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傳統中藥包括哪些材料?

答:中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任何物質皆有可能成為中藥,西藥也不例外。一般包括植物藥、動物藥以及礦物藥三大類。其中植物藥又可分為草類、木類、果類、菜類、穀類等;動物藥也有蟲類、魚類、貝類、鳥類、禽類、獸類之分;礦物藥則包括可供藥用的天然礦物、加工礦物和動物化石等。在現今臨床應用當中,植物藥佔大多數,其餘的常用種類包括礦物類(如石膏、雄黃)、動物類(如蟬衣、鹿茸)以及動物生理產物(如牛黃、五靈脂)等。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中藥方劑有那些劑型?

答:傳統上,中藥方劑會加水煎煮製成湯液服用,所謂湯劑。除湯劑形式外,還有其他不同的劑型,如傳統的丸、散、膏、丹和現代的膠囊、片劑、沖劑、糖漿甚至注射液,層出不窮,以適合不同人士的需要。

問:什麼是四氣五味?

答:中藥的四氣,指寒、涼、溫、熱四種藥性。所謂藥性,是古人根據藥物作用於人體後,出現不同的反應歸納出來的。例如熱症的人,表現咽乾口渴、便秘、尿黃等,服用黃連、大黃之類的藥可使病情緩解,說明這些藥屬寒涼性質。又例如感受風寒,出現身體怕冷、發熱、有鼻水、渾身痠痛等,服用姜活、生薑之類藥可緩解,說明藥物屬於溫熱性質。至於五味,指酸、苦、甘、辛、鹹五種藥味。由於不同的藥味,都會有不同的作用和歸經,故作此分。例如辛味(辣味)藥,有發汗作用,如生薑、蔥頭;甘(甜味)味藥多有補益之效,如紅棗、黨參等。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什麼是升降浮沉?

答:升降浮沉反映藥物作用的趨向性;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發散,沉是收斂固藏和洩利二便的意思。中醫認為各種疾病有不同的病勢趨向(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因此能針對病情,改善或消除這些病證的藥物,相對來說,也分別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掌握藥物的趨向性,就能夠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既可以糾正機體功能失調,使之恢復正常,或因勢利導祛邪外出。例如外感風寒,病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之性的麻黃、桂枝,而不宜用沉降之性的藥物。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什麼是歸經? 有什麼臨床意義?

答:歸經表示藥物作用的部位。歸是指藥物作用的歸屬,經是指人體的臟腑經絡 。例如同屬性寒清熱的藥物,有的偏於清肝熱,有的偏於清胃熱,也有的偏於清肺熱或心熱等。又如補益藥,也有補肺、補脾、補肝、補腎之不同。有些藥物只歸一經,有的則歸數經。掌握歸經,有助提高用藥的準確性。不過臨床上不會單純使用某一經的藥物,因為臟腑經絡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影響,用藥時有必要考慮到它們之間的關係。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什麼是藥物的配伍原則與禁忌?

答:自古醫家已知道藥物合用(配伍)時會有相互作用,並以「七情」區分配伍藥之間的關係,包括相須、相使、相殺、相畏、相惡、相反、單行。

相須: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以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配知母,能明顯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

相使:將藥性相同或不同的材料配合應用,一種為主藥,另一種為輔藥,以提高主藥的療效。如黃連配木香治溼熱洩痢;其中黃連清熱燥溼、解毒止痢為主,而木香調中宣滯、行氣止痛,可增強黃連藥效。

相殺: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如綠豆能殺巴豆的毒性,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

相畏:兩種藥物同用時,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功效受到另一種藥物的抑制。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薑。

相惡:兩種藥物同用時,一種藥物減弱了另一種藥物的原有功效。如人參惡萊菔子,生薑惡黃芩。

相反:兩種藥物同用時,會產生強烈的副作用。如烏頭反半夏。

單行:病性比較單純時,選用一味針對性較強的藥物即能起效。如用獨參湯來大補元氣。

上述的相反、相畏、相惡便是配伍禁忌,因為合用時會產生毒副作用或影響療效。目前常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說。理論而言,藥物的禁忌是不會於配伍時使用,但亦有醫家會因應情況而慎加使用。

十九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

十九畏 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稜,肉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什麼是藥引? 它在方劑中發揮什麼作用?

