對於深奧的宗教教義來說,或許這些偉大的宗教建築和莊重的宗教音樂,更能抵達人心。它們對民眾沒有預設任何門檻,所有願意接近、觀賞、聆聽它們的人,都會受到某種神諭般的啟示。當年輕的我在墨色的深空下,仰望著這座教堂的時候,內心有一種聲音,告訴我,一個高大而威嚴的“神”,正在無盡的穹窿之上,俯瞰著人世,也關照著我們。

第二天清晨被優美悅耳的鋼琴聲喚醒。循聲而去,是一戶裝修雅緻的人家。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湧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這裡有一座鋼琴博物館,裡面的樣子,我已記不太清了。但是想來島上的居民,願意為鋼琴設一座館,內心是有多麼的熱愛。就像比利時的居民,為他們引以為傲的巧克力設了一座博物館。館裡,光滑而柔蜜的液體巧克力每日順著機器流動,竟也有著一種音樂的內在和諧。除了鋼琴,建築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在歷史上,清政府曾經將將鼓浪嶼設為公共租界,鼓浪嶼最多時同時容納了13個國家的領事館。所以這裡有很多外來建築,可以感受到濃郁的異國風情。鼓浪嶼的大部分房屋、街道都依山而建,忽高忽低,曲折蜿蜒。深巷花影,牆頭藤蔓,目光定格的瞬間,就是一副絕佳的風景畫。這裡雖有街區鬧市,卻無車馬喧囂,是一處沒有車馬通行的地方。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這裡最有名的兩處建築,一處是著名作家舒婷的住所,一處是位於山頂的紅頂咖啡館。舒婷的家,是她先生的祖傳房產,曾經出現在鼓浪嶼的旅遊地圖上,但因遊客太多,遭到了舒婷本人和家人的屢次抗議,終於從地圖上刪去。舒婷說,“海邊的人,才能目睹月色在藍天與碧海的雙重作用下,幾將氣化的這一美妙過程,並沐浴其中,內心蔚藍而且溼潤。“她深知,她的夢想她的感知她的趣向甚至她的性情,她的靈魂和肉體,都和這個小島息息相關。(選自舒婷:我的廈門)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小生活在海邊的人,說話、寫文,自然帶著一股海的氣息。

另外一處,是AIR夫婦的咖啡館花時間咖啡.

原店址在鼓浪嶼島上的安海路36號,是一橦有年頭的歷史建築,叫番婆樓,這是一家在網上好評如潮的咖啡館,沒有大肆宣傳,就這樣成為了鼓浪嶼的標誌。

傳說中的Air夫婦,對進去看一看的遊人既"不熱絡"也"不與人寒暄", 至於吃喝,"有就有,無則無,隨意即可"。這裡或許正是因為它的隨意、自然、安靜和低調吸引了更多人特意前往。

他們的家則是島上一座他們稱為"Sing House"的老別墅。2005年,Air夫婦出版了他們合著的第一本書《水月風花·鼓浪嶼》,用精緻的文字和同樣精緻的攝影記錄他們喜歡的那個小小島嶼。

我的旅行日記之說不盡的鼓浪嶼:相見恨晚,相戀恨早

寫在最後

有些地方,終究是屬於記憶的。儘管鼓浪嶼,是我一直魂牽夢繞的地方,我終究不會再去。就讓她,靜靜地躺在我心裡的某個地方吧!

部分圖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