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观海发现仙人失联

甲午秋,有友提议,沿18000公里海岸线自驾游览,甚合众意。因路程太长,决定本次以烟台或威海为出发地,先游渤海湾至丹东段。

过完中秋节即上路,潼关、洛阳、开封、菏泽、济南,熟路熟景,车行如飞。傍晚入潍坊,就势入住。

第二天,第一站蓬莱,目的是登蓬莱阁。记得第一次到蓬莱是在零七年春,因事到山东半岛,结束了威海行程,赶到蓬莱已是下午了,没找导游,路径又不熟,在周边景点耽搁了不少时间,等转到蓬莱阁天已经快黑了。只记得一条小河,塞满了小木船,水面上漂浮了枯枝烂叶,飘散着异样的味道。至于蓬莱阁有哪些故事,甚或蓬莱阁的模样,也没多少印象。这次因为时间充裕,又有人讲解,倒是将蓬莱阁游了个酣畅淋漓。

蓬莱观海发现仙人失联

进了城门,是一个小广场,旁边是抗倭将领戚继光的指挥所,当然也是近年修建的。再就是那条小河,垂柳柔两岸,清水荡碧波,那一河木船也没了踪影,环境比过去好多了,规模也比过去大多了,新建了城墙城门。导游讲,当年戚继光就是在眼前的广场操练军士,在小河中训练水军,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倭故事。戚继光故里就在蓬莱,他曾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下辖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管理山东海防事宜,蓬莱自然也在其中。广场操演也许是真的,小河中训练水军有点不靠谱,小小河沟,大船尚不能调头,何以训练?如此训练出的水军,何以在茫茫大海上与倭寇作战?事实上,戚继光抗倭,主要是在浙江、福建一带,有名的戚家军也是在浙江训练的。纪念民族英雄,弘扬民族大义,很好,靠先人的声望造福子孙也无可厚非,但满嘴跑火车,忽悠游客,就不好了。

蓬莱观海发现仙人失联

要说蓬莱阁,也没什么特别,就是在山头临海建了一个木楼,里边布置了一幅八仙过海的大幅图画。不过那幅画倒是很有特点,立体感很强,将八仙的故事表现得栩栩如生。其余大都是与神仙们有关的事,天后宫、海神庙不一而足,就连陈抟老祖也来凑热闹。海文化、仙文化的气息很浓。

庭院中有一颗老槐树,枝叶茂密,树荫可遮少半个院子,看样子有些年代了。树身疙里疙瘩,树皮上有一道一道的条纹,像是绳子的勒痕,另侧则显光滑。导游讲,那是张果老下棋的地方,张果老下棋,将驴拴在树上。仙人一盘棋,人间千百年,等到那盘棋下完,驴缰绳已嵌在树上了,驴蹭痒痒,也将树皮蹭得光滑了。说是人那里不舒服,摸摸老槐树,再摸摸不舒服的部位,立马就好。若是妇人们,摸摸老槐树,再摸摸老公,可以祛除老公的驴脾气。老年妇人笑得多,摸得少,想必是老公的驴脾气早就让自已和岁月消磨得差不多了。年轻妇人们乐此不疲,似乎要借神仙的力量,将老公彻底制伏。这当然是妇人的一厢情愿,所以,老槐树下,时有男女戏谑的笑闹声。

国人有很深的神仙情结。得道成仙,是多少人的追求啊!人们羡慕神仙,追求神仙,无非是看中了神仙无忧无虑,飘逸自在而又无所不能。至于神仙们现在仙游何处、仙居何方、近来都有哪些作为,又有谁能说得清?再说了,若人人得道成仙,不稼不穑,不婚不育,哪来锦衣玉食,清茶美酒,鲜果清香供奉?神仙们不是饿死了,恐怕也早断了种。仙,实乃虚无之说,是人们给自己心中塑造的一组理想形象。否则,八仙那么有能耐,从蓬莱飘洋过海,去了哪里?是葬身鱼腹了?还是让玉皇大帝给收编了?总之失联了,就如马航一般。人家马航还有找见的希望,八仙恐怕永远地飘失在虚无缥缈之中了。

蓬莱观海发现仙人失联

蓬莱阁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观海。绵绵海岸线,观海的地方很多,但蓬莱独有妙处。蓬莱阁就建在高耸的山头上,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加上仙家的故事被演绎得出神入化,又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处,分界线就在附近。

也许我们是肉眼凡胎,俗不可耐,心中又存了神仙们不喜欢的意念,诸仙做法,故意不让我们如愿。导游说,看,分界线很明显,一边碧蓝,一边略黄,反正我们左瞅又看,总没看出个子丑寅卯来。倒是此日,碧空如洗,海风轻抚,波浪不兴,实是看海的好日子。

一眼望去,辽阔的大海无边无际,极目处,天海相接,碧蓝的天,碧蓝的海,天海浑然,早分不清何处是天,那处是海了。远航的轮船缓缓驶来,开始还是一个黑点,继而有了船的轮廓,稍后看清竟是海上的巨无霸。不是出海和收网的时候,但海中仍有几条渔船在水中游弋,因为远,也看不清船上人的作为。近处几艘快艇在飞驰,拖曳着雪一样的浪花,那浪花随着快艇,由小到大,由白变蓝,呈八字形不断地扩散,最后又消失在茫茫大海。海鸥,一群一群的,有的追逐着快艇,有的跟着轮船,看似无忧无虑,其实也都在忙着生活哩。俄而两架战机从头顶掠过,轰鸣着向大海的纵深飞去,身后也拖曳着长长地白烟,越发的难辨哪里是天,何处是海了。只感觉,海在天上,天在海中。海滩宽阔,游人徜徉,或捡拾贝壳,或赤脚逐浪,或把玩细沙,或在岩石上采摘海菜,或对海呼喊,或指指点点,或摆弄着各种姿势,想借着相机手机,把自已的身影和这美丽的图画定格成永恒。

蓬莱观海发现仙人失联

转过山岩,有一处小屋,石砌而成,内有不少前人题书。导游说,那是避风屋,任由风狂海啸,只要进了屋,可保安全无事,就是点上一根蜡烛,也不会熄灭。

蓬莱是海防前线,过去是,今天也是。前往两海分界线的小路边上,就有一处现代的岸炮设施。炮没看见,隐在山洞中,两扇大铁门锁着。显然也是数十年前的什物,铁轨、铁门也都锈蚀严重。若真有战事,这种设施还用得上吗?但愿用不上。若真指望它发挥作用,那也寒碜到家了,说明外寇已经到家门口了。愿永无战事,愿它永远沉睡。

邢福和,笔名,千万里行吟,长期从事诗词创作,共创作诗词1000多首,以各种形式 ,发表700多首。创作散文、杂感等50多篇,发表30多篇。制作影视资料片12集。创作出版诗文集《千万里行吟》,参与编辑出版文史资料书《老渭南》、临渭区中小学地方教材《美丽临渭》等。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诗词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