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紀崢進村入戶檢查2016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1月3日至4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紀崢深入西吉縣、彭陽縣貧困村,進村入戶檢查2016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他強調,脫貧攻堅作為我市“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各級黨委、政府要統籌謀劃、精準施策,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各級領導幹部要拓寬思路,多渠道抓好產業扶貧,依靠產業發展讓貧困人口穩定增加收入。要廣泛深入做好對群眾的宣傳教育、發動組織工作,做實做細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市領導景瑜、周文貴陪同檢查。

每到一村一戶,紀崢都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七有”要求,仔細檢查各項扶貧工作的落實情況,詳細瞭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冬日的彭陽縣,寒氣中和著絲絲暖意。紅河鎮友聯設施農業示範園區的溫棚內春意盎然,西紅柿、辣椒等蔬菜長勢良好。在村民楊向光家的溫棚蔬菜基地,紀崢詳細瞭解蔬菜種植品種、市場行情、技術輔導、收入等情況,並向鎮、村幹部詢問產業扶貧措施、成效等情況。得知楊向光一家人通過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依靠種植業一年收入幾萬元,日子過得還不錯時,紀崢鼓勵他要不斷更新品種,適應市場需求,採用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技術種植有機蔬菜,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收入。

走出溫棚,紀崢與聚攏而來的當地群眾親切交談,“大家還有什麼困難?上學、住房等還有什麼問題?村容村貌有沒有變化?對扶貧工作還有什麼意見建議?”“小拱棚變成了日光溫室,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閒人成了大忙人,都挺好。”村民說。紀崢聽後叮囑各級領導幹部要當好群眾的引路人,多途徑、多方式綜合發力,調動群眾發展致富的積極性,將日光溫室變為智能溫室,將忙人變為致富能人,將群眾心目中的小路打造成為通向致富的“大路”。

何塬村是彭陽縣2016年脫貧銷號村,該村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黨建優勢,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6%。紀崢分別走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冶文權、蘭明發、蘭成元家中,看新居、查建檔立卡戶精準扶貧明白卡,訪貧苦、問生計。在蘭成元家中,當了解到夫婦倆因殘疾和疾病導致家庭生活困難時,紀崢指出,要進一步解決好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對缺乏生產能力的殘疾人和患大病等情況的貧困戶要保障兜底,確保困難群眾生活無憂。基層幹部要緊盯貧困戶,把基本信息搞清楚,算清收入賬、產業賬,具體幫扶措施,一戶一戶盯,一項一項幹,目標明確,精準扶貧。(記者馬瑞)

1月4日,紀崢深入西吉縣偏城鄉,隨機走訪大莊村幾戶貧困戶,並與當地鄉村幹部、部分村民攀談交流。紀崢指出,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和解釋,利用各種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及時把中央和區市黨委、政府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宣講到戶、到人,讓每位貧困戶都能瞭解貧困評定標準是什麼、可享受哪些幫扶政策、具體如何享受等。同時,加大對已開展工作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信心。

紀崢強調,要牢牢抓住產業扶貧這個根本,鼓勵扶持貧困戶大力發展產業,增強內生髮展動力;大力培養“兩個帶頭人”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層層壓實責任,各縣區要認真履行脫貧攻堅的主體責任,夯實“六個基礎”、實施“六大工程”、落實“六個精準”;各部門單位既要充分發揮行業部門的職能作用,實施精準扶貧,又要熱心幫扶,發揮好駐村第一書記作用,特別要組織動員幹部職工深入貧困戶結對子、出點子、解難題、促發展。要不斷完善和落實到村到戶扶持機制,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到村、產業項目和小額信貸到戶、培訓轉移到人、幫扶責任到單位的“四到”工程,確保規劃到村到戶、措施到村到戶、幫扶單位到村、幫扶責任人到戶。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選好配強貧困村“兩委”班子和駐村第一書記,使他們成為團結引領群眾脫貧的主心骨和知心人;不斷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讓農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組織發動、積極引導帶領貧困戶自力更生、發展生產、移風易俗、改善生活;要結合全市正在開展的“冬季大培訓、提振精氣神”活動,宣傳政策、掌握技能,不斷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