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總工會:打好網絡建設「組合拳」 助力大數據戰略行動

本網訊(潘凌峰 報道)網絡是新形勢下工會做好職工工作的重要陣地之一。五年來,貴州工會運用網絡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通過網絡組織、團結、教育、引導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大力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時代貴州精神,為全面同步小康不斷貢獻力量。

“網聚”職工正能量: 守護職工精神家園

視點:2017年6月1日,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網信辦聯合主辦的“網聚職工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及全國工會新媒體建設推進會上,作為4家省級工會發言代表之一,貴州省總工會的交流發言贏得現場贊聲一片。

推進會上的交流發言是貴州省總工會廣泛開展網絡主題活動,守護職工精神家園成果的有力總結。

2017年,“網聚職工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在黔中大地如火如荼開展,為全省職工營造了清朗的網絡空間。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尋找身邊的工匠”系列網絡文化宣傳活動、萬名“農民工匠”培育、十大“貴州工匠”評選等系列活動,激起職工投身本職工作的無限熱情。

在貴州省行業道德標兵評選表彰中,一個個先進的事蹟通過新媒體平臺發佈,不但感染了廣大網民,還使每名標兵倍加珍惜自己的榮譽。

圖解、圖示、H5、微視頻······把多行業、多工種的“網上練兵”、網上勞動和技能競賽、法律知識競賽演繹得生動有趣。首鋼水鋼鐵運廠車輛段段長熊嘯和軋鋼廠職工王莉紅夫妻倆第一次參加“網上練兵”就被其獨特、新穎的學習模式吸引,系統設置了從“學前班”至“博士”的21個虛擬等級,只要答題就有積分,有積分就能晉級,晉級就有獎勵,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夫妻倆把“網上練兵”當樂趣,成了小有名氣的“闖關達人夫妻檔”。

與此同時,以“中國夢·勞動美”為主題,開展全省職工微電影大賽、“工間操”視頻網絡展播大賽、書法攝影大賽、微博微信創作大賽以及一系列勞模觸網行動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廣大職工的網絡生活,讓每一位職工學在網中,樂在網中。

築牢網絡宣傳文化主陣地 :搶佔互聯網“輿論場”

視點:2017年8月14日,全國工會系統首個政務號矩陣——貴州工會政務號矩陣正式上線。矩陣由全省工會系統的112個政務號組成,對全省9個市(州)及各縣(市、區)、產業(行業)等各級工會系統實現全面覆蓋,成為貴州省總工會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新的權威信息發佈平臺。

自2013年起,省總工會就積極搶佔互聯網這個最大的“輿論場”,搭建起了以省總工會網站及全省100多個縣級以上工會子網站的立體網絡。建成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高清視頻會議系統。實現縣級以上工會門戶網站技術標準、開放平臺、規範管理、信息共享“四個統一”,現已成為全省800萬職工網絡宣傳文化的主陣地。

2015年,省總工會改版升級了“黔工網”,支持和幫助建成開通中工網貴州頻道,開通了新浪實名認證官方微博,開發建設了貴州省總工會官方微信公眾號“81號工館”、貴州工會網絡視頻——黔工網視。

全省80%的市(州)、縣(市、區)總工會均開通本級工會實名認證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全省工會形成了“官方網站+微信矩陣”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力傳播、融合發聲職工網絡宣傳工作格局。

“81號工館”,依託勞動時報社融媒體平臺,實行全媒體運作機制,開通了微直播、投票、維權等功能,用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推出的《不僅火了一位“孃家人”,還火了一位她!》《穿越十里桃林,有一種溫暖叫“孃家人”》等系列原創好作品先後被全國總工會、中工網、多彩貴州網等微信公眾號轉載。

職工福利調查問卷、“我為勞模點贊”等線上線下活動,上萬職工踴躍參與,微信公眾號點擊率逐年上升,2017年創下新高,得到職工群眾的廣泛認同和關注。

貴陽市南明區總工會“南明工會”客戶端於2016年6月正式上線,通過APP開展“網上建會”“網上困難幫扶”等,目前APP上已有工會組織2700餘家,線上會員2萬餘人,廣受職工好評。

工會新媒體傳播好聲音,講述好故事,一項項榮譽紛至沓來。

“81號工館”2015年被評為“全國十佳服務農民工工會新媒體”,並先後兩次獲得“全國最具影響力百家工會新媒體”榮譽稱號。

貴州省總工會官方微博榮獲2017年度貴州十大最具影響力政務微博。

貴陽市南明區總工會“南明工會”客戶端榮登2017年全國最具影響力工會新媒體榜,晉升客戶端15強。

建好新長征·貴州工會雲:打造“網上職工之家”

視點:

2018年5月18日,新長征·貴州工會雲舉行正式上線儀式,貴州2000多名工會幹部、職工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載入貴州工運史的重要時刻。新長征工會雲的建成上線,是我省工會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主動融入大數據戰略行動的有力舉措。

貴州省工會組織單位十多萬個,工會會員達800多萬人,職工多、分佈廣,工會組織服務職工難度相對較大,如何利用互聯網增“三性”去“四化”,讓數據多跑路,職工少跑腿,成了貴州工會重點探究的課題。

2017年,“貴州工會雲”籌建元年。這一年,“互聯網+工會”的思潮蔓延到整個工會系統,上至工會領導,下至幹部職工,一朵“雲”的藍圖在大家腦海中逐步顯現。

在全國工會系統未有一家“工會雲”建成的情況下,沒有任何成熟經驗可立學立得,貴州工會雲建什麼?怎麼建?成了亟待破解的難題。

此時此際,“借船出海”的辦法躍入決策者的腦中。

大家關注到,作為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委、省政府統一規劃建設“雲上貴州”系統平臺,打造涵蓋扶貧、民政、交通、住建等省直部門的“數據雲”,構建統一管理、共享開放的信息系統,實現數據信息“聚通用”。

