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为何每条赛道上,美团都能后发先至?

商业观察|为何每条赛道上,美团都能后发先至?

一、何谓后发先至?

通俗一点说,后发先至是指,在强大的对手已经建立起地盘后,后来者选择“建立长期优势”的发展策略,并且在市场发生拐点的窗口,找到破局点,后发先至。比如华为手机算后发先至,不是指华为之前的功能机,是2014年开始的荣耀互联网手机品牌和Mate系列。

二、美团的后发先至

王兴领导的美团,至少完成了五次以上的后发先至。团购、电影票、酒店、外卖、景区门票这些业务他都不是第一个做的,但是至少在这五个领域里,他连续做到了后发先至。

先来回顾一下美团的重要历程。

商业观察|为何每条赛道上,美团都能后发先至?

2003年,张涛开始做大众点评。2008年,张旭豪创建饿了么。2009年,格瓦拉开始做在线选座的电影票。2010年1月,中国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上线。

王兴2010年的3月创立了美团,无论是餐饮、团购、电影,还是外卖,美团都是后来者。2011年5月,国内团购网站已经超过了5000家,这就是名噪一时的千团大战。但不过一年的时间,2012年的8月,团购网站就不到1000家了,市场拐点已经产生,剩下的团购网站事实上已经被判了死刑。

2013年,美团开始外卖业务,这个时候饿了么已经做了5年外卖。

2014年,那是O2O最疯狂的一年,各种上门服务,望京还出了扫码“薅羊毛”一条街。点评也意识到外卖是个重要的流量口,还投资了饿了么。结果,过了一年,2015年的10月美团和点评合并了。2015年,是互联网合并大年,点评和美团合并,新美大整合后,美团就把资源全部向外卖倾斜了。并在2016年年底,超越了饿了么,成为了外卖的第一。

三、千团大战与美团崛起

商业观察|为何每条赛道上,美团都能后发先至?

美团是怎么从千团大战中杀出来的呢?千团大战是典型的由VC吹起来的风口。这股风的节奏,是由美国的一家叫Groupon的团购网站带起来的。

2010年的1月,国内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上线。2010年的3月到6月,千团大战的主要玩家全都入局了,美团、拉手、24券、窝窝团、糯米团、聚划算,包括聚美优品(团美网)这些都是在这个时间段成立的。

其实团购是个古老的交易方式,只不过突然之间有了一个清晰的样板模式。所有人、所有的钱都抖擞了。疯狂融资、疯狂打广告、疯狂补贴、疯狂开站,每天都有新爆单、融资记录冒出来。

Groupon一路高歌猛进冲到IPO门口,突然遇阻了。一瞬间,中国的VC恐惧了,中国的投资风当即就小了,但当时很多人不明白原因。Groupon上市搞了半年,从6月到11月终于成功IPO,但上市发行价按当初估值腰斩,只有120亿美金。几乎是Groupon上市的同时,中国的团购网站第一名拉手网冲击IPO失利。这两家龙头企业IPO受挫,VC收紧了钱袋,也就是风口是VC用钱吹出来的,现在他们把风口就像关水龙头那样给关了。于是漫天飞的猪,就都往下摔。至此VC的风彻底停了,千团大战到此也已经结束了。而选择了用户价值驱动的模式的美团,则开始领跑这个板块。

四、美团的做与不做

商业观察|为何每条赛道上,美团都能后发先至?

我们看一下,美团做了哪几个重要选择,如何遵循用户价值驱动,才换来后发先至的结果:第一个重要选择,美团一开始就着重发展二、三线城市市场,这是在红海之中抢蓝海。所以2010年至2011年,美团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在不少二、三线城市,都形成了优势。如果2010年美团在二、三线城市,开一个地方站需要的启动成本是1万块钱的话,2011年竞争最白热化那一年,点评团想进来得要100万。1年的时间,100倍的代价。

第二个重要选择,就是美团守住了什么不做,什么做。

1.实物电商不做,虽然这个东西能快速起量,但阿里聚划算做了,其他人实际上没有机会了。

2.线下广告不做,不做实物电商一时间就付不起广告费。广告能提升士气,为此我付出的代价就是,营业额的增长不如竞争对手。团队觉得不够风光,人心动荡,100个人的团队会整建制地被别人挖走了。但是我可以守住不做。

美团做什么呢?

商业观察|为何每条赛道上,美团都能后发先至?

五、美团的核心业务模型

很多人觉得美团没有边界,美团很复杂。其实美团挺清晰的,整个业务结构就是一横一纵:

商业观察|为何每条赛道上,美团都能后发先至?

这一纵是在餐饮这个领域垂直做纵深,把底盘做厚实。不仅有前端的顺势爆发,还要储备后端的蓄势,不断地强化对这个产业的控制力。

一横就是生活服务类业务的横向展开,核心逻辑就是我说的“高频打低频”。

外卖作为头部是极其高频的,美团最极致的用户一个月会点二十几次外卖。有这样高频的业务带动,就可以形成流量分发,分发到电影票、酒店、门票、娱乐这些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