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遊戲公司都不搞水滸的遊戲,好歹也是跟三國齊名的四大名著啊,三國的遊戲滿天飛?

勇敢的心寬容的心自由的心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深奧啊~說得好,同樣作為四大名著,同樣以塑造人物和歷史故事為主,為什麼《三國演義》被改編成遊戲比較多,而《水滸傳》就較少?

1.改編難度劃分。

《三國演義》故事原型是典型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代,從東漢末年到三分歸晉,這幾十年的時間可以劃分不同的時期、群雄割據時期、孫劉聯合時期、三國鼎立時期等,而且這其中有鮮明的陣營之分,前期的袁紹、公孫瓚、袁術陣營等、中期的劉璋、劉備、曹操、孫權、張魯等到後期魏蜀吳陣營,無論是策略回合制、卡牌手遊、動作類型,《三國演義》的改編難度都非常簡單,而且裡面有很多經典的戰役和典型的人物,我們熟知的將領少說也有二、三百。

至於《水滸傳》,雖說是108將,但是大家只熟悉排名靠前的幾位好漢,故事中並沒有什麼策略可言、戰役、地圖、歷史背景、小說情節都決定了它改編成遊戲非常難,最多也就改編成卡牌手遊或者動作通關遊戲,過程中還不能很好的還原小說情節,難!

2.真實性和iP。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有歷史原型,相對真實,而《水滸傳》大部分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造反主題也不適合改編成遊戲,大家都喜歡玩真實性高的遊戲,代入感更強。

另一個就是三國iP明顯強於《水滸傳》,這也得益於三國的真實性,我們看小說都能看到很多特種兵、醫生穿越到三國,但是穿越到水滸的有沒有?很少。無論是遊戲、影視、小說三國題材都碾壓水滸傳,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說到四大名著,其實《西遊記》的ip都強於《水滸傳》,至少可以像《封神榜》一樣改編成神魔類遊戲,不過《水滸傳》肯定強於《紅樓夢》的,這一點相信大家無法拒絕吧?

小夥伴們知道哪些有關水滸的遊戲可以分享啊~喜歡的點個贊吧~


NGA玩家社區


的確四大名著裡面,三國題材是被開發得最多的,不管是格鬥類還是mmorpg,策略類,卡牌,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正如樓主所說的,跟三國齊名的水滸,他開發出來的遊戲卻很少,為什麼呢?

首先是改編的難易跟侷限性,像三國這種題材,他有很好的對抗關係,魏蜀吳三家鼎立,還有群雄也有名將。在遊戲內可以很好的做出陣營的劃分,也不管是做成卡牌還是做成策略類遊戲都可以讓玩家比較公平的選擇初始的陣營,而對比起來水滸的話,因為水滸更多的是在刻畫梁山這邊的108將,而對於他的對立面,其他將領刻畫的比較少,不適合拿來做為由陣營區分的,如果開發的話,感覺最多就是作為一款卡牌遊戲或者格鬥遊戲,以收集108將的角色作為卡牌人物來進行戰鬥。所以改編的侷限性較大。

其次在三國題材裡面,各路將領都有各自的特點,正所謂魏蜀吳群雄鼎立。關羽張飛劉備呂布曹操典韋孫權陸遜,都各自有各自的人物性格描寫跟亮點,而對比起來,作為水滸的108將裡面,由於有著名次的排位導致人物的知名度,能力差別都比較大,可能更多的人只會知道排名靠前的魯智深武松等人,而不知道排名靠後的白勝、 鬱保四、王定六。做成遊戲裡面的話也只會導致大家使用的遊戲角色都比較單一,套路化嚴重。頭部的幾個英雄被用爛,後面的英雄無人問津。

同時從題材來講的話,三國題材貫穿整個歷史事件,從漢末群雄爭霸到三分天下再到後面的司馬奪權,整個歷史事件跨越的比較久,也有很多經典的人物故事糾結在一起,故事性豐富,而對比起來的話,水滸的時間跨度就比較短了,同時各自的故事也是以個人為主線的,各個英雄好漢交織在一起的場面比較少,故事性就差一些。


大電競


國內遊戲的主流是武俠,這點相信許多人都很清楚。而武俠裡題材最熱門的就是神話題材和三國題材。但如果把時間線往回拉十年,其實還有一個題材比較熱門,那就是水滸題材。但為何曾經還算比較熱門的水滸題材遊戲淪落到今天這幅地步呢?

