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尊重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最佳方式

01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

9月初,河南郑州街头发生了一件让人特别揪心的事儿。

没错!尊重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最佳方式

一位女子情绪激动地拽着一个男孩,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都是借钱给你上补习班,没有学问怎么行,我不是想让你学得更好吗?”

原来该女子跟男孩是一对母子。为了给孩子提高成绩,妈妈不惜借钱给儿子上补习班,但是五年级的儿子却不愿意,还闹着离家出走。

面对妈妈的追问,孩子说:“我不要回家,我哪儿都不去,你松开,松开我想去哪儿去哪儿。”

看着妈妈哭成这样,男孩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拍客问:“看妈妈哭了,你心不心疼?”

他对着镜头哽咽地喊道:“不心疼她才怪。”

这个孩子也不是顽皮不懂事的主。

后来,男孩挣脱了妈妈的手,一个劲地在街边行走,妈妈不放心,一直跟在后面不停劝导。

妈妈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还借钱给孩子上补习班,只是为了孩子以后更有出息,可是孩子却不领情,妈妈是多么失望呀。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孩子执意不肯上补习班,父母是不是应该先跟孩子沟通一下,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

是孩子真的不想学习,还是另有隐情,比如心疼父母赚钱太辛苦了?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我们可以先听听孩子的想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可以任人摆布的小人儿,这是极其不尊重孩子的行为。

《婴语的秘密》一书的作者特雷西·霍格说: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而一切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没错!尊重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最佳方式

02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随着身体、心理的逐步发育,孩子会慢慢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受。当然,他做事情的时候,也会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

前段时间看了央视的一部纪录片《镜子》,片子里的几位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不吃亏,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提前为孩子们安排了美好的幸福之路。

但是孩子们却不领情,不仅出现严重的叛逆行为,甚至还跟父母大动干戈,令忧心的父母们十分不解。

“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不接受?”

“就是因为爱你才限制你,才要管你。”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我觉得纪录片里的父母爱的方式错了。

为孩子做了那么多,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替孩子安排的这一切,都是孩子想要的吗?

父母有去了解过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吗?对于父母的安排,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倾听,好好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倾听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女儿妞妞三岁的时候开始自己刷牙,但是每天她都先喝完一瓶牛奶才拿着牙刷去刷牙。

我很奇怪,有一天就蹲下来问她:“宝贝,你为什么要先喝牛奶了才刷牙呢?”

然后她奶声奶气地说:“我小肚子饿饿的,已经等不及啦。”

原来是这样啊!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没错!尊重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最佳方式

03 尊重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的兴趣,是孩子快速成长的最好土壤。

前些日子,曾经的世界乒乓球冠军刘国梁借着女儿大火了一把。

7月22日,世纪之星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中,刘国梁的女儿刘宇婕赢得女子组8岁及8岁以下组别的冠军,这也是她的第一个高尔夫球世界冠军。

没错!尊重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最佳方式

在颁奖台上,刘宇婕全程用英语感谢了自己的爸妈:“我要谢谢我的爸爸,他是我人生的榜样。1996年,他就在美国赢得了奥运会冠军。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超越他,我现在7岁了,我做到了!”

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刘宇婕在世界锦标赛中,获得7岁以下女子组亚军,为国家争了光,简直不要太厉害。

除了父母的培养和刘宇婕自己的刻苦练习,还有一项特别重要,那就是兴趣。刘宇婕从小就喜欢体育,特别是高尔夫球。

每次训练,不用父母催促,她就早早地到场地练习了。正是对高尔夫球的极大兴趣,让她主动探索,不怕艰苦地训练,才取得今天骄人的成绩。

有网友就说:世界冠军的女儿,有先天的条件和天赋,不稀奇。

但刘国梁自己也说了,他有两个女儿,但是两个女儿的兴趣爱好完全不一样。

大女儿刘宇婕喜欢体育,小女儿则喜欢唱歌跳舞。

如果刘国梁不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大女儿学习唱歌跳舞,或者让小女儿学习高尔夫球,我想,结局一定不会是今天这么令人欣慰的。

对于孩子的兴趣,父母应该尊重和引导,孩子才能飞到一片属于自己并适合自己的天空。

没错!尊重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最佳方式

04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孩子没有主见、没有责任感?

那父母就要多反省自己了:自己是不是从来不给孩子做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为孩子选择专业,为孩子选择工作,甚至毕业了结婚生子都要为孩子做决定。

可是,父母不可能为孩子做一辈子的选择。到时候父母不在了,谁来帮他做选择?

从来没有机会做决定的孩子,要么遇到事情不敢说、不敢做,唯唯诺诺,碰到父母不在身边

又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会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要么异常叛逆,与父母争吵不断。

一个家庭就像一个小社会,父母应该从小给孩子尝试着自己做选择、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纪录片《零零后》里有个叫锡坤的男孩子,他有一个太过“称职”的母亲,她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儿子,连儿子去参加夏令营穿什么衣服都替儿子选好了。

参加着让自己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做着自己不擅长的社交,最后在母亲强行报的夏令营里终于崩溃捂面大哭。

看着一个孩子被压制成这样,真的很心疼!

父母可以在保证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多引导孩子自己做选择,比如出门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点什么菜和饮料,去哪个地方游玩等等。

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孩子,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和敢于犯错。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迈出那一步。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 我理解了。”

孩子只有自己做决定,自己选择,自己经历了,人生才是属于他的。

尊重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最基本的方式。

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这样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人,才能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