答:在方劑中,藥引具有增強療效、引藥歸經的功效,還兼有調和、降低毒性、矯味的作用。它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集中統一。

調和及增強藥效:如風熱感冒表現有發高燒、口渴時,以蘆根或竹葉作藥引,令其清熱退燒作用更強。

引藥歸經:如病痛位在下肢,可用牛膝作為藥物的嚮導,引藥下行達到病位。

降低毒性:治療肝癌常用的斑蝥,肝毒性很大,以綠豆作為藥引,可減輕斑蝥對肝的毒性。

矯味作用:如阿膠、紫河車的腥味可用黃酒去除。一般如蜂蜜、飴蔗糖、甘汁都是不可缺少的矯味劑。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什麼是飲片?

答:未經精製的中藥習慣上稱為中藥材,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三大類,其中以植物藥佔極大多數。中藥材若經過加工、精選、炮製、切片,以方便中醫師調配入藥,則稱為飲片。

問:什麼是道地藥材?

答:中藥的療效決定於它內含有效成分的多少,而有效成分含量高低又與天然藥材的生態環境,如土壤、水質、氣候等密切相關。道地藥材指那些屬於特定的地源與產區,經過當地加工炮製,產地來源已被公認,具有確切可靠治療作用的藥物。較著名的道地藥材,包括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黃連、川芎、貝母,雲南的茯苓、三七,西藏的冬蟲夏草,吉林的人參等。使用道地藥材,品質和功效較有保障。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為什麼中藥材要進行加工炮製?

答:中藥材炮製的目的歸納如下:

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如附子、川烏、草烏、半夏、天南星、馬錢子等生用內服很易中毒,經蒸煮洗漂等炮製後,其毒性刺激可大為降低。

提高藥效:如蜜炙款冬花能使其潤肺止咳效用加強;半夏用薑汁制,可加強其止嘔作用。

改變或緩和藥性:如地黃生用涼血,製成熟地黃則可以補血;生薑煨制後發散功效減緩,而溫中之效增強。

改變或增強藥物作用的部位和趨向:由於每一味中藥往往有多種功效,有時這些不同的作用,並非全部適用於臨床某一病症。舉例如麻黃,有辛溫解表和止咳平喘的作用,對於風寒表實兼喘咳者,可全面發揮功效;但是對於肺熱壅塞,汗出而喘咳者,其溫散發汗作用顯然不利於病情。通過蜜炙炮製之後,辛溫發汗之力受到制約,而平喘止咳之力增強,使麻黃適用於喘咳之証。

便於調劑和製劑:如礦物類、貝殼類等質地堅硬的藥物,必須加工使之酥脆,才能便於製劑,同時也利有效成分的析出。

保持淨度:藥材在採集和運輸過程中,往往混有各種雜質,在使用前必須達到一定的乾淨度和純度標準。

利於儲藏服用:中藥材進行烘、焙、炒等加工,可以吸乾藥材水份及殺死蟲卵,併除去特殊異味。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中藥質量有很多等級,如何選擇較優質藥材?

答:中藥材大多來源於原植物。由於生長土質、環境等不同,所含有效成分差異很大,質量的優劣亦參差不齊。一般來說,道地藥材較優,野生藥材較人工培植的質量為高。還有,藥材之大小、形狀、色澤、質地、氣味、味道、潔淨程度等都是決定中藥質素等級之條件。最好到信譽良好的商店,請教有經驗的人員選購。

中醫原理之中草藥問答

問:中藥儲存要注意那些細節?

答:在中藥儲藏過程中,最常發生的變質現象有蟲蛀、發黴、變色、走油等。蟲蛀和發黴多數發生在室溫、溼度較高(>70%)或藥材含水量較高(>13%)的情況下。至於藥材的色澤,是藥材品質的標誌之一,若儲存不當引致色澤改變,表示藥材已變質。走油或稱「泛油」是指某些藥材的油質泛出其表面,或因藥材受潮、變色、變質後表面泛出油樣物質。要避免以上情形發生,最重要是將藥材置於乾燥、通風和陰涼處保存,如條件許可最好冷藏,以減低害蟲及黴菌滋生。在儲存期間,還要定期檢查。

中醫治療注重整體的失調情況,旨在協調整體氣血臟腑平衡,通過綜合治療效應達到痊癒目的。本人擅長: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不孕不育、男性問題,減肥瘦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