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悲壮的杨家铺战斗

1944年10月上旬,刚刚成立的中共冀热辽区委、行署、军区在丰润县皈依寨村召开边区、地委、县委三级干部扩大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分局关于开展减租减息、准备大反攻的指示精神。当时的冀热辽区管辖第十四至十八等5个地委、19个县,是一个省级的建置。参加会议的边区领导有中共冀热辽边区区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区委秘书长李杉(马吟南),区委组织部部长周文彬,区委敌工部部长李中权、区委社会部部长钟子云、区委城工部部长兼第十七地委书记丁振军、行署副主任朱其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吕光等。加上其他各级参会的领导、工作人员、负责安全保卫的部队,起码也有一千余人。

如此大规模的人员集结在一起,吃饭住宿、人喧马叫,目标过大,很快引起了周边敌人的注意。

驻扎在唐山的日军独立混成步兵第八旅团长竹内安守少将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就写道:

这年10月上旬,我们得到情报显示,人数很多的敌军大部队正在丰润东北方其重要的根据地一带蠢动。我们则千方百计不去惊扰敌人,就这样容忍敌军在那里会合;而与此同时,我方则秘密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的准备。这次的讨伐队由各大队的大队长所率领的四、五百人规模构成,而且为了加强讨伐队的机动能力,特别将步兵炮这样的重武器留在家里,换上尽量多的轻重机枪随队携带;同时特别强调各队携带无线电收发报机。这样的讨伐队共组成五支,各讨伐队于十月十二、三日由各自的驻防所在地出发,向情报显示的敌军在丰润东北方向所盘踞的根据地出发。这次我命令大家不要像从前那样直线前进,而是尽量隐瞒运动意图,使敌人以及当地老百姓构成的情报收集网搞不清头绪。更厉害的是,还命令各讨伐队有时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运动:今天向东、明天向西……使之在地图上显示的行军路线乃是曲曲折折不规则的锯齿状来。此外还命令各队在行军中尽量绕开村庄,到了最后一天、特别是利用天黑以后的时段,一齐向最终的目的地急进,构成一个大包围圈;各队之间相互保持数华里的间隔、向着预先定好的敌军根据地——杨家店(注:杨家铺)附近(丰润县城东北方向约六里地)急行军压缩包围圈,以期捕捉到敌军的大队人马。各讨伐队的行军概要如附图所示,各讨伐队在行军途中、特别是最后一天以后、被授意如果与敌军偶然遭遇,马上用重机枪一齐射击、用密集的枪声来迅速知会联络临近的友军;其他各队听到这样的枪声,也务必不能放走机会,就算有其他预定的任务也要立即放弃,向重机枪声所响起的方向快速突进,以实现将敌军团团包围的作战目标。以上的各要点,就是本次作战的特色所在了。旅团司令部于十月十二日从唐山出发,将战地司令部设在了丰润。各讨伐队也于十二、三日日前后,分别按计划开始行动,途中无话,终于到了最后一天十月十六日的夜间。旅团长为指挥预定于十七日凌晨进行的压缩包围圈行动,亲自率领丰润战地司令部所剩下的300余兵力,于当日夜间秘密离开丰润县城,向丰润东北方的杨家店(注:杨家铺)运动。当时虽然只是十月中旬,外面已经和内地十一月前后一样寒气逼人了,好在那个夜晚天气尚且晴朗。

惨烈悲壮的杨家铺战斗

日军独立混成步兵第八旅团长竹内安守少将


16日晚,中共冀热辽区委在皈依寨会议即将结束时,李运昌等边区领导就突然接到日军在丰、滦、迁各县大量增兵的情报。军区司令部立即通知,会议结束后,机关人员要迅速撤离到远离皈依寨地区百里以外。会后,李运昌和李中权分别带部队撤到了滦河北与滦河东。而组织部长周文彬当晚则率一部分干部及警卫部队约800余人撤往十几里的杨家铺一带,周文彬等人及两个排警卫人员住在了李庄子,丁振军率一部分干部及负责保卫的四连住在了夏庄子,吕光、钟子云、朱其文、冀东东北情报联络站主任任远和 12 团特二连连长刘景余率一个排住在了杨家铺。