老玩家可能會有印象,曾經的年代四大名著裡,三國題材就是三國無雙,三國志等。而西遊題材有街機類和當時的爸爸級作品夢幻西遊,大話西遊等。而水滸題材則有水滸Q傳,或許許多人都看不起水滸Q傳,但不得不說當年的水滸Q傳是唯一一個能和夢幻西遊抗衡的遊戲。

當年的水滸Q傳從遊戲本身來說是超過了夢幻西遊,之所以會死主要問題在於運營方面。要知道坐騎系統水滸Q傳早就有了,而夢幻則是一年後才做出來,作品完成度很高。但自從水滸Q傳被運營玩死後就基本沒有水滸題材遊戲了,原因就是作品難以符合現在玩家的口味。

三國題材講究的是戰場上的廝殺,兄弟之間的義氣,在這種故事背景下,非常容易做出動作類遊戲或者三國志這類的策略類遊戲。而西遊記這種神話題材就不用說了,隨意改編,因為人物本身就是虛構的,改成什麼樣都不會有人說什麼,畢竟誰見過孫悟空?

而水滸傳就不行了,水滸傳表面上是梁山108條好漢的故事,但實際上是一部帶有政治色彩的小說,首先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上就難搞了。水滸Q傳之所以能改編成功,很大因素在於當年人們的審美沒現在這麼挑剔,當年水滸Q傳的畫質其實放到國內來說是相當優秀,但放到現在誰會正眼看一下?

遊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玩家來引導,現在的玩家大部分追求什麼?沒錯,是畫質,是優秀的特效。或許許多人說像素風也能火,但問題就在於,你只看到了成功的遊戲,卻沒看到失敗的遊戲。

從steam的數據來看,2017年一共上架了7672個遊戲,但成功的也就那麼幾個。所以遊戲製作也是如此,想賺錢,就只能去迎合玩家的口味,水滸傳題材不如三國題材那麼讓人印象深刻,根本不符合遊戲公司的發展理念,所以這才是關鍵。


遊久網遊


水滸遊戲很早就有了,最著名的就是 konami公司發行的幻想水滸傳系列。是日本遊戲軟件公司科樂美髮售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以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的“水滸傳”作為題材。每作遊戲內可以有108位角色(宿星-以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命名)作為同伴,但部分作品可以有超過108名角色加入,集合全部角色是非常困難的。

系列作品有:幻想水滸傳Ⅰ

幻想水滸傳系列第1作。於1995年12月15日發售的PlayStation遊戲,其後於1996年11月29日發售PlayStation the Best 版,1997年9月17日發售Sega Saturn的移植版,1998年3月26日發售Windows95版,2002年7月11日發售PS one Books。

