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都是南京还是北京?

寻找我的爱16


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度,也就是说南京和北京都不是唯一的首都。两京制之下,皇帝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称“京师”,另一个称留都或行在。

明人王士性说“两京之制,始自周家,后世间效为之。我朝以金陵(南京)开基,金台(北京)定鼎。今金陵虽不以朝,然高皇所创,文皇所留,庙谟渊深,实暗符古人之意。”明朝两京制度是继承了前代的制度。在中国古代,两京乃至多京制是国家建都的重要原则。

明朝的两京制是从明太祖到明英宗,历六位皇帝七十余年的酝酿,才最后奠定的。

洪武元年(1368)正月,明太祖在应天府称帝。但定都的问题仍然犹豫不决,直到八月才决定建都应天府,名之南京。同时又以开封为北京,凤阳为中都。洪武八年(1375),罢建中都。洪武十一年(1378),去开封的北京称号,改南京为京师,作为全国唯一政治中心。明太祖并没有放弃两京的想法,为筹建两京,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太子从陕西回南京后不久薨逝,两京之事作罢。

上图南京明城墙、鸡鸣寺

永乐元年(1403)正月改北平布政使司为北京,二月改北京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开始营建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正式定都北京,称京师,原应天府为南京,称留都。

上图明成祖永乐皇帝

洪熙元年(1425)三月,明仁宗决定徙北都南,仍以应天府为京师,北京称“行在”。

仁宗在位不到一年驾崩,还都南京的想法并为实现。明宣宗在位十年间,既不改变其父时的两京称号,又维持其祖时形成的两京格局。到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才恢复明成祖旧制,再次明确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从此成为定局。

明朝两京制与历史上的两京、多京制比较,自有其特点。

《客座赘语》卷二《两都》条引户部郎中谢彬的话说:“商迁五都,不别置员。周营雒邑,惟命保厘。汉、唐旧邦,止设京兆。宋于西京,仅命留守。保厘、京兆,即今府尹是已。未闻两都并建六卿如今日也。”

也就是说:明朝两京制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留都也设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


邓海春



1368年正月初四,大明太祖高皇帝在南京登基称帝,定国号“大朙”【明朝官方用字“朙”】有图片证明



靖难之役成功后,因南方皆是“心向同情明惠帝”时常发生“剌驾事件”。更因北平是根基地,成祖迁都北平。同时南京为陪都保留一切规制。魏国公留守南京。才迁都【两京并行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