工會雲是貴州56朵“雲”之一,貴州省政府大數據應用專項行動第二批示範項目,省總工會決定借力“雲上貴州”系統平臺,啟動了“貴州工會雲”建設。

貴州省總工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貴州工會網上工作實施方案(2017—2019年)》並上報全國總工會,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借力“雲上貴州”系統,著力開發建設“貴州工會雲”,推動“服務、政務、商務”有機融合,達到運營模式的共贏和創新,從而實現服務職工全天候、全覆蓋、零距離,政務工作更全面、更便捷、更精細的目的。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袁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邀請貴州省大數據管理局局長作為貴州工會雲建設的顧問,幫助和指導建設。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楊再春擔任貴州工會云云長,親自抓工會雲建設。分管領導帶領宣傳教育網絡工作一線抓。在建設過程中,省總工會各部門全力配合、通力協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動貴州工會雲建設。同時,分別成立了貴州工會雲建設領導和網上工作小組,專門負責研究部署信息化建設和網上工作。

省總工會領導先後帶隊赴北京、上海、重慶、湖北等地“取經”,搏採眾長,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貴州工會的實際理出了清晰的脈絡:以一朵雲(工會雲),二終端(移動端、固定端),三網絡(互聯網、政務外網、政務內網),四體系(職工服務體系、政務服務體系、新媒體宣傳體系、大數據全面支撐體系)為核心,全面推進“網上工會”“掌上工會”建設,實現工會業務縱向到底“全覆蓋”,數據信息橫向到邊“聚通用”,促進工會工作與互聯網、工會工作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實現“互聯網+”時代的工會轉型升級,把“貴州工會雲”打造成為職工愛用的“網上智能工會”“網上職工之家”。

建設過程中,省總工會堅持建設目標明確,以創建廣大幹部職工會用、愛用的“網上工會”“掌上工會”為導向,以打通服務職工群眾“最後一公里”,構建貴州職工網上“孃家”為目標;

堅持建設內容明確,主要包含“一朵雲(工會雲)、二終端(移動端、固定端)、三網絡(互聯網、政務外網、政務內網)、四體系(職工服務體系、政務服務體系、新媒體宣傳體系、大數據全面支撐體系)”,涉及服務、政務、商務、新媒體、工會門戶網站、無紙化會議系統、大數據“七大板塊”;

堅持建設成效明確,通過貴州“工會雲”,實現業務聯通省、市、縣、鄉、企業工會縱向到底“全覆蓋”,數據信息聯通公安、工商、人社、民政等橫向到邊“聚通用”,服務職工全天候、零距離,政務工作更全面、更精細,商務運營“以網養網、持續運行”;

堅持建設標準明確,“技術標準、平臺標準、管理標準、數據標準”統一,對開發標準、設計標準、服務接口標準、數據庫標準、交互標準、業務流程標準等進行統一規範,各市州工會在貴州“工會雲”的大框架下,在體現個性化、特色化的同時進行自主開發,通過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和標準化信息共享接口,形成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

新長征·貴州工會雲開通至今,除了為職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還將新時代工人講習所搬到雲上,成為貴州職工學習、生活、維權的便捷平臺,為大家築起了名副其實的網上“孃家”。

學好用好大數據 :讓“孃家”服務更貼心

視點:2016年10月25日,貴陽市總工會舉辦了“2016年貴陽市大數據電子商務

職業技能大賽決賽”,95名職工參加了大數據清洗和大數據應用兩個工種的決賽。

各級工會也在大數據戰略行動中大顯身手,開展大數據技能比武、運用大數據選樹工匠、進行維權幫扶工作,建好“職工之家”助推大數據企業發展。

貴陽市總工會以運用大數據手段,打造創新型工會工作平臺,通過大數據提升服務能力,打造了“互聯網+工會服務”平臺,創建“工會普惠雲”,開通微願APP、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為貴陽職工提供就業諮詢、就業指導、法律援助、維權、讀書網絡分享會等服務。使工會服務方式向“互聯網+工會服務”轉變,實現“線上線下”精準服務,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了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同時,為加快培養貴陽市大數據戰略行動所需的技能人才隊伍,組織開展大數據專題培訓、大數據電子商務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安排專項資金推進大數據企業“職工之家”規範化建設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工會開通的維權幫扶微願APP,這是一個仿“淘寶”模式的公益平臺,所有需要幫助的貧困者的信息都可在平臺上顯現,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直接在平臺上選取資助對象,並進行一對一直接資助。讓資助者知道自己的資助對象是誰,讓資助與被資助的關愛在陽光下進行。

該APP軟件包括金秋助學、兩節送溫暖、法律援助、醫療互助、指導就業、心理諮詢、困難幫扶等板塊,全方位的號召社會力量實現求助者的心願。隨著廣泛的應用,對創新工會工作、實現“大數據+工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數據企業集聚地--貴陽市高新區工會針對大數據企業分佈較散、部分距離較遠、無專人開展工會工作這一實際,創新模式,積極簡化組建程序、精簡組建資料、整理建會模板,為大數據企業搭建起一條網絡建會的“綠色通道”,通過“前期網上審批、後期一次領取”的形式展開建會工作,全面提高了大數據企業建會速率。僅2016年建會率就達72%。該工會還藉助網絡平臺開展線上大數據知識競賽, 團結引領廣大職工在科技創新創業上走新路,努力建設一支適應大數據發展的高素質職工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