幻想水滸傳II
幻想水滸傳3年後的故事,被命運玩弄的少年,不知不覺成為敵方的領導人。於1998年12月17日發售的PlayStation 遊戲,其後於1999年12月9日發售PlayStation the Best,2002年7月11日發售PS one Books。
《幻想水滸傳》
幻想水滸外傳Vol.1 哈路莫尼亞的劍士
描寫與幻想水滸傳II相同舞臺展開的另一段戰鬥冒險遊戲。於2000年9月21日發售的PlayStation 遊戲。
幻想水滸外傳Vol.2 水晶谷的決鬥
以幻想水滸傳II的3個月後作為故事的冒險遊戲,與過去被打倒的男人再次戰鬥。於2001年3月22日發售的PlayStation 遊戲。
幻想水滸傳 CARD STORIES
2001年9月13日發售的種類是卡片戰鬥RPG Game boy遊戲。 故事與幻想水滸傳II同樣。
幻想水滸傳III
幻想水滸傳II的15年後的故事,由一個男人引起捷克仙與各部族的糾紛的
遊戲人物
圈套…。2002年7月11日發售PlayStation 2 遊戲。從本作開始3D化。
幻想水滸傳IV
幻想水滸傳的150年前的故事,圍繞著“罰之紋章”和群島諸國與庫魯克皇國的戰鬥。2004年8月19日發售PlayStation 2 遊戲。從本作開始有語音。
幻夢狂想曲
與幻想水滸傳IV有關聯的模擬RPG。2005年9月22日發售PlayStation 2 遊戲。
幻想水滸傳V
幻想水滸傳的約9年前的故事。圍繞“太陽之紋章”所引起法雷娜女王國貴族的陰謀…。2006年2月23日發售PlayStation 2 遊戲。
幻想水滸傳黃道十二宮(14張)
幻想水滸傳I&II
幻想水滸傳和幻想水滸傳II的合集。2006年2月23日發售的PlayStation portable遊戲。
幻想水滸傳十二宮
幻想水滸傳黃道十二宮/幻想水滸傳黃道之輪,是幻想水滸傳系列的一個外傳。2008年12月18日
發售的NDSL遊戲。
本作沒有沿用以往的紋章系統,採用新的“星之印”系統,這一作也沒有單挑系統,SLG戰,戰鬥依然採用四人戰鬥制,可以設置一名輔助角色。協力攻擊系統依然保留。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體驗到百萬世界裡各種族和不同的文化世界。
幻想水滸傳百年交織
KONAMI預定於2012年2月9日發售的《幻想水滸傳:百年交織》近日公開了新角色及戰鬥相關情報。本作的售價預定為5980日元(含稅)。
《百年交織》的戰鬥採用的是6人,3X3的陣型配置。魔法似乎不是通過消耗次數或者MP來釋放,而是通過消耗“氣力”來使用。可以與過去的英雄建立“師徒關係”,在戰鬥中,師傅使用傳承指令可以提升角色的技能習得率。100%繼承過去角色的技能也是可能的。

熱乾麵配面窩


水滸跟三國比有幾個問題:

1、勢力劃分不明確,不像三國,直接就可以按照魏蜀吳劃分玩家,利用陣營仇恨促進充值,水滸怎麼分?方臘?梁山?朝廷?沒法搞啊。

2、武將屬性不明確。三國是戰爭,步戰、騎戰、水站、謀略,哪個都能做的很好,而且武將的實力是公認的,人設都做好了。比如關公,武器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爵位漢壽亭侯,其他的只要跟著做就成了。水滸裡面怎麼搞?武器千奇百怪,技能亂七八糟,108人,是做完還是不做完?

3、主題不明確。三國的主題是爭霸,統一天下,這個最容易刺激遊戲玩家的荷爾蒙,當年三國三,自己創建個角色亂入進去,能玩一禮拜。水滸的主題是造反啊,總不能讓玩家體驗如何造反吧?搞這個估計連審核都過不去吧。

4、劇情。三國是一個一個的史詩級戰役組成的,用戰爭串故事,用故事帶人物。水滸是一個一個的人物故事,每個都能獨立成篇,人物帶故事,很少有比較大的戰爭場面。

所以,三國天生適合做遊戲,水滸更適合拍電影或者電視劇,人物性格明確、劇情跌宕、動作戲特別多,認真拍一定好看。


老夏說


水滸這個故事與這個時代不合拍。

李逵劫法場,一對板斧下死的都是老百姓。

武松醉打蔣門神,為的是幫施恩搶地盤,殺張督監,連丫鬟婆子都沒放過。

宋江殺閻婆惜,是因為勾結山賊。

為了讓人上山入夥,殺人全家,惡意誣陷,無所不用其極,逼上梁山不假,可是梁山逼你上梁山是不是就不對頭了?

還有小霸王周通,強搶良家婦女。

白日鼠白勝被抓住就出賣兄弟。

這些情節在遊戲裡都不好安排啊!

即使國外的犯罪遊戲裡面,也很少安排讓你用斧子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的情節吧!

還有完成殺兄弟全家的任務,怎麼下得去手?