惨烈悲壮的杨家铺战斗

周文彬烈士

时任冀东东北情报联络站主任的任远同志后来写的回忆录《红色特工忆往事》一书中介绍了他所经历的杨家铺战斗:

天刚蒙蒙亮,我下意识地从熟睡中醒来,起身出门,除了警卫哨,同志们都在休息。正欲回屋,突然听到机枪射击声,一排子弹撞击在我身边的土墙旁。敌人摸上来了!我顾不得隐蔽,朝枪响处望去,只见村后的东山已被日寇占领,机枪从不同角度射击,形成火力网。"鬼子来了,准备战斗,马上转移!"我疾步回屋,命令秘书和通讯员。

同志们都做好了准备。我和秘书彭飞、译电员方明、警卫员李锡儒和交通员石坚、费新、李永等人一起,背着文件,牵着牲口,子弹上膛,向暂时没有枪响的村南撤去。出村以后,东西两山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均被敌人占据,而离村几十里的西面就是敌人左家坞据点,只有南面的开阔地带尚未发现敌人。我们开始向南转移,跳出了包围圈。当走出村口四五里远时,我们便与冀东行署主任朱其文同志率领的机关干部和警卫连会合。他们是从杨家铺出来的,准备向东转移,到何家营一带突围。我本可随他们一起撤退,转赴十八地委,但总担心村中的同志。向村中回望,只见同志们仍在徘徊,未能向南突围。谁都知道,留下来就是九死一生。"你们先撤!"来不及考虑,我命令秘书、译电员二人随行署机关向东转移,我带警卫员、交通员四人,回到杨家铺,接应同志们向南突围。

这时,李庄子、夏庄子以及邻村的父老乡亲都向杨家铺奔来,接着村西头响起了一阵枪声,敌人利用晨雾作掩护接近了李庄子。听到枪响,警卫连战士们在连长刘景余带领下,疏散队形,扑向村外,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阻击。周文彬表现得相当沉着,他一面派出侦察员摸清情况,一面从枪声中判断敌人的远近,迅速的布置着任务。

侦察员报告:“西面已与鬼子接火,东面、南面、北面暂时还没情况。”周文彬与丁振军书记商定,二连奉命顶住敌人,机关干部迅速转撤到杨家铺。五分钟后,机关的干部和其他同志迅速向杨家铺靠拢。周文彬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大声命令着指挥撤退。当地出身的连长刘景余熟悉地形,建议队伍向北部山地转移。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决定由杨家铺村北马蹄山下向皈依寨、潘家峪转移。但不久,何家营又发现了敌人,马蹄山对面的东城山,也出现了敌人。见此情况,周文彬同志果断命令:“销毁文件,彻底轻装,准备突围。”这时,刚退到村东头的我遇到了周文彬、钟子云、丁振军等同志和突围部队。

惨烈悲壮的杨家铺战斗

丁振军烈士

我当即报告:“情况紧急,敌情严重,应马上撤离。我刚从村南回来,那儿没有发现敌人,行署机关已安全通过。”正在这时,已经突围出去的第三专署专员高敬之同志也从村南赶来,让他们迅速向南转移,但因突遭袭击,敌情不明,对撤离转移至何方一时难以决断。只听秘书长李杉同志命令机关干部听从指挥,不许自由行动。这样,我只好也随机关同志先上山隐蔽。突围前我请示钟子云同志,无法再带叛徒江东(从伪军团长张爱仁处逃回来的投敌叛变分子),先予处理,他点了点头,我即命警卫员刘鸿章同志结果叛徒。

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转移已是不可能了,我们退至山上,卧倒隐蔽。

突然,一名通讯员赶来报告:“丁振军同志牺牲了。”这位年轻的地委书记,率领第四区委警卫连三进三出,本来有冲出去的希望,但为了抢救战友,又几次冲进了包围圈,英勇无畏,最后壮烈牺牲,年仅 31 岁。顾不得悲痛,周文彬同志从马头山南坡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只听他高声呼喊:“同志们,情况紧急,向南冲,突围就是胜利!”

