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骏为丰润县腰带山望海亭书写碑记

在丰润城北部五十里处,有一座连绵起伏的山脉,名曰腰带山,又名遥黛山、御带山。

山峰海拔648米,为丰润境内最高峰。山上古木千章,翠衣锦簇。山谷奇峰壁立,崚嶒险峻,山脚浭水潺湲,蜿蜒西淌。相传,因唐王李世民过此东征,解玉带遗落山腰而得名。另据清代乾隆版版《丰润县志》记载:“每六月大雨,云没其下,山顶红日皎然,故曰腰带也。”古人称这一景观为“腰带横云”,并列为“丰润八景”之一。

因为是丰润最高峰,故此古人将其视为丰润之龙祖山,是一县风水之所在。古代的风水大师曾说,由于腰带山“绕山一匝,顶平而破,名为禄存,所以县无崛起伟人”。大约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当地百姓出资,在山顶处建起了一座“望海观音寺”,使其变平缓为高耸,接日月之灵气。到了清康乾之后,由于年久失修,“望海观音寺”建筑坍塌无存,丰润县风水重新变坏,科甲仕途走向衰。

清代光绪十五年暮春,本县贡生、候选训导李荣乔(字子宣)因精于风水,遂亲临腰带山考察,得出结论“夫顺、康之时,邑之先达膺显秩、掇巍科,踵相接者,以山之有此寺也。嘉、道而后,科甲蝉联,而陟崇阶、任重寄者曾不数数,覯以山之无此寺也。形家之言,不信而有征欤”。于是,撰写了《腰带山纪游并山顶议建望海寺记》,但因人心不齐,未能实现。不过,这一建议被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所知晓,他也深表赞同。

光绪十八年春天,李鸿章派他的安徽合肥老乡、举人龚彦师出任丰润县知县,李荣乔遂找到他,再次提出修建“望海亭”的建议,获得了龚彦师的支持。于是,在龚知县的组织下,地方百姓筹集资金、规划设计,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望海亭”建成了。

望海亭竣工后,由于其乃关乎丰润人才消长之大事,为显隆重,李荣乔致信具有“一代文宗”之称的古文大师、本县进士赵国华撰写碑文。

张人骏为丰润县腰带山望海亭书写碑记

赵国华遗像

赵国华(1838-1894),字菁衫,直隶丰润县大王庄村人。16岁考中秀才,21岁考中举人。1863年,26岁考中进士,以知县发往山东。先充任抚衙官吏,再任金乡县、莘县、乐安县知县,1872年秋卸任回丰润探亲,1875年在家乡创办心香书院。1880年春回到山东代理济南府粮捕水利通判、营务处襄办,1881年任巡抚衙门文案处总办,1885年春代理沂州府知府,1886年加盐运使衔,1888年春奉召进宫、赏加候补道,1889年赏加二品顶戴、赏戴花翎,1890年任山东通志局总办,1891年春代理山东按察使,1892年春代理山东盐运使、南运局总办,1893年秋任通志局监修,1894年九月十五日因病辞职回到丰润,同年十月初四日因病在家乡去世。玉田县进士、山东章邱县知县蒋庆第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好友何家琪为其撰写了祭文和《赵菁衫墓表》。徐世昌为其撰写了《赵国华传》,并收录在《大清畿辅先哲传》里。赵国华生前著有《青草堂集》、《青草堂补集》、《江窗山水记》、《明湖四客词》、《赵菁衫自选古文检》、《山东军兴本末》等大量著作。柴萼《梵天庐丛录》中称其“赵菁衫观察,北方文雄也。词华盖代,诗古文辞,卓然成一家言……当是时,南中文伯如汝纶吴氏等,皆契之,驰书相商榷。”以至当时有了“南桐城,北丰润”之称。

《遥黛山望海亭碑记》写成后,赵国华立刻寄给了丰润才子、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的张佩纶,张佩纶修改后又转给丰润进士、后任大清银行首任行长的张允言,再次对它加以完善。

考虑到张人骏书法精湛,为当世高手,赵国华遂请其为碑文书丹,然后由石匠镌刻在石碑上。

光绪十八年(1892)八月十五日,正值传统的中秋佳节,山花烂漫,百果飘香,腰带山望海亭竣工及《遥黛山望海亭碑记》落成仪式在腰带山顶隆重举行,许多政府官员、士子大夫及当地邑绅踊跃参加,成为当时丰润的一大盛事。

时光荏苒,百年又逝。如今的腰带山上,望海亭又已瓦砾无存,魂飞天外。遥黛山望海亭石碑,这个凝聚了好几位闻名全国的历史人物心血的国宝级文物,也断为两截,埋没于山皮野草之中。

张人骏为丰润县腰带山望海亭书写碑记

断为两截的遥黛山望海亭石碑

我们期待着,望海亭能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之下,重现辉煌;也期望《遥黛山望海亭碑记》也能重新站立,大展风采。它们,将成为腰带山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赵国华撰写的《遥黛山望海亭碑记》全文如下:

丰润县境之东北,岚霏翠远,横接天半,曰遥黛山,亦称腰带山。山巅望海寺,志没其碑文,初建不可考。县域负山襟海,燕山西下,太行东去,千里蜿蜒乎长城。而榆关以东诸山奔走起伏,复西入卢龙、渔阳之野,络绎交会至于县,则兹山为大。庚水出其北,自东而西折而南,由今宝坻潮河达海。一如《水经注》所载:西南至泉州、雍奴者。兹山西南向,庚水西南流数百里。闲凭高瞰深,冈峦之所拱互,风云之所往来,支流条谷之所输绕,田渚秀沃,民物映蔚,其气脉类于兹山发之。前之人必有以识其故,惜乎寺久就荒,仅而址焉。

几何世于斯矣,其迄于未复者何也。

山周五六十里,威夷不易。至又上下二三十里,艰于水,或且以形家多为之休咎,而脱然不问为高。既有曰:寺之不复,人事之兴废,非所与望海云者,揽其势而已,可改筑也。曷弗亭之?然议虽出,无主之者,辄亦不举。今相国合肥李公,总制三辅。既有年,稍稍闻诸邑人士。光绪十八年春,属龚君彦师来治县。因李明经荣乔知方舆,旧预乡人议,一相问赀翕然,集规量董治,逾月而亭成。

始,明经尝书抵国华,亭基缺水,乃山谷得涸井,泉忽盛满,日饮百人;工垦土屡出开元钱,疑初作时所识年代。夫以数百年上,依稀不可知之。故而欲续之于一旦,以兀旷靓奥之境。而攀萝缘磴,必为之结构而后已。盖非明经不能践其劳,非邑大不能持其速,非相国不能周其情而成其远也。天之所钟其资,地出于众庶之表者,无处无之,然或寂寞而止,能不谓人事之未尽与?又或岞崿腾竦兴有日矣。而中道坅坎,至使世之君子积久不获,竟其观为可惜焉。则睹于兹亭之成,又何幸与!虽然吾所闻未已也,兹山戴土脊阿,肋偃雨潦所止,易蓄为池,用植松柏果木。山坡硗确,可四十亩,取而田之,因以居守以为亭。

固是,又邑大夫之所以绸缪,而明经之所乐任者也。明经,土人也,宜其急于乡里之义,独吾邑大夫之来仅两月而去,而亭工之始,终皆赖之。为民谋者,顾不在得人哉!

赐同进士出身、资政大夫、二品顶戴、赏戴花翎、军机处存记、署山东盐运使司盐运使、候补道、邑人赵国华撰。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署广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分守桂平梧兼盐法道、邑人张人骏书并篆额。

大清光绪十有八年岁次壬辰八月丙辰朔十五日庚午建。

望海亭的复立,成了丰润的地标,成了远方游子乡关守望的魂。不久之后,赵国华在给远在桂林的张人骏写信时,夹带了一首《张安圃桂林》的诗,诗云:

州宅青山旧所夸,桄榔新叶紫薇花。

定知拄笏层岚里,遥黛亭成一忆家。

诗中的“州宅青山旧所夸,桄榔新叶紫薇花”,描述的是张人骏在桂林的官衙位于青山脚下,花红叶绿。“拄笏”是拄笏看山一词的简略,本意是拄着大臣上朝时手拿的象牙笏版去登山望远,比喻张人骏在官高致、闲雅。“遥黛亭成一忆家”,则是说遥黛山望海亭已经建成了,从桂林山上向北眺望,也可一解思乡之情了吧。

玉田进士蒋庆第是赵国华的好友,中年时在赵国华的影响下,相中了腰带山处的风水、美景,于是将家室搬迁到山脚下的黄昏峪村。

蒋庆第(1822-1906),字季萼,又字箸生,号杏坡,玉田人,清代著名编著家。咸丰二年(1852)进士,历官山东章丘、武地、博平知县。累计在知县任八年,后以病去官,改官内阁中书。有《友竹草堂集》存世。

张人骏为丰润县腰带山望海亭书写碑记



定居到黄昏峪村的蒋庆第,在给原来山东同僚的《三次前韵赡同郡诸官》一诗中,也曾经写道:

解嘲敢比杨云宅,怀土难登王灿楼。

望海亭西之字路,苔痕屐印梦前游。

“杨云”,乃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字子云)的别称。“王灿楼”也叫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君子”之首、襄阳人王灿而建的楼阁。“解嘲敢比杨云宅,怀土难登王灿楼”之句,意思是说蒋庆第在黄昏峪隐居的山庄堪比名士杨云、王灿的住所。“望海亭西之字路,苔痕屐印梦前游”,意思是说,蒋庆第经常穿着登山的木屐,踏着苔痕、沿着望海亭西面的之字路登上腰带山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