逞勇鬥狠,欺壓良善,可能是那個時代被壓抑的百姓的一種情緒發洩。

但在這個時代,多少有點不合時宜。


鄉南客北


題主的問題可以說是很多遊戲愛好者的疑問,三國遊戲可以說是遍地都是,不論是角色扮演類、卡牌養成類還是策略經營類,在任何一個應用商城搜索都有無數的APP,而水滸題材的遊戲卻少的可憐,應用商城中搜索水滸竟然出現多個“三國”關鍵字。由此可見一斑

那麼造成如此差距原因又在何處呢?首先兩部名著的歷史背景不同,三國處在一個亂世,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三分天下,從最初的黃巾起義,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漢中爭奪戰、夷陵之戰。從184年黃巾起義到280年晉滅東吳,短短的96年內,英雄輩出。各個勢力之間無關正義與否,無論是蜀漢、東吳還是曹魏,都有自己的正義所在。

而反觀水滸,水滸的主要內容是一批“劫富濟貧”、“嘯聚山林”的梁山好漢反抗朝廷壓迫的故事。雖然經過作者以及歷代文人的渲染,但是水滸中的108將最多也就算是好漢,而不能稱之為英雄。水滸中固然有被“逼上梁山”的好漢,但是也同樣存在著很多黑暗面,如第二把交椅盧俊義就是被宋江、吳用利用藏頭反詩“逼上梁山”。再比如徐寧就是為了打破呼延灼的連環馬而誘騙上山的。而且嚴格意義上來講,梁山好漢屬於造反者,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都將《水滸傳》視為禁書的原因。

我們言歸正傳,一款遊戲的開發必須要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而三國中四個陣營(魏蜀吳和群)之間互相鏖戰,每個陣營都有不同的猛將、良臣,從職業分析上也能有更多的選擇。而水滸中只有梁山與朝廷的對立,最多算上曾頭市和方臘。但是水滸中膾炙人口的人物也就是為數不多那麼幾個,方臘方的人物更是很少有人去了解。

所以無論是時代背景還是故事背景,三國都比水滸更加適合做遊戲,而三國中各個勢力膾炙人口的英雄也比梁山好漢深入人心。這也是為什麼三國題材遊戲要遠遠多餘水滸題材遊戲的主要原因


梧桐MVP時刻


這種題材不好,因為遊戲高手如果代表造反的好漢,遊戲的終局會奪取大宋江山,這雖然是虛擬設計,但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路見不平就動刀,就起義,就推翻遊戲裡的腐朽宋朝,會讓年輕人不遵守法紀,會有暴力傾向。


全領域全天候安全體系


我們先不談遊戲,先從小說本身說起,雖說是四大名著,但是也是分程度的,100個人都是兄弟,還有老大,老二的排名不是.三國的知名度,受歡迎的程度明顯比水滸高出不知道多少檔次。

總所周知,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不知道多少版本,而水滸呢?被人熟知的只有新舊兩版電視劇,就算是在日本,三國題材的漫畫,影視,動畫,遊戲都數不勝數,而水滸題材也是星星點點。

按理說同屬四大名著,不應該啊,我們看水滸也是很好看,很過癮啊,一樣砍砍殺殺,英雄豪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不痛快。那麼是為什麼呢?因為水滸傳本身就一定程度的涉及政治問題,108將,看似英雄豪傑,實則沒有幾個好人,殺人放火,雞鳴狗盜之流,看一些深度解析水滸傳的文章你就會知道。所以深度扒開水滸傳來解析的話,並不是一個討喜的題材,所以衍生產品相比三國就少很多很多。


Mewt丷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明白從一個遊戲策劃人、小說創作者、劇本編寫者甚至是詩人、歌曲詞人的角度來說,什麼樣的題材更有發掘的空間。

首先,這個題材要有一個大的框架。這個框架包含什麼呢?一是時代,二是人物,三是價值觀衝突。

時代是什麼?時代是有始有終的一段時間內,重大事件的聚合。這些事件因為某些特殊的因素被關聯到一起。且不說在不同時代中,這些特殊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單從感覺上來講,你會覺得這些事件是像多米諾骨牌那樣,有一定關聯的。從這裡面你總能找到第一塊骨牌,從它開始,其他骨牌被接二連三的推倒,然後在最後一塊骨牌——即這個時代的終結事件那裡戛然而止。

