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被荷赛“偷”走的中国

最后是一个之友君不太愿意开启的话题。关于荷赛与中国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山西煤炭重镇》 Kevin Fraye(加拿大)2016年日常生活类单幅 一等奖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el Finkelstein,《15 November 1971》 1972年新闻类 单幅 一等奖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26届联大上,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终于被承认了。

乔振华老先生的这个开怀大笑曾被印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

阿龙·瑞宁格,《中国传统医术》 1989年科技类组照三等奖:

西方世界八九十年代闻所未闻的中国传统医术吸引了摄影师们的注意,这种“稀奇古怪”的治疗方式足矣获得一张荷赛奖状了。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Dominik Obertreis,《体校》 获得1993体育类, 组图一等奖: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迈克尔·伍尔夫,《中国:世界工厂》 2005年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世界工厂中,因工作而致残的工人不在少数。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来自国外的摄影师,开始关注这个大国如何融入世界的进程。种种迹象表明,荷赛评委们关注中国的目光,正在转向更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生活。

比如说下面这组拍摄横店影视城的照片: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Giulio Di Sturco,《中国横店》2015年荷赛当代热点类组照二等奖

中国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壮大的同时,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于是便有了横店这样一个地方,它被人们称作“中国好莱坞”。在这样一个偶像林立、繁华丛生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支撑住我们浮躁的载体。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MATCH  | 荷赛中的人祸与天灾(二)

世界对于中国的关注是令人欣慰的。许多人认为国外摄影师拍摄中国的作品里带有一些负面情绪,但之友君并不认同这种看法。摄影带我们见人之所未见,在荷赛的这些获奖作品中,我们找到了被忽略的自己。

永远对那些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保持直接、逼近、尖锐的反映和揭示;永远对那些备受煎熬的命运保持真实的痛感——新闻摄影,永远要对人类自身的困境发出声音。这就是荷赛作为一项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的核心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