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教育必不可少

正值高校軍訓季,700多萬大學新生體味著自己的“開學第一課”。這場洗禮中,不少人經受住了身體和意志的雙重磨鍊,但也不乏學生叫苦連天,“軍姿站得腰痠背痛”“太陽曬得腦袋發暈”,還有人專門跑到問答平臺發帖,質疑軍訓意義何在、是否有存在必要。(北京日報9月14日)

軍訓是磨礪孩子精神意志的需要,能鍛鍊學生的堅強意志、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也能讓學生更瞭解真實社會。現在的年輕人自小沒有吃過什麼苦,經不起艱難困苦的考驗,身體素質普遍令人擔憂,學生的體質持續下滑,“好日子養出弱孩子”。其實,不僅是軍訓,讓孩子們參加必要的勞動鍛鍊,為孩子們“補鈣”,在思想和體魄上都能強筋壯骨非常必要。

“補鈣”教育必不可少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者海鎮五里牌村17歲的少年崔慶濤,今年高考考出了669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錄取。當通知書送過來時,崔慶濤像往常一樣正在建築工地幫父母拌砂漿。幫父母幹活對崔慶濤來說已不是新鮮事。他讀高二時,時常凌晨3點起床,在自家種植大棚裡撒肥料。高考完的這個暑假,每天早上6點,他便起床和爸爸媽媽一起趕往工地幹活,直到晚上8點多才能回家。崔慶濤說:自己為家裡出一份力,好讓父母沒有那麼辛苦。

“補鈣”教育必不可少

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牌坊村六沖組18歲的張磊,在今年高考中以676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8年制專業)錄取,喜訊傳到家鄉,鄉親們備受鼓舞,再次演繹了寒門出學子的勵志故事。這個普通農家除了幾間房屋以外,屋裡的生活用品都不齊全,最值錢的也就是兩臺電扇。張磊學習的課桌是用建築木板支撐起來的,整整齊齊的堆放著書籍。雖然家裡不富裕,但是張磊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拼搏成就夢想。今年暑假,為了籌集學費他去了上海,一是為了鍛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二是能賺點上學的學費,在建築工地上,火辣辣的太陽、沉重的鋼管和堆積如山的混凝土、垃圾雖然讓他很難受,但更讓他懂得了堅持的可貴。

“補鈣”教育必不可少

在崔慶濤、張磊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不同的畫風,或者說一種今天已經稀缺的精神基因。如今,我們不必強求所有孩子都到工地上去打工、到田地裡幹活。也不是說每個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就一定會有吃苦精神,也不是說當一個人告別苦難生活之後就不再需要有吃苦精神。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吃苦精神,能夠從自己所處環境出發、堅韌不拔地努力向前。因此,“軍訓該不該存在”“軍訓有沒有意義”的疑問就顯得十分幼稚可笑了,甚至根本不是個問題。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年輕人骨子裡的精氣神兒拿什麼補?軍訓正是有效途徑之一。移栽溫室幼苗前,有經驗的農民會將溫室逐漸降溫,讓小苗接受“耐寒鍛鍊”,以提高移栽後的存活率。不妨就用兵場拉練的汗水洗刷掉男生的“脂粉氣”,用軍容軍姿裡的規矩去除女生的“公主病”,用並肩戰鬥的集體榮譽感拉近孩子之間的距離,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多一些體能項目中的腰痠腿疼,多一些豔陽天下的大汗淋漓,多一些塵土飛揚裡的摸爬滾打,給孩子補上意志力的短板,在精神上給孩子們“補鈣”,讓孩子多一些生活歷練,未嘗不是學校、父母對孩子的大愛與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