至於人物,不消多說。有血有肉的活人是也。但需要著重注意這裡的“有血有肉”。

什麼是有血有肉呢?那就是說,這個人是有獨立思想、有行動能力、有一定影響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與時代沾邊兒。這樣的人,不管是遊戲、小說還是劇作,都容易寫活,吸引玩家play,讀者閱讀和影迷觀看。

價值觀衝突也很重要。我覺得這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第一源動力。價值觀是將人性與獸性區隔開來的重要因素。就像《士兵突擊》裡面許三多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要做有意義的事”。之所以“有意義”,就是人的思想昇華了,超越了獸性,超越了家族利益,超越了民族狹隘,看到了真正代表人類善良品質的褶褶生輝的東西。

人的價值觀當中蘊含著對自己生存意義的反思,並且由於人的地位、認知能力、知識結構的不同,不同人的價值觀也會有很大差異。有尊重別人、尊重社會的,自然也就會有欺騙別人、反抗社會的。請注意,這裡不應該引入刻板的“正義”或“非正義”的觀念。我們應當懷著儘量接受和理解的心態去發現這個時代當中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的價值觀,哪怕是他卑賤、惡毒、無賴…

這是題材的框架。當然架子有了還不夠,還要有足夠的“空隙”。

“空隙”是什麼呢?空隙就是留給遊戲策劃人、小說及劇本作者的創作空間。

比如在“三國”這個框架中,你會發現這裡面幾乎有無窮無盡的“空隙”(當然,刨去已經被別人的作品填滿的“空隙”,剩下的也不多)。因為史書上記載的內容是不連續的。即便是針對君王的史案,也不可能事無鉅細的把所有事情記錄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創作者如何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規劃呢?

首先,創作不是複製和表演。既然是創作,就一定要有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東西出現。既然要有全新的東西,就要求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假說或假設。

這個假說或假設,大體上要符合框架,可以與框架有些許的衝突,但不能完全顛覆框架。比如一些三國的穿越劇,沒有一部會編成劉備一統天下,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創作可以塑造“動態”的人物性格。雖然有句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從事實角度講,人的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環境、生存條件而改變。基於這一點,結合題材框架,創作者可以去發掘在某些特定背景下,人物會產生什麼樣的思維活動,以及這些思維活動又會給他的性格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然後,再將一些服務於這種思維活動、這種性格改變的“小情節”插入到題材框架的“空隙”當中去。這裡需要注意,這些小情節應當與大的時代背景產生“漣漪”關係,這樣才足夠自然,易於讀者接受。

再回到“遊戲”上來。其實從某些角度上說,遊戲和小說、劇作還有一定的差別。小說、劇作是由創作者基於題材框架建立假設,並通過“空隙”進行創作而形成的作品。

而遊戲呢,遊戲其實是策劃者把題材框架打造成一個“平臺”,然後讓玩家自己去建立假設,去創作的過程。所以,要開發一個足夠好玩的遊戲,框架很關鍵。它之所以關鍵,是因為好的框架能夠讓玩家有帶入感,能夠玩進去。同時呢,“空隙”也同樣重要。相比較而言,遊戲的空隙甚至可以超越小說、影視劇。比如在三國遊戲中,玩家可以用任何一個人物一統天下。進而獲得“超越框架”的遊戲體驗。

那麼,在“水滸”這個框架下,如何才能打造一個讓玩家快樂的“創作平臺”呢?

很顯然,《水滸傳》的小說已經足夠精彩。玩家是無論如何不會從“水滸”這個框架中體會到“超越原著”的快感的。如果你策劃一個遊戲,選擇這個“框架”,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

當然,聰明人有的是。既然原著框架無法超越,那就搞衍生品唄。比如“幻想水滸”,又比如在lol,dota之類的遊戲當中加點“蹭熱度”的人物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