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祥:创始人如何在股权利益与公司控制权之间制衡?

郑志祥:创始人如何在股权利益与公司控制权之间制衡?

作者 | 郑志祥 Kyle Zheng

来源丨融创资本(ID:RCFUND)

一个创业项目,从开始VC融资之日起,创始人就会面临“股权利益”与“公司控制决策权”的问题;要从本质上认识到股权占比最大化,不一定是股权价值最大化;在公司控制决策权上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这二点一个团队快速、健康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

初创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就意味着控制权也逐渐转让,当创始人的股权稀释到一定程度时 ,若无其他协议的特别规定,根据“同股同权”原则,创始人的控制权就有可能会丧失掉。

丢失公司控制权的创始人出局的例子,也很常见,比如:

2001年,新浪创始人王志东被赶出董事会,失去对新浪的控制权;

2010年,1号店最终沃尔玛全资控股1号店,创始人于刚离开;

2015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被扫地出门;

2016年1月,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无力反对去哪儿网与携程的正式联姻,最终选择出走;

要保证创始人的控制地位,首先需要创始人人明白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从而掌握控制权之关键点。

创始人的控制权都体现在哪些地方?

郑志祥:创始人如何在股权利益与公司控制权之间制衡?

阿里巴巴与万科,都属于股权分散,创始(经营)团队不控股。为什么后来王石面临从万科出局的窘境,而马云却稳坐钓鱼台。实际是马云用正确紧握控制权的方法,那么,把握控制权的方法有哪些呢?

创始人对于公司控制决策权,应先看清其本质,万事只要先能洞穿本质,往往事情的结果怎样,都是可以接受的;撑握公司控制权的方法,我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创始人必需明白,公司只要作了VC融资,客观上讲,就有可能会被出局,因为融了投资人的钱,就意味着公司是大家共有的,原则上你带领经营的很好,没有会让你出局。

2、丧失公司控制权的原因无非有二:一则公司经营不好,公司死在自己手里,二或已丧失最大股东身份被迫出局(主要原因是融资稀释太多权份或有可能被合伙人出卖或被无良投资人设计陷害)

3、控制权之争,本质是都是自各利益最大化所驱动,没有真正的对与错之分,就算真的输了,也要输的起,因为资本市场游戏规则就是这样,除非对方犯法了,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郑志祥:创始人如何在股权利益与公司控制权之间制衡?

4、创始人/创始团队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有点像夫妻关系,开始是有一共同的梦想共鸣了,投资人投钱投进去了,是蜜月期,若一直发展良好,公司一直在不断的钱钱,那“夫妻关系都会处于良好状态,通常都出现在公司经营不好的时侯(双方离婚之时),此时往往又会出现战略方向的意见不经统一,一个向东一个又要向西,受自己利益的驱动,开始各怀鬼胎心理就出现了;

5、VC投资机构属于专业投资,对于一个项目投入到退出整个过程,已经历千百遍,每个关键的节环可能会出现不利于自己利益问题都遇到过,所以他们会在资金投入(结婚)之前,就把(离婚)退出的各类优先权都预先设定好了,可能会出现风险都通过白纸黑字先规避了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利益优先最大化、控制决策权设定可控范围,简单讲,一旦公司不行了或要卖掉,那么需要优先满足投资机构的利益收益,及对公司的控制权力。

6、所以对于创始人来讲,一直占50%以上股份是完美掌握公司控制权方法,但本质上,公司经营良好发展,才皆大欢喜的完美;但实际公司运营常态,却总会遇到发展有起落,时高时低,危机四伏,有可能因为需要融大量的资金,而丧失最大股东权力,也有可能团队合人内扛、投资人床异梦...等等,

总之,对于创始人来讲,面对自己公司,是把它当儿子养,还是当猪养一定程度,不管肥不肥都是要卖掉的呢,这个问题想法明白了,很多问题就变简单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