特二连带头,机关干部在后,全体冲锋,连长刘景余带领警卫连在九挺机枪的掩护下,首先冲下山去,大部队紧随其后,子弹像风一样在我们身边刮过。血染红了山坡,尸体遍地。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就算死也要向前倒。刚一进沟,钟子云同志就被子弹撂在地上。“通讯员,掩护首长。”我立即派通讯员费新保护首长。不幸,费新同志还没靠上前就被火力扫中。

紧接着,我眼睁睁地看着吕光同志和他的妻子俞芬同志一齐倒下。吕光胳膊中弹,刚站起身胸口又中了一弹,俞芬马上搀扶他,也被击中,两个人没说上一句话,就牺牲在沟里。吕光同志是我在延安的同学,俞芬同志正怀着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年轻,就这样在战火中把热血永远洒在了冀东的长城线上。后来在吕光夫妇牺牲的地方,连种出的高粱叶都是红色的。吕光牺牲时间不长,王少奇和李杉等同志在战斗中相继牺牲,八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三百多人了。

更令人难过的是,这次战斗的最高首长周文彬同志也光荣牺牲了。 

就这样,面对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共3000多人的精锐部队,冀热辽边区被包围的800多名全体干部、战士在周文彬指挥下,浴血拼搏突围,经十几个小时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周文彬、李杉、丁振军、特委秘书长马吟南等4名省级领导,吕光、冀东军分区卫生部长兼政委王少奇等430多名干部、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钟子云、第三专署专员高敬之和冀东东北情报联络站主任任远等省地级领导身受重伤。受伤后的任远及150余名干部战士被俘。成功突围者仅有120余人。

惨烈悲壮的杨家铺战斗

竹内安守绘制的杨家铺战斗经过图


据《唐山市丰润区军事志》记载,“此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300余人。”

可是,指挥这次战斗的日酋竹内安守却在其回忆录中瞒报了自身伤亡的数字,无耻地说日军仅死亡2人、受伤若干人,并称其为经典的战例。他这样写道:

这次战斗的成果是俘虏170余人、另外有近400人被歼灭。那时候我军官兵一齐庆祝胜利的笑容,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本次战斗我军战死两人、负伤若干,可谓付出的代价极少极少。我认为这次战斗实在是奇袭作战的典范,就算现在说起打仗时候,也深深感到应该以此战斗为蓝本。

杨家铺战斗,牺牲、被捕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是毫无战斗力的党政干部,这使得冀东三级领导机关遭受到了重大损失,以至于1944年12月,中央不得不紧急派来一个80人的高级干部团来到冀东,用以弥补冀东地区在杨家铺战斗大量高级干部的缺员问题。故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在后来沉痛地说:“杨家铺战斗,是我军在华北抗日战场上一次罕见的、损失重大的战斗。”

惨烈悲壮的杨家铺战斗

杨家铺烈士陵园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1954年,中共丰润县委、丰润县人民政府在烈士们的牺牲地杨家铺村建起了烈士陵园。陵区占地5亩,内有烈士墓二百四十余座,埋葬着烈士四百余名。有纪念馆展室和接待室房屋110平方米;一座纪念碑矗立在陵区之中。1989年又进行了扩建。几十年来,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军人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凭吊祭扫英灵,接受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烈士们的英勇献身精神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2012年7月,杨家铺烈士陵园被唐山市政府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成为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摘自刘天昌著《浭阳之蕴》)

喜欢不喜欢 (单选)
0
0%
喜欢
0
0%
不喜欢
惨烈悲壮的杨家铺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