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近日,新一期的城市排名发布,让一些东北人黯然神伤的是,齐齐哈尔市赫然在列于四线城市的名单中,去年还是三线城市,今年直接变成四线了,齐市的衰落不禁让许多东北人感叹。在东北的乡镇不断衰落的情况下,齐齐哈尔这样的东北大城市也难逃衰落的结果。

“东北大城市铁岭”是一句笑话,但齐齐哈尔曾经的确是一座大城市。齐齐哈尔有怎样的意义呢,这是非东北人所不能理解的。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齐齐哈尔夜景

早在三百年前,当哈尔滨还是一片晾晒鱼干的渔场、长春则是一个叫八里堡的村庄、吉林市还只是一座军事堡垒的时候,齐齐哈尔就是东北的北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是水陆交通枢纽。据史料记载,在康熙年间,俄罗斯和蒙古的商人就在这里交易货物。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黑龙江将军府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齐齐哈尔一直是黑龙江省的省会。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清末民初的黑龙江督军署

这时的齐齐哈尔,说是当时的准一线城市也不算夸张。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黑龙江省会才让位给经济和地理位置更好的哈尔滨。虽然不再作为省会,但齐齐哈尔依然是和青岛一个级别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作为重量级的重工业基地,是仅次于沈(阳)、哈(尔滨)、大(连)、长(春)的东北第五大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齐齐哈尔是相当辉煌的。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曾经的较大城市,许多已经衰落

此时的齐齐哈尔是作为二线城市存在的。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

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齐齐哈尔就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了。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齐齐哈尔市区

首先是地理位置决定了制造业不断远离东北。

齐齐哈尔曾经的辉煌是建立在作为一座重量级的重工业城市基础上的,而且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策的推动,但如今的制造业则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才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地处偏僻的齐齐哈尔在地理位置上就处于劣势,制造业的优势逐渐缩水。

其次是传统重工业的竞争力不断下滑。

现如今的工业制造是高精尖的竞争,美国封杀中兴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在高精尖科技方面的不足。而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齐齐哈尔,其生产的产品不仅不能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即便在国内竞争中来说也是出于劣势地位,这样的重工业焉有不衰落之理。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齐齐哈尔大学

再次是东北人僵化的思维。

讲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年轻的国企员工,曾经干劲十足,也很有才能,但是他慢慢发现,虽然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很强,但每次新产品研发出来后,上级领导左一层审批、右一层审批,再开若干会议讨论,等过了大半年产品终于推向市场的时候,市场早就被小快灵的南方企业给占领了。

第四则是人才的流失。

上面例子里那个年轻的国企员工最终离职去了南方,他在国企月薪不到2000,到了南方月薪起步过万。同厂的一位国企老工人,每月只能领不到一千块钱,他没离职是因为在等退休,一旦退休后去珠三角的企业工作,每个月至少6000。人才的流失加重了齐齐哈尔重工业竞争力的下降。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齐齐哈尔成为人口负增长的典型

当这几点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齐齐哈尔就变成了众多三线城市的一员。

如今的齐齐哈尔看似还是有几点优势的,一是作为连接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的交通枢纽,但在东北整体城市收缩、人口外流的情况下,这个枢纽很难起到太大的提振经济的作用。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齐齐哈尔火车站

二是自然环境和旅游,齐齐哈尔的旅游招牌是丹顶鹤之乡,但与临近的有东方莫斯科美誉的冰城哈尔滨相比,齐齐哈尔的旅游号召力有限。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扎龙自然保护区

所以一来二去,齐齐哈尔最后的底裤就是农业了,作为黑龙江西部地区面积最大的市,齐齐哈尔辖区面积很大,发展农业还是可以的。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齐齐哈尔将越来越像农业城市靠近

但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显然缺乏发展潜力,所以齐齐哈尔在人口流失的统计数据中经常折桂,并最终沦为四线城市。

齐齐哈尔是怎样变成四线城市的

2007~2016年间,84座城市出现“收缩”的城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吴康副教授统计绘制

放眼未来,农业会在齐齐哈尔的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对于整个东北来说,当老工业基地成为一种历史,东北会逐渐成为农业区,这是个人所很难改变的,是大趋势使然,所以还是前几篇文章说的那句话,东北人要走出去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